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该先救市后救企业再救奶农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经济观察报  查看:
    核心提示:

      经济观察报:目前 “奶农杀牛,奶粉积压”的奶业困局到底有多严重?

        王丁棉:严重是分区域性的。在南方比较正常,市场恢复比较快。个别产品,特别是巴氏奶产品销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新疆、宁夏、河北、陕西、山东、内蒙、甘肃、黑龙江这类北方地区严重一点。新疆由于它大部分产品内销,外销少的特殊环境,积压奶粉和收奶价格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河北本身就是三聚氰胺的重灾区,宁夏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宁夏的积压可能有1万多吨。陕西可能有2万-3万吨。

        积压首先是因为三聚氰胺的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没有完全恢复,部分牛奶消费者改喝豆奶去了。目前牛奶销售恢复的量也就是原来70%-80%。其次,使用乳制品的厂家企业产量下降,没有恢复到原来水平,收奶量少。使用奶粉的其他厂家,如冰淇淋厂、雪糕厂、糖果厂用其他的也可以代替,比如不用奶粉,用乳清粉。

        还有就是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可能会把一些可用可不用的开支减掉,米、油是我们的必需品,牛奶是外国人的必需品,我们不一定要买它。

        另外,进口奶粉的价格也降了,这样国内乳制品企业就更愿意使用进口的了,经历了三聚氰胺,它们不敢放心使用国内奶粉,怕出事,怕承担责任。

        这样一来,阶段性的供大于求造成了现在的积压。奶粉积压造成一些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过来,造成资金链条中断。奶农的困难在于乳品厂压价,收奶不多,原材料又没有降价,没办法只能杀牛。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有的协会说现在杀牛是杀老弱病残,你问问他们,去年9月开始就杀了,有这么多老弱病残 (牛)吗?我们了解到,现在是在产牛、青年牛也在杀。当地政府为了上面不给压力,虚报军情。

        经济观察报:北方奶粉的积压量占全国积压量的90%左右,为什么有这么明显的地域差异?

        王丁棉:一是因为南方奶业总量本身就少;二是南方主要以做快速消费牛奶的市场为主,巴氏奶 (经过巴氏杀菌法加工的新鲜牛奶)、酸奶等,不存在积压。再就是南方受三聚氰胺的影响小,福建、广西、广东、云南、成都、重庆这样的省市地区没有出现三聚氰胺,当地的消费者对当地的奶品企业比较放心。消费者信心不仅没下降,消费当地奶品的人反而增多了。

        即使出事的那些大企业在广州做的酸奶,奶源也是南方的,所以相对还是放心一些。它们恢复得也比北方好,比如说北方酸牛奶恢复到百分之六七十,南方恢复到百分之八十了。

        所以,南方不存在杀牛倒奶的问题,广州就卖得很好。有的企业这三四个月来还在加班,生产多少卖多少。

        “我主张政府埋单式收购”

        经济观察报:面对奶业的这种困境,有关协会向政府提出了什么应对建议吗?

        王丁棉:我到现在还没看到中国奶协的表态,或者做了什么工作。中国乳协倒是提出了诉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帮助消费处理掉一批奶粉,听说第一批已经实施了,第二批报告也已经交上去了,10万吨。

        地方奶协、业内人士3月22日在成都举行的鲜奶南北对话论坛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我当时也提出来了,最好的办法是由政府埋单。由政府出一部分钱把库存的奶粉解决1/3或者1/2。这样就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我主张政府埋单式收购,收购的奶粉可以无偿支援灾区,给孤寡老人,给疗养院,给部队。

        去年剩下来的旧粉 (今年1月份生产的叫新粉)估计占一半左右,到现在已经有七八个月,还有两三个月保质期就到了。如果进入食品来不及,可以把它以合理的价格,比如说保本或者亏一点点卖给饲料厂,做成饲料添加物,养鱼养猪。

        总的来说,解决目前的困境,政府应该先救市,后救企业,再救奶农。现在我们政府有点反过来,救奶农,帮助企业,再救市。如果先救奶农,把钱补贴下去,奶农补的钱还不够买饲料。如果先救乳品厂,它虽然有钱把农民的奶买过来,但照样卖不动奶粉,照样积压。所以要先拉动市场。国家先埋单把库存的拉动一部分,剩下的由市场、由企业去解决,加速消费,加速研发新产品,把库存的拉动之后,然后走上正常的轨迹。

        “青年牛千万不能杀”

        经济观察报:那奶农和奶企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自救呢?

