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的以质论价
    日期:2010-09-25 09:53  编辑: 超级管理员  来源: 乳业时报  查看:
    核心提示:

      以质论价收奶,是一种一直以来都被提倡、应用的原料奶计价体系,然而,由于原料奶生产环境与行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奶牛数量激增等因素的客观限制,一直未有时机广泛实行以质论价。现在,蒙牛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扛起了以质论价收购原料奶的大旗。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奶农、企业,以及相关专家,探究蒙牛率先推行的以质论价体系。

      奶农:担忧个人利益受损害

       蒙牛的基本做法是,实行统一的基础收奶价格后,再根据质量等级给予有所差别的质量价格。没想到措施一出,立即引起一片质疑之声。很多奶农认为,企业这又在变着法子玩数字游戏,奶农很难得到什么好处。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公喇嘛乡一家村的奶农郭福威,对于目前实施的以质论价收奶表示出了赞同,他认为:“这样的收奶方式可以将整个产业链连接的非常紧密,人人都会得到收益,能迫使奶农转变观念,进而改变原本的饲喂方法,提高原奶质量,这样下来收奶公司收到了好原奶后制作出高质量的牛奶制品,消费者买得多,公司效益好,就更需要好的原奶,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虽然部分奶农能够理解这样的收奶方式,不过,人们对于目前蒙牛对于村里奶站所实施的以质论价收奶体系似乎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据郭福威说:“由于之前奶站的交奶公司并不是蒙牛,奶价也和现在的不一样,因此人们对于蒙牛目前实施的2.5元/公斤的基础奶价非常不理解,有的奶农意见很大,认为这是蒙牛在故意压低收奶价格,毕竟和之前的奶价相差0.3元/公斤。”

       与此同时,蒙牛“收奶价格的下调”开始在基层奶农中逐渐传开,人们只知道奶价是2.5元/公斤,至于质量价部分,所知甚微。有人说,牛奶收购基准价下调,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饲料价格上涨过快,奶价却给予如此之低,今后如何养牛?知情者又开始担心,在不损失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以质论价的公正性?这些问题一时将以质论价收奶体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开始施行以来,奶农总体上表现为质疑多、抱怨多、疑问多。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茂盛营村的蒙银牧场里,以质论价收奶并未对其奶价产生影响,奶价一直维持在3.5元/公斤。牧场主银长在对蒙牛实行以质论价的计算方式说:“这几天,蒙牛公司召集会议,询问奶农的一些意见。我感觉,蒙牛现在实施的以质论价收奶体系,主要也是想让散养户们意识到牧场、小区养牛的好处,能够加快转变科学饲养的步伐。”记者在采访茂盛营村里另外一个奶站时,负责人崔俊清对于目前实施的以质论价就表示出了不理解。她说,在6月份时奶价达到了2.75元/公斤,7月份的奶价下来后成了2.55元/公斤,同样的牛奶,同样的质量,同样的辛苦,价格相差的确如此大,这让奶农意见非常大,甚至有奶农因此谩骂奶站的工作人员。崔俊清很无奈,她担心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奶农都不在她这里挤奶了,而这样的以质论价实施方式无疑给奶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在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同时,很多奶农的养殖信心开始发生变化。蒙牛确定的基础价2.5元/公斤是经过多方测算的成本价,蒙牛公司表示,这个基础价基本上可以保证奶农不赔钱,但也没有多少赚头,如果部分奶农的牛奶质量高,在一个星期内会有质量价部分奶款打入奶农账户,基础价格加上质量价格,才是原料奶的最终收购价格。

      企业:实施以质论价压力大

       散户养殖,占据了呼和浩特市养牛业的绝大部分,由于其庭院式饲养、粗糙式喂料,致使原料奶的质量非常不稳定,在乳品工艺快速发展的今天,原料奶质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的矛盾愈发显现。虽然一直以来在基础养殖业上提倡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饲喂,但想要快速改变奶农“只看眼前利益”的传统养殖观念并非易事。记者就以质论价的相关具体情况采访了蒙牛奶源部呼和浩特市事业一部部长王雨,对收奶价格等奶农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王雨表示:“奶价的变化绝对不是收购价下调,而是按质论价,出发点是逐步提高呼和浩特市原料奶的质量。”王雨说:“我们自7月份开始以整个呼和浩特市为试点实施的以质论价收奶体系,听到了很多的议论声,也受到很多指责,蒙牛作为以质论价的发起者,已开始对呼和浩特市周边的牧场、小区、奶站实行了以质论价收奶,对所有达标的原奶按基础价格包收之外,另按其奶质的高低再给予相应质量价奶款,同时拒收劣质奶,以此促使奶农转变观念,提高原奶的质量。”
       

