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措施保障呼和浩特奶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人民网  查看:
    核心提示:

      呼和浩特市奶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特别是农民自身资金积累能力的限制,导致生产水平低,严重影响着原奶质量。而乳品加工企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具备了国际先进的加工条件。面对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粗放的饲养管理之间的巨大差距,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诸多扶持奶源基地建设的政策,在政策引导下,呼和浩特市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从1999年仅有的5家发展到现在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191个,入区饲养奶牛18万多头;其中养殖牧场85个,养殖小区96个。呼和浩特市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较199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20%。

        2009年底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将达到94万头,比1999年增长了17倍多。为进一步加大呼和浩特市奶牛集约化饲养程度,今年把新建奶牛养殖场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与土左旗、托县、和林县、赛罕区等4个养牛重点旗县区签订了责任状。今年新建规模养殖场有四个特点:一是建设起点高。今年建设的44个规模养殖场中牧场38个,占总数的87%,只有6个是小区。以往的养殖小区是过渡模式,养殖牧场是今后发展方向,牧场真正能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饲喂、统一防疫、统一配种,才能达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二是模式新颖。今年新建的44个规模养殖场中准备以合作形式经营的有30个,占新建牧场的68%,可吸纳周围散养奶牛近2.5万头。三是建设规模大。今年新建的44个规模养殖场的总设计规模为近4万头奶牛。其中千头牧场有17个,占总数的39%;设计规模500-999头的牧场有4 个,占总数的9 %;设计规模100-500头的牧场有17个,占总数的39%。四是组织形式多样化。新建牧场中有9个牧场是乳品加工企业所建,其中伊利公司、奶联社合作建设6处、蒙牛公司建设3处;奶业合作社建设牧场3处;工商注册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牧场2个;村委会建设小区1处;私人投资建设29个。

        为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养殖基地品牌。2009年10月16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又研究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关于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的决定》,提出了近期的发展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呼和浩特市规模化养殖水平要确保达到70%以上(2009年达到30%,2010年达到50%,2011年达到70%);呼和浩特市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优质奶牛存栏稳定在100万头左右;全市成年母牛年产奶量平均达到6.5吨以上,牛奶质量进一步优化提高。

        为完成这一目标,呼和浩特市制定了七项保障措施:

        1、通过加快奶牛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百、千、万”建设要求(百头以上的牧场由农民专业房建设经营,千头以上的牧场由专业生产经营者或法人主体来建设经营,万头以上的牧场由龙头企业来建设经营)尽快启动“百、千、万”牧场建设工程。要积极推广“奶联社”建设模式,鼓励和支持伊利公司、蒙牛公司等大型乳品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或为建设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的公司提供贷款担保。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建设,努力拓宽多元融资渠道。要加强标准化养殖牧(养殖小区)的选址布局,具体选址布局、建设规模、建设模式等由所在旗县区的农牧主管部门审定,确保建设项目选址合理,布局科学,标准统一。要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对2009年至2011年新建的符合我市建设标准的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经市优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每个牧场30-50万元的建设补贴。鼓励各地区在荒地及废弃院落建设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对大型乳品加大企业和奶牛倍感夹板建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的,各旗县区要负责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同时要协助完成 “三通一平”工作(通路、通电、通水及平整土地)工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用地总体规模建立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的,按农业用地管理,土地使用性质不变,并根据项目发展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必要的用地。

        2、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饲养方式,进一步提高牛奶质量。市农牧业主管部门要从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建设、管理、奶牛入区标准、奶牛饲养技术标准、奶牛疫病防疫标准、奶牛品种改良标准、奶牛饲料生产制作标准等方面,制定奶牛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各地区、各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都要遵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切实提高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建设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各级农牧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养殖牧场(养殖小区)、奶牛的系谱档案、生鲜乳收购站、牛奶运输车辆、饲料生产经营者的登记造册,实行长期动态管理。要切实抓好奶牛疫病防治工作,制定预防、治疗奶牛乳房炎工作方案,启动开展预防治疗奶牛乳房炎行动。要加强健康奶牛的普查登记,逐步发放健康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健康奶牛合格证。今后,凡是进入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饲养的奶牛都要检测化验,凡是有问题的奶牛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呼和浩特市的奶牛达到健康标准。

        3、通过扩大优质饲料种植规模,提高奶牛单产和总产量。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广大农民种植以苜蓿为主的优质、高蛋白牧草,保证每头奶牛有两亩饲草基地,确保奶牛常年能到优质粗饮料,切实提高优质精饮料的比重。要加大青贮饮料的制作,每头奶牛每年必须有5-6立方米的青贮饲料。要鼓励养殖者给奶牛补饲青干草等足够的优质牧草。市政府在苜蓿种植、青贮窖的建设方面要给予资金支持。

        4、通过选准品种改良的方向,全面提升奶牛的生产能力。农牧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奶牛的改良规划,注重从提高产奶量、牛奶的蛋白含量、干物质含量着手,引进优质冻精,弥补现有奶牛在遗传基因上的不足。要加大劣质基础母牛的淘汰力度,加快畜群的周转力度,饲养时间要根据奶牛的回报率来确定。通过科学的改良工作,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

        5、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奶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市农牧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和实施全面的培训计划,对从事奶业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饲养人员、配种员、兽医、饲料经营者等都要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实现奶业的从业人员都掌握奶牛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做到以奶牛为本,实现健康养殖。

        6、通过加强收购环节的管理,实现优质优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呼和浩特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试行办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2008年11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挤奶站的整顿力度,严格规范挤奶站的的技术操作和行为。各乳品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原奶收购标准,对规模养殖 的标准化牧场(养殖小区)且牛奶质量达到标准的,收购价应明显高于散养户,从而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

        7、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旗县区当前要把建设千头以上规模化牧场作为农牧业产业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有条件的地区要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新建一个千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牧场(养殖小区)。市发展和改革、扶贫、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农牧业、环保、金融等部门要从各自的角度扶持优质奶源基地的建设,确保奶源基地建设顺利进行,促进全市奶牛养殖真正上规模,上水平。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这一目标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