        言咏

        “消费者的信心没有完全恢复”

        经济观察报:目前 “奶农杀牛,奶粉积压”的奶业困局到底有多严重?

        王丁棉:严重是分区域性的。在南方比较正常,市场恢复比较快。个别产品,特别是巴氏奶产品销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新疆、宁夏、河北、陕西、山东、内蒙、甘肃、黑龙江这类北方地区严重一点。新疆由于它大部分产品内销,外销少的特殊环境,积压奶粉和收奶价格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河北本身就是三聚氰胺的重灾区,宁夏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宁夏的积压可能有1万多吨。陕西可能有2万-3万吨。

        积压首先是因为三聚氰胺的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没有完全恢复,部分牛奶消费者改喝豆奶去了。目前牛奶销售恢复的量也就是原来70%-80%。其次,使用乳制品的厂家企业产量下降,没有恢复到原来水平,收奶量少。使用奶粉的其他厂家,如冰淇淋厂、雪糕厂、糖果厂用其他的也可以代替,比如不用奶粉,用乳清粉。

        还有就是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可能会把一些可用可不用的开支减掉,米、油是我们的必需品,牛奶是外国人的必需品,我们不一定要买它。

        另外,进口奶粉的价格也降了,这样国内乳制品企业就更愿意使用进口的了,经历了三聚氰胺,它们不敢放心使用国内奶粉,怕出事,怕承担责任。

        这样一来,阶段性的供大于求造成了现在的积压。奶粉积压造成一些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过来,造成资金链条中断。奶农的困难在于乳品厂压价,收奶不多,原材料又没有降价,没办法只能杀牛。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有的协会说现在杀牛是杀老弱病残,你问问他们,去年9月开始就杀了,有这么多老弱病残 (牛)吗?我们了解到,现在是在产牛、青年牛也在杀。当地政府为了上面不给压力,虚报军情。

        经济观察报:北方奶粉的积压量占全国积压量的90%左右,为什么有这么明显的地域差异?

        王丁棉:一是因为南方奶业总量本身就少;二是南方主要以做快速消费牛奶的市场为主,巴氏奶 (经过巴氏杀菌法加工的新鲜牛奶)、酸奶等,不存在积压。再就是南方受三聚氰胺的影响小,福建、广西、广东、云南、成都、重庆这样的省市地区没有出现三聚氰胺,当地的消费者对当地的奶品企业比较放心。消费者信心不仅没下降,消费当地奶品的人反而增多了。

        即使出事的那些大企业在广州做的酸奶,奶源也是南方的,所以相对还是放心一些。它们恢复得也比北方好,比如说北方酸牛奶恢复到百分之六七十,南方恢复到百分之八十了。

        所以,南方不存在杀牛倒奶的问题,广州就卖得很好。有的企业这三四个月来还在加班,生产多少卖多少。

        “我主张政府埋单式收购”

        经济观察报:面对奶业的这种困境,有关协会向政府提出了什么应对建议吗?

        王丁棉:我到现在还没看到中国奶协的表态,或者做了什么工作。中国乳协倒是提出了诉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帮助消费处理掉一批奶粉,听说第一批已经实施了,第二批报告也已经交上去了,10万吨。

        地方奶协、业内人士3月22日在成都举行的鲜奶南北对话论坛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我当时也提出来了,最好的办法是由政府埋单。由政府出一部分钱把库存的奶粉解决1/3或者1/2。这样就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我主张政府埋单式收购,收购的奶粉可以无偿支援灾区,给孤寡老人,给疗养院,给部队。

        去年剩下来的旧粉 (今年1月份生产的叫新粉)估计占一半左右,到现在已经有七八个月,还有两三个月保质期就到了。如果进入食品来不及,可以把它以合理的价格,比如说保本或者亏一点点卖给饲料厂,做成饲料添加物,养鱼养猪。

