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奶牛泌乳前期日粮与分群的效果
    日期:2010-10-14 17:37  编辑: 超级管理员  来源: 赫斯坦奶农俱乐部  查看:
    核心提示:
           奶牛泌乳前期是泌乳高峰期,但干物质进食量相对较低,特别是产后前几周营养负平衡状况严重,明显影响产奶量、奶质及繁殖性能。2009年8月,河北省容城宏利达牛场母牛集中产犊,泌乳前期牛只增加,乳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经对牛群组成及产奶量分析,前期日粮营养浓度偏低是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对日粮营养及牛群进行调整后,取得明显效果。

            一、改进措施
              1、改进泌乳牛分群方法
             将根据产奶量为主改为以泌乳阶段为主进行分群。该场原泌乳牛分为高产、中产、低产三个牛群。高产群由产后120天以内牛和日产奶20kg以上牛只组成;中产群为日产奶17至20kg的牛只,主要由泌乳中期牛组成;低产牛群由处于泌乳后期的日产奶低于17kg的牛只组成。
      日粮调整后,产后70天以内牛分在前期群,70天以后体况达3分、产奶量低于30kg者,转入中期群,日产奶低于17kg的牛转入泌乳后期为主的低产牛群。
            2、改进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调整日粮组成(见表1)。增加精料、苜蓿干草喂量,减少啤酒糟及一般干草喂量,但控制精料占绝干日粮中的比例不超过55%,加上啤酒糟也未超过60%。脂肪酸钙由原来每头牛日粮中添加200g,改为按4%加入精料中,既提高了喂量,也提高了脂肪酸钙在日粮中的混合均匀度。调整后的精料配方见表2。

       

      表1 配方调整前后日粮组成比较 

      饲 料

      阶段

      湿啤酒糟

      干草

      苜蓿

      全株玉米青贮

      精料*

      合计

      喂 量(kg

      改进前

      6.00

      3.00

      2.00

      20.00

      10.50

      41.50

      改进后

      5.00

      1.00

      3.00

      20.00

      12.00

      41.00

      喂 量(%

      改进前

      14.46

      7.23

      4.82

      48.19

      25.30

      100.00

      改进后

      12.20

      2.44

      7.32

      48.78

      29.27

      100.00

      日粮中绝干(%

      改进前

      7.99

      13.92

      9.28

      22.70

      46.11

      100.00

      改进后

      6.62

      4.61

      13.83

      22.56

      52.38

      100.00

      表2 配方调整前后精料配方(%) 

      项目

      玉米

      麸皮

      豆粕

      棉粕

      DDGS

      脂肪酸钙

      食盐

      小苏打

      预混

      原配方

      54.7

      5

      20

      9

      5

      *

      0.8

      1.5

      4

      改进后

      50.7

      5

      20

      9

      5

      4

      0.8

      1.5

      4

      注:*日粮配方调整前精料中未添加脂肪酸钙,但在日粮中每头牛每日添加脂肪酸钙200g。

       

            (2)日粮营养水平及成本(见表3)。调整日粮配方后,日粮营养水平提高,能量提高9.4%,粗蛋白提高5.7%;食入总营养增加,为改善奶牛泌乳前期营养平衡状况提供了物质基础。


      表3 配方调整前后日粮营养水平及成本比较 

      奶牛能量

      单位

      粗蛋白

      (g)

      (g)

      (g)

      粗纤维

      (g)

      绝干物

      含量

      成本

      原日粮(kgDM

      2.12

      159.81

      7.72

      5.21

      182.57

      1.00

      1.79

      改后日粮(kgDM

      2.32

      168.98

      10.51

      5.57

      164.84

      1.00

      2.05

            二、调整日粮配方后改进效果
            该场每月中旬采集奶样,进行DHI测定,主要结果如下:
            1、产奶量提高
            (1)产后1至4个泌乳月的产奶量全面超过原产奶量。
      表4是2009年9月份后各泌乳月的产奶量,可以看出各泌乳月的产奶量全面超过原产奶量,平均提高5.8kg,而从2009年9月起,处于产后1至4个泌乳月的产奶量(表4中的粗体数值)提高幅度显著。日粮营养水平提高,使奶牛营养物质总食入量增加,是奶牛产奶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

