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巨头的好日子和坏日子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解放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

      “我们原来的构想是2007年复苏,2008年成长,2009年腾飞,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们在周期上延迟了一年。”谈到新年计划时,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有些低调。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光明承受的冲击相对较小。截止到去年年底,光明整体销售已经恢复了95%以上,其中常温奶、鲜奶和奶粉已经全部恢复,酸奶恢复90%以上,这一恢复速度在国内同行中居于首位。尽管郭本恒认为,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国乳业排序可能出现变更,但在新年的“升级计划”中,对于重构版图,光明相当谨慎。目前为止,光明乳业在新年中只完成两项动作:推出了一只名为“莱特”的小牛作为企业的新形象;开发了一款从国外引进菌种的高端酸奶。在新的营销行动中,光明基本抛弃了电视和报纸广告,创新采用移动视频、视频网站等新媒体传播渠道,负责光明营销的相关人士表示,考虑到当前形势,过去“砸钱”营销的方式已不可取,因此选择性价比高的新媒体。

          蒙牛在风暴中受的打击,仅次于三鹿。据研究机构估算,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产品召回和注销部分库存,将令蒙牛支付20亿元的成本。2008年底,蒙牛发布业绩预警公告称,预计2008财年亏损约为9亿元,这也是蒙牛乳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屋漏又逢连夜雨,受OMP事件影响,蒙牛的利润主导产品“特仑苏”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寒冷天气仍在持续,在这牛奶高产的季节,往年都是蒙牛开发新品、抢占市场的“春耕期”。如今在上海的超市卖场中,一箱箱的特仑苏堆积如山、无人问津,过去的“摇钱树”成了今天蒙牛难以甩去的包袱。这使得正处于市场恢复阶段的蒙牛再遭信任危机。 

          比起光明的“保守”、蒙牛的式微,乳业“三巨头”之一的伊利已经开始为南下摩拳擦掌。华东市场,曾是光明和蒙牛的天下,如今一张“世博会门票”成为伊利抢占蒙牛地盘、与光明争雄的有力武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正全心投入奥运营销的伊利并未受严重影响,奥运结束后,伊利立刻将营销重心转向上海世博会。据透露,目前伊利已基本确定成为世博会乳品高级赞助商,高级赞助商的排他性地位将使伊利独享“世博大餐”。相比时间较短的奥运会,长达6个月的世博会将给伊利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世博名片”也能极大提升伊利品牌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