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我们不想取代中国乳业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世界新闻报  查看:
    核心提示:

      月初,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最新一轮谈判在北京落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未来在零关税状态下,新西兰的乳制品将以何种方式及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是中新自贸谈判一直以来的主要焦点之一。

        新西兰最大的乳品公司恒天然合作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近日,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该公司亚洲区政府事务代表菲利普?特纳特别强调,恒天然只“想成为中国乳品业的一部分”。

        在中国本土建牧场

        特纳告诉记者,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早期,恒天然曾同中国本土的研究所与企业联手,开发出了适合中国孩子成长的婴儿配方奶粉,其中安怡、安特、丰力富奶粉都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在中国民航飞机上所供应的安佳(Anchor)黄油,也是该公司的品牌之一。

        特纳说,公司在中国的目标是建立起“从奶牛到餐桌”的全面业务,即参与从牧场、原奶收集、加工到终端消费品及餐饮业务的管理。

        2006年,恒天然公司宣布,要在河北省投资建设牧场。预计该奶牛场将饲养3000头奶牛,并于2007年10月开始生产。记者了解到,与一些圈养奶牛的国家相比,新西兰奶牛的饲养既不需要大量精饲料,也不必人工除粪,饲料成本只占原奶生产总成本的15%。

        2006年6月,恒天然与三鹿集团宣布,合资公司正式运营。恒天然集团认购三鹿集团43%的股份,认购资金8.64亿元人民币。

        购买中国乳品企业股份、在中国本土投资建立牧场,对这些做法,特纳先生说:“新西兰的原奶产量只占世界的2%,仅相当于中国原奶产量的一半。400多万人口的新西兰拥有385万头奶牛,生产成本在不断地提高,这也使新西兰原奶产量的增长日渐减缓,年均增长不足3%。但世界乳品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供应。因此,我们要在美国、拉丁美洲、中国寻求新的牛奶供应源。”

       无意冲击中国市场

        目前,中国的进口乳制品占中国牛奶产量的5%左右,而且该比例每年正稳步下降。在乳制品生产方面,中国正在逐渐实现自给自足,同时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在稳步提升。

        尽管如此,未来的中新自贸区协议必将对中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带来冲击,恒天然公司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特纳认为,这种情况在中国不大可能发生。因为随着本土产量的快速增长,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在不断减少。同时,随着国际价格的不断提高,中国生产的乳制品在国际上也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并已开始大规模地出口奶粉。

        特纳告诉记者,2006年荷兰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由贸易不会对中国乳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与消费者可以以全球最好的价格获得高质量的乳品原料,从而提高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在中国的战略是基于同中国的乳品行业、本地的乳品企业,及与政府紧密合作的基础之上的。”

        新闻观察

        外资再攻中国乳业市场

        法国达能增持光明股份达到11.55%,英国RichKeen公司与台湾统一认购了完达山50%的股权,恒天然购入三鹿乳业43%的股份……

        近几年,外资进攻中国乳业市场又一次掀起了浪潮。几年前,意大利帕玛拉特、美国卡夫、英国联合利华等跨国乳业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却纷纷折戟而归。

        在第一次进攻中,外资大多在中国直接投资建厂,但他们在中国翻了船,原因之一就是水土不服。第二波浪潮兴起,是因为外资抵挡不住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这一回,他们不再直接建厂,而是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雄厚的资本。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本土企业熟悉国情和外资雄厚资本的联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