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奶业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济南市奶业项目办公室  查看:
    核心提示:

      一、济南奶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济南奶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自“十五”以来,济南奶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是全市奶业发展史上速度最快和运行质量最好的时期。由于受政府推动、产业带动、市场需求与消费增长拉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由于“中欧奶类合作发展项目”的实施,济南奶业逐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市奶牛存养量、奶类总产量、奶制品加工量和城乡居民的奶制品消费量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奶业的生产规模、奶牛单产水平和奶制品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引领的新格局,全市奶业的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奶制品有效供给、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转化城乡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发展的成就及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奶类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末,全市奶牛存养量达到10.48万头,奶类总产达到27.2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20.28%和18.49%,比2000年分别增长3.2倍和2.85倍。全市原料奶产值已达到5.6亿元,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的6.51%,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1%。目前全市规模奶牛场和奶牛小区达到92外,小区内总户数达到6976(户),500并没有以上的奶牛养殖企业已达到22家,其中过1000诚意的有5家,在全省46家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企业中,我市拥有42家,占91.3%,全市奶类生产的综合实力已达到全省第二位和全国第十位的水平。

        (二)奶业优势区域布局基本形成。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规模饲养等方式,积极转变奶业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先后形成了一大批奶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进一步加快了奶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过程。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区域集中、特色鲜明、覆盖全市的“三大奶业经济带”,即,以历城区、章丘市为重点,以维维、佳宝、兴牛乳业为依托的环济南国际机场和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奶业经济带、以济阳、商河两县为重点,以光明、旺旺、为依托的济北奶业经济带和以佳宝、伊利为依托,以长清区、平阴县为重点,辐射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的京福、济荷高速沿线奶业经济带。产业带内奶牛存养量占全市奶

        牛总饲养量的85%以上,并基本形成了饲养、加工、流通、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格局,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奶牛养殖已成为我市畜禽养殖业发展最快的行业,奶牛小区已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新的最大亮点。

        (三)奶制品加工业实力显著增强。随着“中欧奶类合作发展项目”的实施带动和济南佳宝乳的迅速崛起以及伊利、维维等全国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先后入驻,我市乳制品加工能力大大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奶制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市食品加工业中发展最快及综合实力最强的行业。2006年,全市乳制品设计加工能力已达到80万吨,实际加工生产能力接近40万吨,乳制品销售额达到30多亿元,利税总额近3亿元。与此同时,蒙牛、光明等大型乳品上市公司在我市毗邻城市设厂,一是看准了济南的奶源基地优势,二是看好济南市场及其与华东、华北地区奶业消费市场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因此,济南奶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兴未艾,空间广阔。

        (四)奶制品消费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市奶制品消费呈稳步增长态势。2006年,全市人均占有奶量达到44.67千克,比2000年增长29千克,增长近2倍。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到200元以上元,占总消费支出的4%左右,列全国第6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奶制品消费逐步升温,农村人口年均奶制品消费量达到6千克左右,比2000年增长近3倍。

