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亏损引发奶价之忧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江苏商报  查看:
    核心提示:

      成本上涨,收购价上不去,约40%的养殖户亏损。卖牛、杀牛、倒奶等现象开始在南京等地相继出现。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及企业应尽快推出措施进行干预,以防止奶价步“猪肉涨价怪圈”后尘,奶农亏损引发奶价之忧。

          近来,由于养殖成本上涨、牛奶收购价低迷等原因,部分奶牛养殖户陷入困境,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还出现了养牛户卖牛杀牛的情况。为此,7月份,中央开始委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商务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农业部最新一项统计显示,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江苏商报通过实地采访发现,南京的奶农情况同样不乐观。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启国表示,为了不让猪肉价格猛涨的情况在牛奶上发生,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应该出台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

          只养10来头的小养殖户最亏本,南京奶农苦苦支撑

          眼看着儿子就要进入大学了,张老汉心急如焚,近万元的学费还有一半的缺口。本指望养了4年的12头牛能帮他争口气,没想到饲料价格大涨,牛奶收购价维持不变,使得张老汉不仅没赚,反而亏了好几千块钱。“没有办法,实在不行我只能卖牛了,先把儿子的学费凑足。”

          据记者了解,准备卖牛的奶农并非张老汉一个,南京其他主要产奶地如栖霞、玄武、六合、江宁等地,都有这样的情况,其中更多的是那些只养10来头的小养殖户。

          准备撑到明年

          蒋时侦,是江宁的一个奶农。快50岁的他,养了14头奶牛。昨天上午10点,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地里割草。“养牛太辛苦了,还赚不到钱!”见记者问及他的现状,蒋时侦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二人每天四点半不到就起床,来不及吃早饭,就先打扫牛舍,给牛喂饲料,挤奶,然后去送牛奶,忙到七八点钟随便吃点早饭,接着立即赶到农田中去收割草料。这两天天气还不错,干活的时候没有什么影响,前几天下大雨的时候,都是冒着雨在地里来回干活,把草拉到拖拉机上,中午还要挤奶,一般晚上要忙到十一点左右才能睡觉。

          据介绍,由于家里的4亩地不够用,蒋时侦又租了20多亩,用来养殖奶牛,每年每亩要花费近200元的租金,共4000元,另外还租了一块十七八亩的地,用来种植草料,每年也要近3000元的租金。“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有点支撑不下去了。”原来,精饲料价格在飞涨,年初每百斤只要70元左右的,现在则得90元以上,人工费也在涨,像蒋时侦夫妻俩忙不过来,又雇了一个人,以前一个月只要五六百元,可现在没有900元根本没人愿意干。而夏天天气热,得用风扇给奶牛降温,现在每天六个电风扇一起工作,每月光电费就要两三百元。

          蒋时侦告诉记者,14头牛中能产奶的有10头,每月生奶的产量不到300斤,一般能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出售。尽管目前很艰难,但一想到,买来的时候将近万元,现在要是卖的话只有千把块,老蒋又有些舍不得了。最后,他还是决定自己多苦一些,撑到明年再说吧。

          2005年就开始亏

          另一位奶牛养殖户老吴说:“2005年以前,养牛收入挺好的,牛奶收购价和现在差不多,每公斤在2.1~2.15元,一年下来,一头牛能挣个五六千元。经济效益下降是从2005年开始,当年亏了1万多元,2006年亏得更多,将近3万元。”

          亏损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养牛成本提高。豆粕由原来的每吨2000元左右上涨至现在的3500元,玉米由1000元/吨涨至1600元/吨,酒糟由150元/吨升至230元/吨……另外还有人工工资。折算一下,1公斤奶的成本提高了0.7元左右。成本的不断增加,牛奶的收购价却一直维持在原有水平,即:每公斤2.1~2.2元,“上游拼命放水进来,下游却始终‘守口如瓶’,再大的水库都要决堤。”

          养殖大户只能保本

          养殖大户唐平宁的情况要好一些,起码他能保本。唐平宁养殖了近100头的奶牛。对于近期处于低迷中的奶业市场,他更多的是无奈。唐平宁告诉记者,作为生产精饲料的原材料,玉米、豆粕都在疯狂涨价,而作为粗饲料的草料,同样也在涨价。但是,生奶的收购价却没有丝毫变化,奶户基本上都没有利润可言。

          据介绍,奶牛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在出生25个月左右才会第一次出奶,总共可以出奶7年左右。奶牛还相当能吃,一头牛一天能吃掉100多斤的草料。唐平宁所使用的草料的来源一般是两个渠道,一是自己租地种植,唐平宁专门租了100亩的地来种草,每亩每年的租金是在250元左右。二是从外面直接购买。每个月光花在买草料上的钱,就要有2万多元。相对于粗饲料,那些精饲料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价格还在不停的上涨,同样每个月也要花费2万多元。

          养牛的地盘则是唐平宁买下来的,当初是花了十几万买下了20年的使用权,现在虽然有100头牛,但是真正产奶的却只有60多头,也就是说剩下的近40头牛,不产奶、不能带来效益,但还要养着。为了养殖这些奶牛,唐平宁雇了6个人来干活,每个人每月要有900元的工资,就这一项每个月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全部算下来,每个月的成本要有近6万元,也就是说,每年至少要有近70万元的收入才能保本,接下来才能考虑赚钱的事情。

          唐平宁对记者表示,明年的情况或许会好一些,因为有二十几头的小牛明年就都可以产奶了,突破现在每个月产奶量1400斤将没有任何问题。对于未来,唐平宁充满了希望。他还打趣说:“到那个时候,收奶的价格应该不止现在的每公斤2.2元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就算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去卖这些奶牛,因为这些奶牛也是他的全部了,他相信自己完全可以挺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候。

          乳企不肯提高收购价, 一家“擅自”行动,就会增加成本,继而失去竞争优势

          对于养牛户来说,提高牛奶收购价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可牛奶企业为何不肯提高牛奶收购价?

