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Venture投资视点第5期:乳业投资新机会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ChinaVenture  查看:
    核心提示:

      2008年底,KKR对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获得安徽省商务厅批准,KKR注资约1亿美元,与KKR同时入股的还有鼎晖投资。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安徽马鞍山市成立,是一家大型现代化奶牛养殖企业。这是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首度有外资投资国内乳业企业,并且是乳业上游的奶牛养殖业。

        自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来,中国乳业终于为自己的非理性成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乳业巨头三鹿集团轰然倒下,三大上市乳业公司蒙牛乳业、伊利股份及光明乳业遭到重创。各乳业企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对中国乳业企业的发展也持悲观态度,但KKR对乳业上游奶源建设的注资,却说明了乳业行业虽然处于低谷期,只要找到行业问题所在,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中国乳业企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先市场,后奶源的市场优先模式,这也是国内乳业巨头的基本发展轨迹,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乳业企业都采取这种发展模式。因为建设高品质、正规的、由企业直接控制的奶源,在企业创建初期是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风险很大,也不是一般的初创企业能投得起和愿意投的。中国乳业企业采用市场优先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精力、资金和资源集中在争夺市场、争夺消费者一端,通过市场来快速发展,而奶源一端一般是采取“公司+奶农”的策略来整合奶农的奶牛,以此种思路来建设奶源。不过,乳品消费市场增长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奶源供给的增长速度,使得奶源出现匮乏,所以奶源建设已经成为制约乳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市场优先模式下,乳业企业采取“公司+奶农”的策略整合奶农的奶牛,双方实际上只是一种买卖关系,奶农出售原奶,企业回收,双方都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和奶农之间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奶农和企业不是风险共担的关系。这种一次性买断原料的关系,使得整个乳业的产业链条是断裂的。乳品消费市场若有问题,则奶农利益首先受损;奶农的原奶若有问题,则企业利益首先受损。

        三聚氰胺事件的出现就是市场优先模式下,对奶源建设不足而导致的恶果,企业因为急速膨胀的市场而抢夺奶源,又因为市场的利益驱使而放弃对高标准的奶源投入。市场优先的模式已不适合中国乳业的长期发展,当企业真正意识到奶源才是乳业的垄断资源时,就会将资本投入到对奶源的建设中。

        KKR对现代牧业的投资也预示着奶源优先模式已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推动,这种模式会给企业提供后发的空间和机会,特别是在行业遭遇低谷,面临洗牌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公司+奶农”的策略将不再适用,而“公司+规模牧场”的运营模式将取得巨大的发展。因为这种运营模式下,奶源的供应链将获得有效地管理,牧场经营人可以将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规模养殖,乳业企业和牧场共同投入资金,共同建设牧场,这样牧场经营人与奶农和乳业企业之间建立产权关联性利益关系,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的制度支持,将为乳业企业保证长期、稳定、高品质的奶源。掌控了奶源,企业在拼抢市场的时候就没有后顾之忧,并具备长足的发展后劲。

        中国乳业企业要真正实现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抓好奶源建设,促进产业供应链上游与中游的整合,修元正本。乳业是资源性行业,其发展根本上还是依赖于奶源的数量和质量。目前中国乳业企业对上游奶源的建设薄弱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乳业企业缺乏向上整合动力。根据成本?收益比较,乳业企业对产业链条上端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小,周期长;而对下游增加投入风险小,收益高,周期短。在企业资源有限,急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产业链下游投入。

        近年来投资机构先后投资夏进乳业、太子奶、圣元乳业、亚华、优格等企业,但现在行业进入低谷,这些涉乳资本的情况不甚明朗(见表-1)。但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冲击,乳业企业估值急剧下降,行业也出现了并购整合趋势。

        中国乳业行业的发展已经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市场优先向奶源优先转变。在这个转型时期谁先开展奶源建设,就有可能把握住市场机遇,在这一轮的乳业企业洗牌中脱颖而出,而投资机构在乳业行业的整合中也将有更多的投资机会。(作者: 朱一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