        从总体上讲,当前我市奶业已进入生产规模扩张、产业整合加快、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加剧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奶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产品结构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奶类产业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具备了加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实现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发展潜力看,当前我市奶业仍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近年来我市牛奶产量及奶制品消费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人均占有奶量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但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是欧美发达国家的1/6。农村居民的消费量仅有城镇居民消费量的1/10左右。就现实情况而言,当前我市奶制品设计加工能力已达到80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与原料奶供应能力存在较大悬殊,后者只有30多万吨,这一方面说明我市奶牛存养量不足,单产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也揭示出我市奶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二、当前我市奶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市奶业生产总体运行稳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但是,当前我市奶业生产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奶牛的群体结构不合理,奶牛品质及生产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由于奶牛饲养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奶牛饲养专业户数量骤增,受奶牛养殖者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限制,目前除少数规模化高产奶牛场之外,我市大部份奶牛场(小区)的奶牛群体结构包括年龄结构、胎次结构、成母牛与后备牛的比例、牛群淘汰更新率等群体生产指标均不够合理,成母牛比例偏低,后备牛比例偏高,未呈最优经济结构,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配种受胎率低,空怀率高,生牛后产奶时间过长,胎间距拉大,产奶性能下降;整个牛群中产奶牛比例下降,非产奶牛比例上升,客观上制约了牛群的整体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01、02、03年的全国奶牛热,引进奶牛时未经严格挑选,便匆匆上马,奶牛来源混杂,品质参差不齐,低产牛多,加之饲养管理经验不足,喂养不科学等因素,导致牛群发病淘汰率高、利用年限短等问题产生,从而使饲养者感到生产效益低、增收困难。
      (二)饲养成本上涨,原奶收购价格低迷导致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下降。近一段时间,饲料价格特别是玉米、豆粕等主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今年比去年同期饲料价格上涨25%-35%,粗饲料价格也在上涨,水、电、油等更是价格每年上涨10%-20%,导致养殖成本增加,而原奶收购价格近4年来一直维持在1.8-1.9元/公斤,比较效益下滑,养殖者积极性下降,局部生产出现波动,生产规模缩减,农民来自养奶牛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亏损,处境较为困难。冀、鲁、苏、沪的原奶收购价格由南向北逐次降低,济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济南乳品加工企业向北收购原奶到了河北唐山、邯郸一带,而上海在旺季则收到山东济南周边,因此在目前这种交通便利,大流通的趋势下,又加上是市场经济时代,加工厂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很难制定一个保护价。据全市调查,目前奶牛饲养户30%盈利,50%保本,20%的亏损,03、04年饲养一头奶牛产奶3吨保本,5吨可盈利3000多元,而今年则仅略有盈余。

        (三)尚未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乳品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但目前我市乳品产业的主要组织模式仍然是“公司+农户”,整个产业链中,缺乏公司与农民利益的紧密结合。另外,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乳品质量监测仲裁机构尚未建立。企业与奶农之间因原奶质量检测结果造成的价格纠纷较多,而农民记过是弱者。由于奶农组织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挫伤其积极性。

        (四)高效运转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一方面,奶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养殖场规模小而且分散,奶农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抵御疾病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的能力较低,其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固的保障;另一方面,当前以抢占奶源基地和争夺市场份额为核心,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和完善服务为手段的奶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具有较强实力的乳业巨头、拥有地方知名品牌的乳品企业以及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集团,开始涉足并围绕奶源、消费市场、投入要素以及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目前,在济南及周边地区集聚了伊利、蒙牛、光明、维维、佳宝、旺旺、亚奥特、得益、凤祥等十多家

        乳品企业。但事实上,加工企业之间的不合理竞争早已存在,市场竞争无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个别加工企业的极端行为,如不执行合同约定,擅自抬价或压价收购等等,使奶农利益时常受到侵害,从而影响奶业生产的稳定运行与发展。目前,奶业生产的市场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奶业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基本功能与协调作用难为其力。

        (五)国家宏观调控和财政支持尚需加强。一是国外奶粉无节制进口冲击国内原奶生产,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大都使用进口奶粉生产部分还原奶,大大冲击和损害了奶农利益。二是还原奶标识制度没有落实好,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格,不彻底。三是对粮食、农机、种子补贴数额较大,群众高兴,而在奶农面临产业和生存危机的情况下,补贴面窄量小。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促进奶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

        三、我市促进奶业稳定健康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及时有效地化解制约我市奶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促进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市采取了以下综合措施:

