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生鲜奶自给率仅50% 委员建议为奶牛养殖规划“安全区”
    日期:2012-01-18 09:13  编辑: admin  来源: www.gd.agri.gov.cn  查看:
    核心提示: 牛奶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之一。然而,广东省本土生鲜奶的自给率仅为50%左右,而人们跑到港澳抢购奶粉成了口岸一景,2011年全省奶粉进口量或超10万吨。欧壮?、陈维信、林映才等14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为保证向群众提供放心奶的

        牛奶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之一。然而,广东省本土生鲜奶的自给率仅为50%左右,而人们跑到港澳抢购奶粉成了口岸一景,2011年全省奶粉进口量或超10万吨。欧壮?、陈维信、林映才等14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为保证向群众提供放心奶的供给,广东应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并为奶牛养殖规划“安全区”。

        现状 粤奶产量仅占全国0.4%

       奶牛对饲料蛋白质的转化率高达26.3%。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奶业视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多年来,我国奶业高速发展,去年牛奶总产量约3670万吨。但广东的牛奶总产量仅为13.96万吨,仅占全国总产奶量的0.4%,人年均占奶量仅为1.34公斤,在全国排名第29位,这显然严重偏低。

       委员们表示,广东本土生鲜奶的自给率仅为50%左右,液态奶产品所需奶源本地的自给率不足40%,其余需从广西、福建等地调入,供应短缺已成常态。此外,尽管全省奶粉生产工厂有7到8家,但生产奶粉所用的原料100%依赖进口。因本地奶源供应不足,2010年全省进口洋奶粉7.13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7.2%,2011年全省奶粉进口量或超10万吨,香港和澳门的奶粉市场多次出现被抢购一空的现象,走私和网购奶粉的数量成倍增长。

        广东的奶牛养殖业布局也不尽合理。据欧壮?等委员介绍,目前,广东现有的5万多头奶牛,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和惠州,而北部、东部与西部的奶牛养殖业明显滞后,大量可供作奶牛饲用的玉米秸秆、牧草植物无法充分利用,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

       原因 养殖户多是“临时经营”

       广东为何将面临“断奶”的尴尬?欧壮?等委员表示,这与我省至今没有一个市划出畜牧养殖专用地或“保护区”不无关系。据介绍,现有的牧场用地均为临时使用,导致奶牛养殖户都抱着临时经营的想法。

       委员们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本地奶业持两种“极端”态度。一是只准乳品加工企业进入,而拒为奶牛场开办设置不切实际的准入门槛;二是反其道而行之,零地价准许超大规模牧场进入开办。据提案披露,清远市日前已许诺准许在英德开办4万头超大规模牧场的计划。委员担心,大型牧场的牛粪将给农田带来污染,甚至饮用水源也遭到污染。

       同时,随着城市建设扩张,人与牛争地,牛得让地,而新地又难寻,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奶牛场只能将奶牛当作肉牛杀掉。提案透露,如今仍在城市圈内饲养的奶牛大约还有1.5万头,均面临着搬迁甚至关闭的命运。不仅如此,由于全省规模养殖水平不够高,平均每户不足100头,分散经营不利于监管,牛奶质量安全难以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建议 划定奶牛用地“保护区”

       提案认为,稳步扩大我省的奶牛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提高本地奶产品的自给水平十分必要。欧壮?等委员建议,广东要出台《关于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近期目标是保持现有的5万头奶牛养殖规模不缩小,妥善处理好目前在城市圈内的1.5万头奶牛的搬迁安置问题;中期目标是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奶牛养殖规模达到8万—10万头,生鲜奶自给率提高到70%左右;远期目标可以发展到20万头左右。

       提案还建议,广东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划定未来我省奶牛养殖业的主要发展区域,有计划地引导奶牛养殖业向主要发展区转移,确保奶牛养殖业的用地需要,使养殖场能够做到长期经营,有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根据我省农业、生态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未来我省奶牛养殖业的主要发展区域应放在粤西和粤东地区,”欧壮?等建议,在奶牛养殖主要发展区域内,可划定一定范围的奶牛用地“保护区”,其他产业和项目不得随意占用。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委员们建议,单个牧场的存栏规模以2000头—3000头为宜,最高以5000头为限,这在保证合理经营规模的同时,也不会让环境负荷严重超载。与此同时,通过建沼气池,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等措施,实现排放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比如,牛粪作为新生物能源来开发,这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建议省有关部门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