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奶业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对策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食品产业网  查看:
    核心提示: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奶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最近两年奶业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针对我国奶业发展的现状,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多次作出批示,同时,针对新疆奶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促进新疆奶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温总理四月二十五日在重庆考察期间指出:“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斤牛奶”。为使新疆率先在全国实现总理的夙愿,就当前新疆奶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奶业发展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新疆奶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在自治区2002年畜牧业工作会议推动下,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奶牛养殖和牛奶加工放到突出位置来抓,采取有力措施,优先扶持、强力推动,实现了我区奶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自2002年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以来,各地都把发展奶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推动了我区奶牛养殖业的超常规发展。截止到2006年末,全区良种及改良奶牛存栏达240万头,年牛奶产量达174万吨,500头以上奶牛场和养殖小区近200多个。以天山北坡、伊犁河谷、焉耆盆地为主要的奶牛产业带已基本形成。奶牛养殖业已成为我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到2006年末,全区奶牛养殖业产值约占到畜牧业产值的40%左右;全区农牧民奶牛养殖人均收入达344元。

        二是牛奶加工业迅速的崛起。在2002年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推动下,我区奶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以麦趣尔、西域春、金牛、维维、天山畜牧、中洲乳业为代表的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的乳品加工企业引进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了我区乳产品质量,带动了我区奶产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乳品加工企业63家,其中日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有16家,50吨以上的有3家,10吨以上的有44家,全区乳品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到2890吨,较2001年增长180%以上。

        三是乳制品质量显著提高。我区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族人民素有食用鲜牛奶与乳制品习惯,随着人们饮食习惯逐步改善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2002年以来,我区奶产业发展适应这一市场变化特点,各大乳品加工企业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类乳制品。特别是液态奶产品除满足区内市场供应外,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年生产10000余吨的工业奶粉,供应国内市场;年生产1000多吨的酪蛋白(干酪素)出口欧美等国。我区乳制品加工水平和奶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有明显提高,我区奶产量在全国排位第五。人均年鲜奶占有量达80余公斤,是全国人均年鲜奶占有量的5倍。

        四是奶产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奶产业是一个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产业。我区奶业在快速发展壮大中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村种植业结构由原来的“二元结构”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三元结构”,饲草料种植已经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围绕奶业发展,我区饲料加工业也迅速发展,配方饲料、混合饲料在奶牛养殖中推广使用,提高了奶牛养殖水平。在奶牛饲养、乳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吸纳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奶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区工业化经济的重要产业。

        五是草原奶业发展初露曙光。2004年新源县引进的新疆伊品酪蛋白有限公司,以伊犁河谷丰富的草原奶资源为原料,采用高新生物技术生产酪蛋白(干酪素),当年即获非常好的效益。伊品公司生产酪蛋白,主要以草原牧区酸败奶(牧区不能及时交售鲜奶,牛奶变质发黄、发酸,不能直接饮用的奶)和经牧民初加工的酸奶为原料,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干酪素。这一产业兴起,解决了长期以来草原牧区千家万户鲜奶收购难的问题,使伊犁州直八县一市牧民人均增收226元。同时,伊犁中洲畜牧公司与甘肃同健公司合作,于2005年8月动工,投资4000万元在伊宁市开发区新建一座酪蛋白加工厂,使新疆乳品加工行业出现了又一新的亮点。