        (一)加强正确引导,进一步优化奶业发展环境。

        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奶业发展。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奶业发展实际,《济南市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济南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均提出了“建设现代奶业体系、到2010年全市奶类生产总量达到50万吨,年均增长20%”的规划目标。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做强畜牧产业,突出发展奶业”的总体要求。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奶业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奶牛良种补贴已纳入财政补贴范畴并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奶牛政策性保险的试点工作已在章丘市全面开展。为认真贯彻温总理指示精神,引领奶业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的“世界牛奶日”上,市奶业协会以“发展奶业产业,引领健康消费”为主题,成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借机向社会各界介绍了济南奶业的发展现状及“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措施,济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会后进行了广泛报道,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奶业稳定健康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市政府即结合“中欧奶类合作发展项目”在济南的实施,将大部分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济南佳宝乳业集团建设,并累计拨付三千万元专项配套资金支持其技术改选与产业升级,培植奶业龙头,从而为济南佳宝乳业的迅速腾飞与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济南佳宝乳业成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在产业化建设方面,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奶牛小区建设;在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奶牛场沼气工程、奶农技术培训等方面均给予了充分的资金与政策支持,近年来,市、县两级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并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我市商河县出台政策,为每户每头奶牛安排一亩饲料专用地,收到良好效果。平阴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奶业发展的意见》,并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奶牛贷款担保公司”,开展风险保障业务,有效促进了全县奶业发展,在全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为紧紧抓住伊利集团入驻我市平阴县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努力打造奶业生产强县,市政府决定拨付专项资金补助平阴奶农。对每头经正式注册登记的奶牛,一次给予300元补贴,目前全县8300头奶牛的260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额拨付到位,发放到户;平阴县政府也拿出200多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奶农补贴,对于调动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平阴奶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成立奶业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推动我市奶业步入正规化、现代化发展轨道,去年4月26日,济南奶业协会宣告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济南奶业从此拥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产生了一个面向社会和为全市奶业服务的全新网络平台。目前,济南奶业协会拥有集体会员68个,个人会员近2000名,常设办事机构设立在济南市畜牧办奶业发展办公室,并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承担起协助政府及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管理全市奶业发展的任务。目前协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步入正规化。济阳县为合资企业旺旺集团生产炼乳和乳品加工,县政府决定新增奶牛1万头,市县两级财政对今年新增奶牛每头补贴600-800元。

        (四)制定奶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奶业发展的指导。

        今年年初,济南奶业协会与济南畜牧办公室共同起草了《济南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全市“十五”时期奶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发展成绩与成功经验,找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深入分析当前奶业发展趋势与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市奶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主攻方向与保障措施,为新时期我市奶业发展提出了钢领性意见。

        (五)加强技术培训,科学指导奶业生产。

        加强技术培训,培养造就新型奶农是当前我市奶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去年11月份,市畜牧局、市奶办、市奶协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组织了“奶牛系列与疾病防治技术”培训班,邀请德国专家讲课,大部分奶业工作者参加了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12月份,市奶协承办了由中国奶协、中国奶业年鉴编辑部主办的“全国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组织了全市十个县(市)区的220人参加培训。培训班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振邦等十二名专家、教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座,并结合我市奶牛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奶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技术进行了系统培训,博得了广大奶农的好评。

        四、未来我市奶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工作重点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一流的全国奶业强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强奶业综合竞争力为重点,优化奶业结构布局,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加完善、带动能力理强的奶类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加快良种繁育和科技进步,以提高奶牛单产、奶制品质量和综合效益为主攻方向,大力提高奶业的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健全完善发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促进奶类产业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奶制品消费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和省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奶类总产量达到50万吨,年均增长20%,人均占有奶量达到80千克,年均增长7。6千克。奶牛存栏总数达到20万头,年均增长2。26万头,全市奶牛单产水平由目前的4500公斤提高到5000公斤以上。全市奶类年设计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全年乳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现有奶类龙头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奶牛小区发展到200个以上,普及率达到90%以上,奶牛品种全部实现良种化、奶业优势区域布局更加明显,奶制品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质量更加安全稳定,真正把奶类产业建设成为服务城乡、致富农民的农业主导产业。

        (三)工作重点:

        1.大力开拓奶类消费市场。顺应城市居民奶制品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奶制品消费。加强宣传,培养奶制品消费习惯,扩大消费群体,挖掘奶制品消费潜力。加强农村市场的开发,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奶制品消费增长的需要。鼓励企业采取多省营销手段,搞好奶制品销售配套服务,开辟国内外奶制品销售市场。

        2.积极推进奶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引志奶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规范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建立奶牛合作社、奶业生产者协会及股份合作制联全体,不断完善产加销一体化利益机制,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奶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积极倡导健康养殖方式。转变奶业生产方式,按照高起点、标准化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生态化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殖小区的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养殖户建立规模奶牛场、股份合作奶牛场,扩大饲养规模,提升饲养水平。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立奶牛档案,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及(DHI)技术。加快奶业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示范推广,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示范场户,提高奶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政策引导、科研项目推广、资金扶持、强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合力打造一批更具竞争力的大型产业集群,鼓励加工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支持乳品企业加快名、优、新、特产品的研发,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5.提高奶类产品质量。积极推广实用奶业生产标准,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将原料奶和奶制品质量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生产、加工和储运各环节积极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管理规范(GMP)和国际质量认证(ISO)管理体系,健全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业自律机制。

