郭本恒:我们要做中国乳业中的知识分子(2)
    日期:2010-12-20 08:23  编辑: admin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
    核心提示:郭本恒:说短板,我以常温奶为例。常温奶的渠道突破,我已经完成70%到80%的程度。 但是产品一直在突,但是一直没破。这样一个突破,其实是非常困难。关键就是营销策划上怎么突破,我这几年做了一些尝试,而真正的突破点也不是太多。 《21世纪》:中国乳品行业从一开始就存在过度营销的问题。你们的营销在2007年时也是短板。三年还没想到办法么? 郭本恒:我们的营销跟以往比,进步了很多,比如在业内首创的体验营

      郭本恒:说短板,我以常温奶为例。常温奶的渠道突破,我已经完成70%到80%的程度。

      但是产品一直在突,但是一直没破。这样一个突破,其实是非常困难。关键就是营销策划上怎么突破,我这几年做了一些尝试,而真正的突破点也不是太多。

      《21世纪》:中国乳品行业从一开始就存在过度营销的问题。你们的营销在2007年时也是短板。三年还没想到办法么?

      郭本恒:我们的营销跟以往比,进步了很多,比如在业内首创的“体验营销”把新品畅优卖到了6个亿。但跟对手比,我感觉还有差距。我们做得群星闪烁,但形成标志性的耀眼明星的太少,比如像蒙牛酸酸乳、航天专用奶的营销案例。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好办。明年我们会出些新的东西。我们的根基是很扎实的,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都是给我们充分自信的东西。要把这些都变成长袖善舞。

      愿景

      《21世纪》:我个人可不可以这么归纳,光明是做产品出身的,是一个比较踏实的公司,而有的公司可能一开始就是以做营销出身的,所以公司的差异在文化基因中就存在了?

      郭本恒:虽然都是营销,但是营销的风格差异是不一样的。我感觉现在中国的营销误区,尤其以乳品行业为甚,“整容”的太厉害。这在误导消费者,这种误导在短期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消费者弄清了真相,真正产生不信任,导致的伤害也非常大。光明乳业的营销,就是“化妆”,而且是打扮得体。

      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中国乳业的知识分子”,把有内涵的东西通过一种相对来说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出来就可以。我就是营销做的再不好,“整容”的事情我誓不为之,我已经想清楚了。我们员工说吃了很多亏,我说不吃亏,长远看肯定不吃亏,而且很多事情,像三聚氰胺事件等也证明了,踏踏实实做不会吃亏。

      《21世纪》:素妆、化妆、整容,应该是你对中国乳产品营销的划分,三个阶段听起来也像是对中国乳品行业十年来营销弊端的总结。2010年,这三种营销方式各自对中国乳品行业带来多少销售额,或者各占多少比例?

      郭本恒:我感觉其实中国近五六年,或者七八年的时间,一直是“整容”占主导。

      比重可能在60%、70%。化妆也就30%、40%,“素妆”基本就是没有。

      《21世纪》:那你有信心把“整容”的60%、70%将来逐渐往化妆方向转么?

      郭本恒:肯定的。我们要正向引导消费者。而且消费者会有识别能力,包括政府的监管,媒体的监督都会加强。“整容”从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欺骗,整容就是毁容。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是绝对相信这个道理。如果你不相信,你从一年的周期看你不相信、你从五年的周期看不相信,你从十年的周期看就会相信。任何事情,漏网的人毕竟是少数,一时侥幸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很多事情都证明了这一点。

      光明乳业的基因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高尚一点的人,也就是要有企业的良心。我曾说过,好心才能做好奶。不管别人怎么样,不管风吹浪打,我们就闲庭信步,哪怕因为这个我们没做上去,也不后悔。我们已经尽人事了,就要知天命。

      《21世纪》:这种说法在中国食品行业里真不多见。从近期网络恶意营销的案例看,你觉得消费者真的不是健忘的吗?真对消费者未来选择这种诚实的的企业有信心吗?

      郭本恒:历史都是在进步的。如果大家都看不到这一点,倒霉的日子就会来临。品牌这个东西树立很难,损伤很容易,很多的东西都是靠惯性在起作用,并不是说现在已经好的将来也会不得了,要用三到五年来检验。

      《21世纪》:回到对光明乳业的定位,中国乳行业的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是什么时代的?20世纪20、30年代的,80年代的,还是90年代之后的?中国的还是西方的?

      郭本恒:我们是现代的知识分子!中国的知识分子!骨子里应该有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风范和优良品质,手段上是应该是现代知识分子的科学的、领先的方法。这个我不会变,就是说我的根在这里。

      《21世纪》:知识分子还给大家一个印象,良心,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有良心的。这一点你们也很有信心吗?

      郭本恒:良心的问题肯定是坚持相信,但不能用良心为卖点来营销。我心里绝对是把良心放在第一位。我首先是把名声,把社会对我的承认看在第一位。我是有责任的。我觉得,大家不一定说我姓郭的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但是有很多人说他至少是一个品德相对来说高尚的人,至少说没做过什么坏事的人。我的企业也是这样。在惨烈的、不正规的竞争环境中,坚持良心难,难也要坚持。我们是做食品的,这个不能含糊。

      领导力

      《21世纪》:你们的人才培养计划叫“火箭计划”,其中最高的层级叫做领导人参与体验。你目前观察到的,或者认为理想的领导者参与型人才应具有哪些特质?

      郭本恒:我是喜欢有勇有谋型的,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勇与谋的顺序是不同的。光明现阶段是把勇放在第一位,谋放在第二,就是说,没有勇的人我肯定不要你,但是你有谋更好。因为我们现在处于相对弱势的、被压制的地位,如果打仗你没有勇在,那我们这个仗就没法打了,但是,打了一段之后就感觉谋也很重要。

      我开会时会经常举这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是30人,30人都是有所指的,敌人是90人;他们在山上,我们在山下;他们可能是营销费用比我们高,是美式装备,我们是三八大盖,怎么打呢?这个时候有三种干部:一种干部是“亡国论”,说肯定打不了,对畏敌如虎者,我说那就杀,我不要你。另一种是“必胜论”,迎着困难上,杀敌一百,自损八百,对这种有勇无谋者,我说要劝,要教。最后一种是在月黑风高夜采取突袭的办法,有勇有谋者,我说要奖。2007年的时候,根据这个道理,我们选出了“一大将军、五虎上将、十八罗汉、两小天鹅”,集合了当时最厉害的人才,也就是说特勇的,坚韧不拔的人。

      《21世纪》:选出这些领军人才后,你和他们说过什么吗?

      郭本恒:我跟这些人讲,领导的重要性在于什么呢?就是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事到尚可需平心”。这个事情可上可下可左可右的时候,你们的管理需要平常心。第二句话是“事到万难需放胆”。如果这个事情感觉不行了,我们就要放手一搏,而且主要体现在领导身上。如果你们的想法跟一线员工都是一样的,你就完蛋了,你现在是领导,将来也会变成员工。难的时候你要想办法,比如在经营上要么做到成本领先,要么做到差异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