        总的来说,解决目前的困境,政府应该先救市,后救企业,再救奶农。现在我们政府有点反过来,救奶农,帮助企业,再救市。如果先救奶农,把钱补贴下去,奶农补的钱还不够买饲料。如果先救乳品厂,它虽然有钱把农民的奶买过来,但照样卖不动奶粉,照样积压。所以要先拉动市场。国家先埋单把库存的拉动一部分,剩下的由市场、由企业去解决,加速消费,加速研发新产品,把库存的拉动之后,然后走上正常的轨迹。

        “青年牛千万不能杀”

        经济观察报:那奶农和奶企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自救呢?

        王丁棉:奶农要稳定住,青年牛千万不能杀。因为青年牛现在没产奶,主要有口粮就够了。这部分要坚决保,不然明年就顶不上来了,等明年市场恢复到95%或者全部恢复时,就会出现了奶源短缺。

        对于奶农来说,要尽可能用当地饲料,用粗饲料,那些花钱比较多的精饲料尽量减少用,这样支出就降低了。

        乳品厂要想办法促成产品的消化,尽量多方面筹资,尽量把农民的奶收起来。最大一块是要恢复市场信心,调动消费者消费。

        经济观察报:你估计这次奶业危机将持续到什么时候?

        王丁棉:要靠市场拉动程度来界定。我估计今年夏天日子一直不会好过,消费信心不会恢复。年底时会好转一下,但也不会好转到哪里去。

        到年底恢复到90%算不错了,我估计能到85%。起码要到明年才能全恢复。有人说最近就恢复了百分之八九十,那是骗人的。我估计整个行业恢复了75%-78%左右。我说的是整个行业,包括了液态奶等所有的乳制品,如果光奶粉,积压这么多,估计才70%不到。

        经济观察报:渡过这次难关之后,奶业市场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新面貌?

        王丁棉:正在洗牌之中,还没有定局。比如三鹿倒下去后它的市场份额谁去顶上呢?大家怎么分摊呢?贝因美、完达山等品牌是不是会借这个机会发展呢?都是未知数。

        “形成一种消费巴氏奶的良好氛围”

        经济观察报:在3月的那次鲜奶南北对话论坛上,有专家表示,中国乳业的第三次拐点,必将是以鲜奶为代表的崛起。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王丁棉:小的拐点会有,但不要抱太大希望,不会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发展。巴氏奶一直在掉嘛,止住跌势,往上涨就是一个拐点了。我估计恢复正常后增长会达到10%,或者15%。

        常温奶随时随地可以喝,上班上学可以喝,地铁里可以喝,旅游带一包也能喝。但巴氏奶受消费地点和时间的影响,受这样一个条件限制,要以很快速度发展不可能。除非政府出手,对巴氏奶免税,对常温奶加重税收。多组织专家宣传新鲜牛奶的好处,营养价值,形成一种消费巴氏奶的良好氛围,可能会好一点。

        经济观察报:巴氏奶和常温奶的营养成分差别是不是很大?

        王丁棉:对。不是一般的差别,是很大的差别。

        全世界203个国家和地区,我现在了解到大比例使用常温奶的,才五到六个国家。剩下的那些国家,巴氏奶的比例占90%以上。在中国常温奶占了70%。

        这些国家为什么能克服巴氏奶的局限?这里有政府指导的问题。印度不比我们富,巴氏奶消费占了90%。他们都用大桶、塑料桶,十斤五斤去消费,冷藏机在街头放着,随时可以买。

        美国也是,国内基本停止生产常温奶,只占1%,给当兵的人喝的,属于战备物质。在美国本土的人是没机会喝的,要喝就喝新鲜奶。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中国奶业如何才能保证奶品质量,避免三鹿事件的重演?

        王丁棉:这是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政府的监管、行业的诚信、奶农的意识等。奶农有暴富心理,企业也想赚快钱,添加这个添加那个。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都会造成产品危机的出现。

        我们现在看到政府立法加重,加快了。但法规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又有待于再观察。有政策出台,执行不到位也是白干。我并不乐观,像现在这样下去我看不仅仅会出现三聚氰胺,还会出现四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