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实现全面增长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证券网  查看:
    核心提示:

      进入2009年以来,乳制品行业恢复情况良好。虽然1月份乳制品和液体乳产量仍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根据最新的2月份产量数据显示,无论是乳制品还是液体乳都已实现了全面增长。

        预计今明两年乳品行业年销售收入增速在10%左右;结构优化将成为未来盈利模式的进化方向。

        子行业增速分化

        奶粉特别是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入门槛较高。而受新生婴儿增多、居民收入增长及母乳化率降低的影响,奶粉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而这一部分需求相对刚性。目前奶粉市场总销售收入在200亿左右,我们预计未来三年仍会保持30%的增长,奶粉将成为奶业中景气度最高的子行业。

        高端液奶和酸奶也将是增速较快的子行业。三鹿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对于安全的注重程度越来越高。高端液奶一般而言其原奶均来源于各公司的自有牧场,原奶安全和质量保证程度较高,一线城市中较具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高端液奶。酸奶子行业的景气增长主要受益于消费者消费行为升级、行业盈利模式向结构优化的转变。根据对于各龙头公司以及不同地区经销商的调研,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
        龙头公司核心优势继续保持

        尽管在此次危机中,三鹿基本已退出历史舞台,蒙牛、伊利、光明均出现较大亏损,但蒙牛、伊利、光明与其他竞争者在规模实力上差距明显,目前乳品行业竞争格局仍难以被打破。

        目前我国乳制品消费以鲜乳和酸奶等液态奶为主,而我国奶源分布与消费市场的矛盾决定了未来乳制品消费仍将以UHT奶为主。2007年在液态奶市场上前三家企业市场份额达到60.1%,而除酸奶和乳饮料外的液态奶前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更达68.8%(据AC尼尔森调查),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追赶。

        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领先企业仍然占据大量奶源,使得竞争对手无法获得充足稳定的原料奶供应,而新建奶源又需要巨额成本和较长的时间。同时,液态奶本地化运作要求更高,产品同质化突出,并非外资感兴趣的领域,使得国内企业获得了宝贵的缓冲机会。

        因此,总体来看,目前国内领先乳企在奶源、管理、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并未受到损失,其品牌形象也将逐渐得到恢复,预计龙头企业液态奶市场份额能够得到保持,分级垄断市场格局不会改变。

        关注两类受益公司

        当前乳制品行业内受益公司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检出三聚氰胺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占有率提高,以区域性龙头三元股份、地方性乳企以及外资品牌为主;另一类是迅速恢复的全国性乳企和其他优质企业,凭借自身在技术、规模、资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抢占三鹿破产留下的大片空白市场,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元股份对原奶质量控制较好,在此次事件中获得好评,产品质量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可以说,在这次行业事件中,三元股份成为最大的被动受益者。最直接表现在销量上:北京市场占有率提高至40%左右。

        北京市场每日奶品消费量在1000-1200吨左右,在事件之前,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5%,名列第三(蒙牛第一,为40%;伊利第二,为28%);事件后,公司的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在北京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80%,目前稳定在40%左右,排名第一。销售大幅增长拉动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20%以上的增长,一改几年来销售收入徘徊不前的局面;2009年1月,公司的液奶收入超过8000万元,同比更有50%以上的增长。

        三元股份如能成功整合三鹿资产,产能将获得跨越式发展。但对三鹿资产的整合和市场重建将面临严峻挑战,即便整合成功,估计也会是一个耗时甚久的痛苦过程。而三元的运营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在过去的市场竞争中也未得到证实,能否成功运作一个全国性品牌尚待观察。

        三鹿曾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三鹿的退出留下了奶粉市场的巨大空白,虽然短期来看外资品牌奶粉销售额仍然领先于国内品牌,但是外资婴幼儿奶粉价格相对太高,一桶900g奶粉在200元左右,婴儿奶粉消耗量大概一月两罐,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考虑到我国整体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未来婴幼儿奶粉需求增长动因,我们判断国产奶粉仍会“收复失地”,成为我国婴幼儿奶粉未来增长主流品种。

        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伊利在市场恢复和抢占方面相对具有优势。在外资品牌占比最高的北京市场,伊利奶粉销售恢复到70%左右,在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不高的二三线城市,伊利奶粉的销售恢复情况更好,全国范围来看,伊利市场恢复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