        6.强化奶业循环经济建设。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奶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发展和布局上避免盲目增加奶牛数量,重点依靠提高奶牛单产来满足原料奶需求。根据土地消纳能力和牛场粪污处理设施水平,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布局。大力发展秸秆养畜,种草养畜,实现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相协调。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和沼气建设,全面推行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促进奶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五、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把奶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驱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力、以产业化经营为带动力和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力的新型奶业发展机制,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切实化解制约我市奶业发展的各种矛盾与不利因素,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奶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继续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奶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强化奶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奶牛良种繁育补贴力度,并实行养殖小区补贴。在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奶牛场沼气工程、奶农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奶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二)建立奶业发展的风险保障制度。继续抓好奶牛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有效完善的奶业发展风险基金方式和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分散化解疫病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促进奶业平衡发展。加大对奶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延长还款年限,为奶牛养殖户提供中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

        (三)规范奶制品市场秩序。落实和规范液态奶标示制度,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要依法加强市场监督,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行为,防止奶业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不正当竞争,禁止加工企业在原料奶收购过程中限收压价,切实维护奶农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建立完善的乳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逐步打破由乳品加工企业控制牛奶质量分析、垄断收购价格的不合理局面,在济南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我市独立的、具有权威姓的第三方乳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仲裁各类相关业务,有效化解企业与奶农之间的矛盾提供合法依据,维护公平公正。大力推进乳品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的乳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在继续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以HACCP为基础的乳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认证,保障我市乳品质量安全,加快奶业质量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

        (五)建立健全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利益分配机制。从加强对奶业的管理和服务入手,逐步理顺奶业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奶业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切实加大政府对奶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强化奶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及时解决奶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加强对奶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强化行业自律,促进信息交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奶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充分发挥协会的联结与服务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协调好产、加、销利益关系,提高整个奶业行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建立健全奶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的要求,建立健全奶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一是继续实施奶牛良种工程。加大补贴力度,不断改进良种补贴方式,像种粮直补一样,真正符合奶农的实际需要。

        二是建立健全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体系。按照中国奶协关于“做好奶牛登记”的要求,加快推进奶牛品种及良种登记工作。今年要首先在5个区县进行试点,对1.20万头奶牛进行品种登记,并逐步实现DHI登记。今后3-5年,每年新登记5000-10000万头,逐步建立起我市奶牛信息档案,为良种繁育打好基础。

        三是强化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奶牛基地建设。着力抓好济南市良种繁育中心二期扩建工程和以济南佳宝奶牛等大型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为核心的高产奶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使全市奶牛高产核心群产量达到8500公斤以上,向国内先进水平冲刺,并通过引导示范,带动提高全市奶牛单产水平。

        四是健全完善技术与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奶农的技术培训,着力搞好千户奶农培训工程,重点进行奶牛饲养管理、TMR技术、环境建设工程、防疫及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推广。以增强技能为重点,通过灵活方便的形式,广泛向奶农传授新技术、新知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拟在我市六个农业县(市)区及槐荫、市中、天桥、高新区分八个片区分别组织培训,每个片区组织3期,每期50个左右,共讲1200人次。由市奶协出面邀请知名畜牧、兽医、奶牛养殖专家进行授课。重点进行奶牛饲养管理、TMR技术、场房设计、饲养卫生、防疫及疫病防治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技术推广。

        五是健全完善奶类市场服务体系。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建立灵活完善、反应快捷的乳品市场信息网络,密切生产和销售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奶业发展环境。

        (七)落实国务院4号文件,国家要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对奶牛良种补贴范围要扩大,力度要增强。

        二是建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建立奶业发展基金。

        三是对奶牛保险要银企合作,政府支持,解除农民养殖的后顾之忧,降低奶农的养殖风险。

        四是加大对饲草、饲料加工、青贮机械的补贴,列入全国农机补贴的范畴。

        五是对小区污染治理。建立生态畜牧小区,推行健康养殖,要加大投入,做好示范,逐步推广,尤其是在大中城市近郊,河流湖泊周围,城市水源保护地地区的无害化环保治理,必须政府加大投入,靠农民或企业投入既不现实,也难以承受。

        六是加大对进口奶粉的管理和还原奶标识制度的实施。

        七是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当前我国奶业现状,出台有关扶持奶农,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