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样肿
    日期:2003-08-22 00:00  编辑:   来源: 奶牛疾病图谱  查看:
    核心提示:

      乳头样肿


      [病因]
          本病是由于乳多泡病毒感染而发生。是发生在皮肤、黏膜上的一种疣,通常是个体发生,但也有群发的报道。一般认为由于与病牛的接触和皮肤的擦伤而使病毒侵入牛体而引起感染,也有由于使用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而传播。
      [症状]
          疣多发生于乳房、肛门周围、阴门及腹下部,也可以发生于全身任何一个部位。育成牛多发生在眼的周围和颈部,另外也发生于口腔内及阴茎的黏膜上。疣增生时,根呈细茎状,大多呈结节状、乳头状及蘑菇状,大小程度不一,外观特征是干燥角化的菜花状,另外也偶见肿瘤状的。这种病多见于2~3岁的育成牛,特别是舍饲牛。病牛患此病后,既不疼也不痒,几乎无害,经治疗可自然脱落、消失而痊愈。一般认为这是由于病牛对此病能产生抗体的缘故,一般在幼牛时感染过此病后,常可获得免疫。
      [防治]
             发现病牛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接触非感染牛。
              在治疗中皮下注射用疣组织制作的活疫苗是有效的,皮内注射效果更佳。间隔1~2周接种两次,牛体表、阴茎的疣大约在3?6周可以治愈,乳头上的疣30%不能治愈。对本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涂布腐蚀剂(10%福尔马林,1%~5%苛性钠和砷制剂),但都没有明显的疗效,另外也有外科摘除法,据有关资料报道,如果切除1?2个疣后,残留的疣就会逐渐消失,但是,由于疣在初期含有病毒,所以,应注意不要接触其他部位,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