      对于目前给予奶农的2.5元/公斤的收奶基础价,王雨解释道:“我们要付给奶农的收奶价格其实是可以达到2.8元/公斤的,只是我们将奶价分成了两部分,即2.5元的基础价加上0.3元左右的质量价,二者合一才是全部奶款。”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如果原奶质量高的话,那么质量价格也会随之上升,在给予基础奶价后,质量价会在7日之内到达奶农手中,而蒙牛公司也会在质量价格的基础上予以几分钱的奖励,而这几分钱的奖励加起来奶价甚至会高于2.8元/公斤,而这也为了鼓励奶农养好牛、产好奶。但是,很多奶农并不理解这些,仍旧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以质论价体系推行的步伐较为缓慢,蒙牛承受着基层奶农、奶站、政府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压力。
       

      以质论价体系的计价方式要经过多久才能让人们了解?王雨认为可能需要4个月,前两个月是基础奶价下调导致的抱怨期,后两个月是合理分配的理解期。同时,蒙牛也在积极努力给奶农们传达新体系的目的以及目标。不过,目前的情况也让蒙牛在思考,光靠奶价的调整是否能够达到以质论价最终提高整体原料奶质量水平的目的?王雨表示:“蒙牛还会做很多的工作,奶价的调整只是一方面,同时也会向奶农宣传科学养牛、合理饲喂以及规模饲养的方式、方法,鼓励更多奶牛进小区、进牧场,加快养牛模式的转变。”王雨说:“当基础价+质量价的奶款全部发放到奶农手中后,相信奶农对以质论价会有更多的理解。”

      专家:理解之后方能顺利实施

       就蒙牛以质论价收奶体系的实施,记者采访了从事奶业研究的相关专家,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以质论价的。
       西部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奶价收购政策及计价方法对于企业和奶农们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生产高质量的奶制品必须有高质量的原料奶作基础,而按目前的奶价政策,优质原料奶并未得到优价,这样也挫伤了一部分奶农的积极性。因此,制定合理的奶价政策和科学的计价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以质论价收奶无疑是一件好事,而奶农应积极适应这种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奶农要调整奶牛饲料结构,丰富奶牛营养,才能提高原料奶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并在产奶过程中减少微生物含量,真正提高原奶的质量,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利益。
       

      对于奶农很多基础价格方面的质疑,王伟民认为,在实施以质论价新体系之前,应该向奶农全面的宣传以及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同时通过体系的实践确保生产优质原奶的奶农能够得到实惠,这样才能让新体系得到理解和支持。其实,乳品企业和奶农只有相互配合,一起提高奶源的质量,才能达到双赢,否则只能两败俱伤。现在消费者开始更多的关注起乳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企业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奶源基地的规模建设以及安全生产。原奶的质量问题被提上日程,而牛奶收购以质论价也变成了人们关注议论的焦点。作为领军企业的蒙牛,选择了以质论价的道路,在他们看来,原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乳制品的质量。通过一些理论和案例都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原奶按质论价可以激励奶农加大投入,提高原奶质量。而这可以看作是将终端消费者的质量需求通过乳品企业传递至奶农的工具,乳品企业可以据此提高加工收益,奶农可以据此改进养殖技术。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为了发挥原奶按质论价的作用,需要政府加强原奶质量提升的配套服务以及对奶农利益的保障,这样才能实现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乳品协会秘书长鄂光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牛奶收购以质论价是国际上通行的定价方式,相对于过去混等收购牛奶有以下优点:对于工厂方面,以质论价收购可以解决不同质量的牛奶使用在不同的产品上;牛奶优质优价对加工企业更公平合理,花高价可以买来更好的牛奶,而不像过去一样的价格收来不一样的牛奶;优质优价解决了牛奶掺水问题,干物质高的牛奶可以卖上高价,公平合理的价格,奶农就没必要冒掺水被查的风险了。对于奶农方面,优质优价对奶农更加公平,更可以促进奶牛品种的改良和科学饲养水平的提高,奶农会更加自觉向提高牛奶质量方向转变。最差的牛奶2.5元/公斤已属不低,部分人不理解很正常,因为这个价格对于牛奶质量不高的养牛者属于降价大概3毛钱,对于这部分人恐怕要从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上下功夫了,以后他们就会理解。对于牛奶以质论价,拥有可控奶源基地的乳品加工企业今后都要走这条路,政府应当加以引导和规范,避免基准价偏低伤农。总之,以质论价收购牛奶是目前最科学合理的牛奶收购计价方法,对于我国来说尽管倡导多年,却基本没有推开,蒙牛集团在全国同行业中带了个好头,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也希望蒙牛集团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把成功的经验介绍给全国同行。
       

      引来基层养殖诸多质疑的以质论价,势必要坚决地推行下去。
       

      从整个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的形势看,原料奶的质量水平与现代乳品工艺的要求相去甚远,如何拉近这样一个差距,做到原料与产品要求的质量平衡,蒙牛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而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也需要积极的行动起来,为提高整个国家的原料奶生产质量去做更多有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