        二、新疆奶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区奶业自2002年以来,实现了跳跃式快速发展,但在奶业发展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和困难。除了受国内奶牛市场波动和乳制品市场消费增长缓慢的影响外,2004年上半年发生的“德隆事件”对我区奶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当前全区奶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来看:奶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快速增长的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与市场开拓速度缓慢的矛盾;高速增长的奶牛数量与低速增长的单产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乳品加工企业的大生产与奶牛养殖业小生产、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奶牛养殖效益明显下滑,农民养牛积极性下降。从2001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奶业的发展,推动了奶牛价格持续走高,我区诸多地区这几年增加的奶牛大多是从内地和国外引进的。但从2004年底以来,奶牛价持续下跌,奶牛价格由2004年初的每头奶牛15000─18000元,下跌到现在5000─8000元左右。与此同时,农副产品和饲草料价格不断攀升,奶牛饲养成本普遍提高,每头奶牛日饲养成本由过去(2004年6月成本核算)的约13元提高到现在(2006年3月20日成本核算)17-19元以上。而同期原料奶价格基本维持在1.50元─1.65元之间。因此,一些奶牛养殖户入不敷出,只能将奶牛上山代牧或将单产水平较低的奶牛当肉牛卖掉,来维持其它奶牛的生产。2007年以来,奶价呈升趋势,但对前两年靠贷款高价买牛的农户来讲,经营利润仍然很低,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奶农的积极性,对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2.奶业发展受到资金短缺制约。前几年贷款高价购买的奶牛大多已到还贷期,受市场影响许多奶农还贷能力普遍较弱。2005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部门停止向奶农继续放贷,并加大了催收贷款力度。奶农还贷压力大,不得不低价卖牛还贷。有些奶农因为生产资金缺乏,无力购买精饲料、搞青贮,只能是采取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饲养方式,致使奶牛品质差,原料奶质量难以达到企业收购标准。同时,我区多数乳品企业正处在初创阶段,生产能力还没有形成规模,受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行投资贷款,造成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使企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特别是自去年以来,乳品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加大了乳制品生产成本,而同期乳制品市场价格却上升不多,企业利润明显缩水,加工企业困难重重,企业拖欠奶农奶款的问题比较突出。

        3.市场开拓不够,消费量增长缓慢。我区乳品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改造、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加工设备工艺,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远离内地乳制品消费的大市场,乳品加工企业销售市场开拓能力弱。我区乳品加工企业设计能力与实际加工量相差巨大,许多企业设备利用率仅为1/3。特别是液态奶加工产品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在引导牛奶消费方面,宣传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疆外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几乎没有开拓,仅有加工附加值低的工业奶粉销往内地。市场潜力需求大的奶酪、配方奶粉、乳清粉、乳清饮料等新型乳制品及工业用的干酪素等附加值较高的乳制品生产尚属空白或刚刚起步。

        4.企、农利益矛盾较为突出。各地都没有统一的牛奶收购质量标准,普遍存在生鲜奶收购定等定级由企业说了算,缺乏第三方有效的公正监督。有些企业擅自提高生鲜奶收购标准、或压级压价损害奶农利益;有的地方个别农民在奶源紧张的时期,受利益驱使存在生鲜奶中掺杂使假现象,降低了原料奶质量,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牛奶收购中企业和奶农相互埋怨。

        5.奶牛养殖疫病风险较大。近年来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五号病疫情,局部地区甚至疫情较重,防疫压力巨大。在这方面,国家对奶牛扑杀补偿费又非常的低,每头奶牛补偿2400元,仅为奶牛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相应的奶牛保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昌吉州曾经做过试点,由于奶牛保费底、风险大,保险公司不愿做;奶牛保费高,奶农又不愿意做,保险公司感到做奶牛保险效益不好,就没有做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全区因五号病扑杀奶牛1162头,给奶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全区奶牛布氏杆菌、结核病的奶牛占1%左右,这一块现在还没有形成比较好的处置办法,奶牛结核病应扑杀,但国家没有补助。因此,对奶牛布氏杆菌、结核病只能被动的治疗。
      三、新疆奶业发展的对策

        纵观我区奶业发展,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针对新疆奶业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奶业发展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做大做强奶业的思路不动摇。尽管我区奶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是奶业发展初级阶段无法逾越的困难,也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这几年奶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证明:2002年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乳制品加工业,突出发展奶牛,加快形成优势牛奶产业带,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思路是正确的。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内、国内乳制品消费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我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和地缘优势的发挥,对国际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市场乳制品出口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龙头加工企业技术的进步和乳制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对奶源需求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奶业发展中的“三个趋势不会改变”,将继续推动着我区奶业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立足我区资源优势,正确把握奶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特点,积极主动应对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着眼于提升奶业整体竞争能力,就能推进新疆奶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快速发展。

        2、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指导思想谋划奶业发展。在当前奶产业发展中,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速度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奶业发展调整期的机遇,把我区奶业的发展从速度扩张型调整到质量效益型上来,努力使我区奶业发展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把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统一起来,以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要从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根据我区这几年来奶业发展情况看,原料奶生产已不是制约我区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市场将成为制约我区奶业发展的瓶颈,乳品加工企业已经由过去的资源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乳品加工企业要根据自己实现的市场发展情况确定发展速度,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原料奶基地建设,依靠经济手段调节奶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三是从产品结构单一性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转变。要加大乳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开发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口味嗜好、不同需求的乳制品。我区乳品加工业生产的乳制品应当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向牛奶消耗多的产品发展,向干乳制品方向发展。