       

            表4 不同测定月份产后泌乳月产奶量(kg/天)

      测定月份

      产后泌乳月

      1 2

      月日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09.09

      20.7

      24.3

      22

      16

      17.1

      18.2

      15.4

      16.6

      15.4

      13.2

      13.2

      10.4

      16.8

      2009.1

      27.7

      25

      23.6

      21.7

      20.2

      20.2

      17.9

      22

      17.1

      15.2

      12.4

      15.2

      19.9

      2009.11

      29.6

      30.5

      23.1

      23.4

      22.9

      18

      21.5

      17.2

      15.2

      16.6

      13.2

      10.8

      20.2

      2009.12

      25.5

      30.7

      27.2

      23.3

      20.4

      19.9

      17.6

      16.1

      15.7

      10.5

      18.4

      22.4

      20.6

      2010.01

      25.6

      29

      28.3

      26.4

      21.8

      21.1

      23.3

      15.8

      19.4

      17.3

      18.8

      24.8

      22.6

      2010.12009.9

      4.9

      4.7

      6.3

      10.4

      4.7

      2.9

      7.9

      -0.8

      4

      4.1

      5.6

      14.4

      5.8

            (2)产奶量分布变化
            低产牛比例下降,高产牛比例上升。低产牛比例由22.48%下降为2.87%,产奶量高于30kg的泌乳牛比例由7.34%上升为26.23%,产奶量高于35kg的泌乳牛比例由3.67%上升为10.66%(见表5)。


      表5 产奶量分布变化 

      头数

      产奶量*分布%

      其中>=35公斤

      2009

      9

      218

      22.48

      70.18

      7.34

      3.67

      2009

      10

      257

      13.23

      71.60

      15.18

      4.67

      2009

      11

      251

      14.74

      67.73

      17.53

      10.36

      2009

      12

      259

      7.72

      69.88

      22.39

      9.65

      2010

      1

      244

      2.87

      70.90

      26.23

      10.66

            *产奶量低于10kg为低产牛,高于10kg、低于30kg为中产牛,高于30kg为高产牛。

            2、产奶量峰值明显提高,峰值奶量的下降速度延缓
            产后第2泌乳月(即2009年11月、12月及2010年1月份测定)的产奶量为产奶量峰值。日粮调整后,产奶峰值较9月提高了4.7-6.4kg(如表4)。据报道,高峰奶量每提高1kg,相对于头胎奶牛胎产量可提高400kg,二胎奶牛胎产量可提高270kg,三胎奶牛胎产量可提高256kg,高峰奶量的提高,与305天产奶量提高相吻合。
            使用改进后日粮的2009年12月份和2010年1月份测定的产后第3泌乳月的产奶量和2010年1月份测定的产后第3第4泌乳月的产奶量,远远高于其他月份测定的产奶量。特别是2010年1月份测定的产后第4泌乳月的产奶量,是在主要饲喂泌乳中期日粮情况下得到的(见表4),摄入较多营养,不仅使产奶量峰值提高,同时使较高产奶量时间延长,带动了奶牛整个泌乳期产奶量的提高。
            3、乳质指标改善


      表6 各月DHI指标(kg、%)

      产奶量

      乳脂率

      蛋白率

      脂蛋比

      体细胞

      高峰产奶量

      高峰日

      305产奶量

      成年当量

      单产比9月多

      2009

      9

      17.30

      3.88

      3.26

      1.20

      118.0

      17.30

      187

      4578

      5009

      0.00

      2009

      10

      20.80

      3.92

      3.28

      1.21

      113.0

      21.90

      161

      5384

      5844

      3.50

      2009

      11

      21.80

      4.34

      3.39

      1.29

      75.00

      23.90

      136

      5774

      6275

      4.50

      2009

      12

      23.10

      4.56

      3.30

      1.39

      3.00

      26.90

      118

      6828

      7466

      5.80

      2010

      1

      24.67

      4.54

      3.23

      1.42

      55

      28.60

      78

      6717

      7274

      7.37

            在产奶量提高的同时,乳质指标也明显改善,乳脂率提高,乳蛋白率也略有增加;体细胞数下降。高峰日产奶量、305天产奶量、成年产奶当量均有提高。
            4、体细胞对产奶量的影响
            体细胞含量是影响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但调整日粮无疑是本次提高奶产量及奶质的最重要因素。据DHI体细胞趋势分析报告,体细胞对产奶量的影响如表7,可以看出,考虑体细胞因素后奶产量提高幅度与前述基本一致。