          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奶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他们早就发现了,也考虑过适当提高收购价,可最终两大问题不得不面对。首先,收购价提高,市场价格必然要提高,可现在物价部门限制严格,不会随意批准涨价,那样,如果市场价维持不变,因收购价上涨的成本就得由企业承担。此外,现在的牛奶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几大乳业巨头严守着自己的地盘,如果只有卫岗一家涨价,其他几大“巨头”维持原价销售的话,卫岗将面临失去部分客户的危险。

          “原料价格上涨是事实,养殖户的现状我们也了解,最近领导正在讨论有关收购价的问题。”该人士透露。其实,奶农如果不愿意养牛,奶源就成问题,这样对牛奶企业也不是好事情。为此,卫岗将采取扶持大户(百头以上)的政策。以往,奶农都是把牛奶送给奶站,奶站再把牛奶送到卫岗,因为奶站要从中赚取一部分利润,所以奶农得到的收购价相对会低一些。今后,卫岗将跳过奶站,直接去奶农家收购生奶,那样收购价会高一些,奶农也能多赚点。此外,他们还将对奶农统一管理,帮助他们科学养牛,提高奶的质量。

          南京江滨超人奶牛养殖中心时超告诉记者,现在养殖奶牛的成本在不断上涨,奶户们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直接导致奶户们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在不断的下降,有的奶户在夏天干脆停产,而有的奶户则是准备出售手中的奶牛,不养殖了。他原来手中有50多家奶户,可现在只剩下30来家,一天能收到3吨左右的生奶。以前50多家一起产奶的时候,每天收到7吨左右生奶。

          现在的状况越来越萧条,卫岗每天也只能收到100多吨的生奶。再这样下去的话,养牛的人越来越少,奶源少了之后,恐怕真正受到影响的还是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市场不可能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所以时超表示,牛奶的涨价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只有以此来调动奶户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人去养殖奶牛,给他们看到挣钱的希望。

          “其实奶业公司也应该多为奶户考虑一些,不能只顾到自己的利润,要拿出一些来让利给奶户,没有奶户哪里会有奶业公司呢?他们应该在生产、销售和管理上多做文章,而不是压价,损害奶户的利益。”时超最后告诉记者。

          今年6月21日,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曾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奶业协会2007年会上称,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目前全国奶农养殖获利的占1/3,持平的占1/3,亏损的占1/3,有些地方出现了卖牛杀牛的现象。近几年,在饲料与养殖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多数企业没有提高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奶农利益大幅受损。2005年,全国生鲜牛奶平均收购价格为1.85元/公斤,部分重点生产区域,如黑龙江、内蒙古的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1.60元/公斤和1.70元/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奶牛业重蹈生猪覆辙?

          2005年至2006年,生猪全行业亏损严重,导致大量母猪被屠宰,产能下降。这直接导致了今年5月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社会影响巨大。牛奶业目前现状与其极为相似。不少行业人士担心,生猪行业剧烈的市场波动会不会在奶牛行业重演。

          省粮食局一位老专家认为,饲料价格上涨和生猪存栏量的不足是造成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饲料价格上涨是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结果,而2005年和2006年这两年内,养猪行业发生几起风险事件,造成生猪存栏量的明显不足。这些连锁反应适用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同样也就适用于牛奶行业。因此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农业部最新一项统计显示,当前奶牛养殖效益持续下降,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奶牛养殖收益每头平均比2006年减少1500元。一些地方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是重要原因。近些年奶牛饲养成本不断增加,鲜奶收购价格却一直较低。原因在于奶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原料奶销售渠道单一,奶农只能卖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掌握着定价的主动权,压级压价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奶业生产有可能出现类似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的情况。

          据了解,与生猪相比,奶牛的生长周期要长。肉价涨了,养殖户有利润了,自然会加快仔猪补栏,存栏量将会增加。生猪、家禽产品价格不久就能恢复平稳。可奶牛不一样,奶牛饲养周期较长,其数量的增长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恢复起来比较困难,没有两年半时间是不行的。因而一旦缺少奶源造成牛奶价格上涨,这样的时间就不会短,上涨的幅度也不会小。

          政府应该适当干预

          饲料涨价但是奶站收购价格却不提高,许多奶牛养殖户不得不赶紧想办法把“赔钱货”出手,部分养殖户开始贱卖奶牛,1.2万元的母牛,5000元钱就出手了。

          对于这一举措,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启国并不认同。他建议奶农,要有长远的眼光,“一卖了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相反,只要挺过这段时期,根据供求规律,牛奶的收购价不会一直这么低,这一点,从今年的生猪收购价就可以看出。

          另外,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奶农养牛,一方面能提供奶源,更能解决就业,政府还可以对那些特别困难的、小散户奶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扶持,那样奶农才有信心。

          对于牛奶企业,龙头企业要认清自己和奶源基地生死共存的关系,与奶农利益共沾、风险共担。还要提高农民养殖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他们更应当考虑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经营方针,适当提高生奶收购价,保护奶农的利益,不能靠压缩奶农的利益实现利润,而应该在管理上寻求新的措施,如在物流、运输等方面节约成本,进而消化因提高收购价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