        3、要调整优化奶产业布局,形成强势企业群体,增强牛奶产业带的竞争能力。一是要解决好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问题。要采取政策引导,推动牛奶产业各种要素的重组整合。鼓励有实力的乳品加工企业采取兼并、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等形成,实现紧密或者松散的联合,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组织生产,创出品牌名牌产品。二是积极引导乳品加工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黄油、奶酪、配方奶粉、乳清粉等市场需求大的深加工产品,提高牛奶的附加值。三是在条件具备的奶牛集中养殖区,要引导奶农建立奶牛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协会或其它中介组织,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开展原料奶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饲草料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加协会加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全面提升我区奶业生产的竞争能力。

        4、要全面提升奶源基地建设水平。一是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点,把奶原基地建设作为畜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要在政策上给奶源基地以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奶源基地建设的投入,引导优质奶牛向优势牛奶产业带集中,全面提高奶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二是要加快推广科学的奶牛养殖技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养殖奶牛技术水平不高,是影响奶牛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奶农的饲养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示范农户、示范村、示范养殖区建设。三是要加快建立奶牛自繁自育体系,优化奶牛品种结构。要充分利用国家科学工程实施计划,落实奶牛良种直补政策,利用冻精冷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繁育技术,积极开展奶牛性能鉴定(DHI)工作,促进牛群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使我区奶牛整体质量水平上一个台阶。四是要配套建设稳定的饲草料基地,发展饲料加工业。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饲草料价格仍将持续偏高。因此,要千方百计扩大饲草料种植,把发展饲草料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要内容,继续鼓励农民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养牛,提高草料综合利用率。同时,要推动饲料加工业加快发展,向奶农大力推广普及配方饲料、复混饲料,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

        5、要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扩大乳制品消费。一是对我区乳制品消费市场要正确定位。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区乳制品销售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因此说我们要加快奶制品品种结构调整,依靠高端乳制品,参与区外市场竞争。特别是要发挥我区地缘优势,大力开拓西亚、东亚、南亚和俄罗斯市场,大量生产一些适合当地生活习惯的乳制品,扩大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二是要大力培植一批奶业优势品牌。要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名牌;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搞合作,共同开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大企业的技术、资本和市场网络优势,提升我区乳制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三是要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乳制品消费市场。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奶业的公益性宣传,积极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氛围。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生饮用奶的通知》([2006]1号)精神,大力推动学生饮用奶工程的实施,以促进全社会饮食习惯改变,以增加乳制品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要在巩固、开发、提高城市乳制品消费的同时,重视开发农村市场。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乳制品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在当前重点是:要开发适合于农村人口消费的乳产品,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建立农村营销网络,以逐步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为我区奶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6、要实行必要的政策扶持,确保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这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奶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同时,由于奶产业带动作用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奶产业对拉动农牧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自治区应建立奶业发展扶持政策。在现阶段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从中央层面协调解决当前制约奶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建议国务院协调金融部门,适当加大农业信贷投入,为奶农发放一定规模的小额贷款和延长贷款时限;二是从各级政府层面协调解决奶牛保险问题。建立奶牛保险机制,是化解奶农风险的有效机制。现阶段主要是奶牛保费高,奶农承担不起;奶牛保费低,保险部门不愿意做。建议国家或地方财政在奶牛保险中,适当的给予补助,每头奶牛国家补助25─30元,奶农承担25─30元,使每头奶牛的保费达到50─60元左右,就能保证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化解奶牛养殖的风险;三是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奶牛基金。采取从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拿出一些,地方财政资金补助一些,龙头企业支持一些的办法筹集资金,建立奶牛风险基金。对因市场风险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亏损的奶牛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饲草料补贴和原料奶收购价补贴,以确保奶农和规模化牛场的基本收入和正常生产;四是要建立原料奶收购以质论价机制,核心是要解决第三方检测问题。目前,在原料奶收购中普遍存在生鲜牛奶等级高低、质量好坏由龙头企业说了算。在这一方面,广大奶农是弱势群体,他们缺乏应有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既使奶农参加协会,想通过协会去解决,协会对此类问题也爱莫能助,他们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各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公正、公平的第三方检测机制,承担本地区生鲜牛奶收购检测工作,以保护广大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促进奶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