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布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
    日期:2011-04-26 14:44  编辑: admin  来源: 农业部  查看:
    核心提示:为准确掌握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农业部组织开展了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灾害状况、生态状况和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

        编制说明: 为准确掌握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农业部组织开展了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草原植被生长状况、生产力、利用状况、灾害状况、生态状况和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

        本次监测工作由农业部畜牧业司负责,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具体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畜牧总站承担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2个主要省(区、市)的草原监测机构承担了地面监测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承担了草原利用状况分析、草原植被长势监测和气象条件分析等工作。

        为做好2010年监测工作,农业部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各地根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共有4000多人参加了本次监测工作,在400多个县(旗)开展了草原地面调查,设置样地3400个,获得样方数据6900个,工程效益样方数据近800组,入户调查数据5100条。根据地面监测和入户调查数据,技术支撑单位运用3S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了认真分析测算,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根据监测分析结果,组织起草了监测报告初稿,并召开专家会进行会商,与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进行了沟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

        草原监测结果概要

        草原植被生长属偏好年份

        与常年相比,2010年全国草原植被总体长势属偏好年份。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97632.21万吨,较上年增加4.04%,较近5年平均值增加3.45%;折合干草约30549.71万吨,较上年增加4.04%;载畜能力约为24013.11万羊单位,较上年增加3.96%。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与非工程区相比,草原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高度平均提高41.8%,鲜草产量平均提高50.5%,可食鲜草产量平均提高56.6%。

        草原利用状况有所改善

        2010年,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载率为30%,较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全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载率为44%,其中,牧区牲畜超载率为42%,半牧区牲畜超载率为47%。

        草原执法监督力度加大

        2010年,全国各类草原违法案件发案20462起,共破坏草原15568.2公顷,买卖或者非法流转草原1996公顷。2010年案件查处效果总体好于上年,立案率为95.2%,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草原火灾雪灾严重

        2010年,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109起,受害草原面积5158.4公顷,特别重大草原火灾1起,死亡23人,受伤5人。与上年相比,受害草原面积减少19636.8公顷,下降79.2%。2009年底到2010年初,北方草原牧区遭受严重雪灾,受灾草原面积超过4000万公顷。

        草原鼠虫危害程度略有下降

        2010年,草原鼠害危害面积为3867.8万公顷,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0%,较上年减少5.4%;草原虫害危害面积为180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5%,较上年减少13%。

        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我国草原生态的总体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全国草原生态环境加速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全国草原生态仍呈“点上好转、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态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草原资源状况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5,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干旱、高寒等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主体生态系统。

        我国地域辽阔,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和地貌条件复杂多样,按照草原地带性分布特点,可以将我国草原分为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青藏高寒草原区、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和南方草地区四大生态功能区域。

        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草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农业系统建立并管理的草原自然保护区有12个,涉及河北、新疆、宁夏等6省(区),所保护的草原涵盖了山地草甸类、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等多个草原类型,保护区面积约24.6万公顷。总体来看,我国草原保护区建设步伐缓慢,一些主要的珍稀草原植物和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得到及时保护。

        草原植被生长状况

        2010年草原植被生长季节,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正常偏高,降水量正常偏多,虽然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出现旱情,但全国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好于上年,属偏好年份。气象条件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降水量偏多;青藏高原大部、云南等西南地区大部气温较高,降水偏少;南方草地区温度降水适中。

        春季,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降水偏多。西南地区中南部、西藏中东部的旱情逐步缓解;但受3-4月频繁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北部和中东部草原地区气温偏低,造成牧草返青推迟、生长缓慢。进入5月,北方大部分牧区气温回升明显,为牧草返青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

        6-8月,全国大部分草原地区气温较正常偏高,降水正常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其中,新疆西南部、青海大部降水偏多3成至1倍,局部地区偏多1-3倍。但是,内蒙古大部、新疆东北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9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继续偏多,气温正常偏高,有利于牧草延长生长时间,北方草原地区旱情得到缓解。返青状况

        2010年入春以来,由于3-4月份气温偏低,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区牧草返青期推迟10-20天。至3月下旬全国15.2%的草原已返青,至4月下旬,全国40.3%的草原已返青,草原返青比例比常年同期低10-20个百分点。至5月底,全国80.6%的草原已返青。

        从主要牧区看,至5月下旬,除凉山、阿坝部分降水较少和高海拔地区外,四川草原大部分已经返青。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温性草原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陆续返青,河西走廊荒漠半荒漠草原4月上中旬陆续返青,甘南高寒草原5月上旬开始陆续返青,至5月下旬全省草原已基本返青。新疆草原从4月上旬开始返青,大面积返青时间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返青期普遍比上年推迟10-15天。青海草原从4月下旬起从东向西逐渐返青,至5月下旬大部分草原已经返青。西藏草原于5月上旬开始返青,至5月下旬东南部和南部草原大部分已返青,受干旱影响,西部、西北部草原返青期普遍推迟。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草原返青期较上年推迟10-15天,返青时间集中在5月上、中旬,至5月中旬,全区天然草原草群的平均高度为6-12厘米,盖度9%-30%,亩产鲜草13-39公斤。植被长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