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反思:颠覆“倒金字塔”的产业链结构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慧聪网  查看:
    核心提示:

      乳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美及大洋洲各国乳业产值一般都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4左右,而中国乳制品产业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5%多一点。虽然中国乳业近10年来发展迅速,从1999年牛奶产量602万吨,上升到2008年牛奶产量3651吨,但与世界乳业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回顾中国乳业过去的十年

        乳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美及大洋洲各国乳业产值一般都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4左右,而中国乳制品产业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5%多一点。虽然中国乳业近10年来发展迅速,从1999年牛奶产量602万吨,上升到2008年牛奶产量3651吨,但与世界乳业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提及乳业产业链的发展,就需要深入到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

        奶牛饲养(农户)→牛奶收购(奶站)→生产厂家(蒙牛)→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  

        过去10年的发展中,全国的奶牛存栏量增长了1.5倍,牛奶产量增长了3.3倍,但对产业链上游的奶源质量的控制力度并没有加强。中国原奶质量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鲜奶标准及其他相关指标明显低于国外标准。而国产生鲜奶质量不过关主要原因在于整个产业链环节中,奶牛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奶源的质量和数量、奶牛的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多数地区推行的是“公司+农户”的产业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其中的很多业内大公司被称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包括伊利和光明。后来,这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很多地区发生了演变。

        而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是“公司+奶站+农户”的产业分散化经营模式,但是,随着产业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产业分散化经营模式固有的先天性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

        因为在整个奶业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生产、奶品加工、奶品销售三个环节利润比为1∶3.5∶5.5,这个数据是中国乳业协会的常务理事王丁棉在几年前计算出来的。但从今天的趋势来看,这个比例还在恶化,分配比例大概在0.8∶3∶6.2!

        与此相反,奶牛养殖生产、奶品加工、奶品销售三个环节的成本比例正好相反,为6∶3∶1。

        这种分配模式被业内专家比喻为“倒金字塔型”,说明整个乳业产业链早已处于畸形状态。

        乳业链的畸形状态,也跟包装成本有关。一盒250毫升、价格2.5元左右的液态奶,包装就占0.5元。在某乳业巨头的上市公司公告中,包装的成本占到40%,使生产企业和奶农的利润都受到挤压,并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按这种“要市场,不要牧场(奶源)”的发展模式,由于难以控制奶源质量,蕴含着巨大风险,直接造成了中国奶源发展速度与企业扩张速度明显失衡。?经有业内专家表示,乳业企业扩张速度一度高达30%,而奶源发展速度经常在10%左右,巨大的落差背后自然就诞生了一系列隐患。

        过去10年中,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产业链发展方式其实是严重违背市场规律的,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倒退。

        三聚氰胺事件后

        三聚氰胺事件对于中国乳业来说不啻于一场地震。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开始深刻反思,埋头搞奶源建设,“得奶源者得天下”、“奶源是乳品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已成为乳品企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