      表7 体细胞对产奶量的影响 

      测定年月

      体细胞分

      奶损失

      校正奶

      校正奶加体细胞奶损失

      9月奶量提高

      2009.09

      7

      1.2

      18.2

      19.4

      0.0

      2009.10

      7

      1.4

      21.5

      22.9

      3.5

      2009.11

      6

      1.1

      22.6

      23.7

      4.3

      2009.12

      1

      0.0

      26.2

      26.2

      6.8

      2010.01

      5

      1.0

      25.9

      26.8

      7.4

            5、对产奶高峰日的影响
            在奶牛饲养中,及时到达泌乳高峰,并保持高峰奶量是奶牛饲养所追求的目标。通常理想的产奶高峰日应为产后70天。由表6可知,调整日粮及分群后,2010年1月产奶高峰日为78天,已接近正常。

       

            三、讨论与建议
              1、提高泌乳前期日粮营养浓度是提高产奶量的关键。
            奶牛产后前10周,特别是5周内干物质进食量相对较低,已被公认,但对其严重程度可能认识不足。根据NRC(2001)列出的干物质进食量公式,我们计算了奶牛产犊后前10周各周干物质进食量及要达到与第10周相同营养食入量所需的浓度系数,计算了产后各周日粮干物质应达到的能量浓度、粗蛋白浓度等指标。通过比较发现,相同体重的奶牛,随产后周数增加和产奶量的提高,干物质进食量增加;而不同产奶量,同一产后周数的干物质进食量与第10周的干物质进食量的比值是一致的,即与达到第10周相同干物质进食量的系数一致。这就意味着,要以第1周的进食量去满足总的营养需要,其营养浓度应是第10周的1.57倍,即使按第4周的进食量去满足总的营养需要,其营养浓度也应是第10周的1.2倍。据现有饲养条件,要完全满足产后奶牛每一周营养的需要,特别是要配制出前两周要求的如此高营养的日粮是不可能的。但配制出绝干物中能量2.3NND/kg左右、粗蛋白160~170g/kg的日粮,还是能做到的。
            2、应用高浓度日粮更要科学分群。
            目前不少牛场将泌乳前期群等同了日产奶量20kg或25kg左右的高产群,照此配制出的日粮,使真正处于泌乳前期的牛只不能食入足够的营养物质,而使处于非泌乳前期的一些牛只食入的营养物质又远远超出了需要量,造成了营养浪费。
            日粮配方调整后,该牛场一般70天后奶牛体况得以恢复,转入泌乳中期群,体况较差者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100天。日产奶30kg以上者仍可留在泌乳前期群。奶牛泌乳前期日粮成本高,但在该群的牛只少了,总饲料成本不会增加太多。
            3、添加高能量过瘤胃脂肪类物质,提高日粮能量浓度。
            提高奶牛泌乳前期日粮营养浓度的关键是能量浓度,采用常规原料势必要增加用量,导致日粮中精料比例过大。应用高能量脂肪类物质可以解决精料比例过大的弊端,而应用过瘤胃脂肪类物质还可以降低其在瘤胃内的降解,减少瘤胃对其利用的影响。
            4、改变观念,挖掘潜力,大有可为。
            由表6、表7可知,剔除体细胞因素后,全群日单产仍提高7.4kg。用全群日单产比,可能有与9月份奶牛平均产后泌乳月不同的因素,用表4产后12个泌乳月比,平均日单产增产5.8kg是较合理的。以每kg鲜奶3.0元计,可日增收17.4元,而日粮成本仅提高5.4元左右,日增收近12元之多。
            实践证明,合理改进泌乳前期日粮,可提高产奶量及奶的品质,但改善营养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如胎间距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 英  刘荣昌  安永福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王克永  容城宏利达奶牛养殖场

       

      作者简介:李英(1946??),男,研究员,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保定综合试验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