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为何不涨价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食品科技网  查看:
    核心提示:

      饲料价格上涨而牛奶收购价格不涨让奶农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
        山西朔州奶牛养殖户老张这天下午又给牛贩子拉去两头牛,而且都是精壮年纪的奶牛??7 岁,最好的产奶年纪。要是在奶牛受宠的年头,这样一头奶牛怎么都能卖出1.6 万~1.7 万元的价钱,现在两头才卖了个零头。

        现在的奶牛都不按奶牛真实价钱卖,因为没人要,结果只能参考肉牛的价钱。老张说,养在家里不挣钱,多喂一天料还多赔一天钱,

      要不喂瘦了就更卖不出去了。

        老张清楚地记得,前两年这样一头奶牛就是宝贝,一年下来起码能挣个五六千元;现在不赔钱就谢天谢地了,那还得祈求奶牛不生病,也不能雇牛奶工人。

        单边上涨

        饲料价格上涨、牛奶收购价格不涨,是奶农危机的罪魁祸首。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养奶牛必须的精料中豆粕价格从每吨2000 元上涨到现在的3400 元左右;玉米价格从每吨1000 元涨到1400~1500 元。但是乳品企业从老张们手里收购牛奶的价格却没什么变化,政府指导价还是每公斤1.7 元。

        备受饲料上涨打击,养牛赔本只能卖牛的可不止老张一个,也不止山西朔州一个地方。援引自中国奶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粮食价格的持续上升已经给奶牛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目前全国有约40% 的奶牛养殖户正在亏损,“卖牛杀牛的比比皆是”。

        有行业人士公开表示,南方某省的奶牛存栏数量已经下降了50%。

        金元证券援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的数据说,即使以牛奶收购价格最高的呼和浩特和包头计算,6 年内每公斤牛奶收购价格也仅从1.73 元上升到1.84 元,上升幅度只有6.4%;与此相对应,在同等饲养条件下,一头年产奶量5 吨的奶牛一年的饲料费比2004 年多出2000 元左右,“今年上半年饲料价格上涨过快,已经严重影响了区内乳产业的发展”。

        国内液态奶市场集中度现状(点图片放大)这显然不是正常的逻辑。

        饲料成本增加带来养殖成本增加,必然需要牛奶收购价格提高;牛奶收购价格提高必然需要乳品市场价格提高。在乳业市场这条不长且不复杂的产业链中,原材料的涨价传递到销售终端,应该是及时而准确的。

        这不是臆想,全球乳品涨价是最好的例证。从今年年初开始,欧洲和美国的各大奶制品公司就开始宣布上调牛奶终端销售价格。原因有二,其一是牛奶主要产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连年干旱造成市场供应紧张,其二是从去年开始的饲料成本增加。资料显示,截止到2007 年5 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全球交易指标脱脂奶粉的价格已在六个月内大涨了60%。


       
       中国是个例外,到目前为止,不仅原料端的牛奶收购价格没有大幅度增加,连销售终端的牛奶价格也没有什么变化。

        供求关系

        不是没有人进行尝试。

        2007 年6 月,中国奶业协会与包括蒙牛、伊利、光明在内的13 家乳业企业签署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在宣言中明确要求企业推行合同收奶,提高牛奶收购价格。

        显然,中国奶业协会也知道光要求提高牛奶收购价格是个

      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此在签署《宣言》的20 天后,召集签字企业在北京开会落实《宣言》,并制定出《宣言》实施方案??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试点,取消所有捆绑和搭赠销售行为;禁止所有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取消特价和降价销售;未来在上海、成都和广州等全国大城市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在这份实施方案的最后,是包括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13 家乳品企业高层的签名。

        有消费者质疑此为变相涨价,更有质疑直指中国奶业协会有操纵市场价格行为,国家发改委也因此介入调查。

        但是在中国奶业协会看来,中国牛奶市场已经走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政府出面调控已经刻不容缓。一份援引自该协会数据显示,2006 年中国乳品企业因为捆绑、打折等促销而减少的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行业利润总额的91%。更为细致的计算显示,如果买5 赠1 的促销基本上接近企业的成本区,而买4 赠1 的结果就会导致部分企业亏损。

        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利润损失,就只能压低牛奶的收购价格,造成奶牛养殖户大量卖牛和杀牛,该协会人士称,牛奶的供应量会因此减少,最终可能重蹈猪肉覆辙。

        中国奶业协会的担忧深中靶心,不过这份毫无强制力的宣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从《宣言》实施开始,从地方奶协到乳品企业,大多阳奉阴违,有企业用“早就和超市签订了合同”为由继续捆绑销售。从宣言实施至今,已3 月有余,不仅各大城市“捆绑打折”依然,就连试点的北京和哈尔滨也随处可见“捆绑打折”牛奶的踪迹。

        “行业竞争本来就很激烈,人家捆绑打折,你不打就会失去市场份额。”一位乳品企业销售人员说。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牛奶年产量在3200 万吨左右,而全国实际年消费牛奶的能力只有2000 万吨,牛奶产量严重过剩。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国乳业企业只能习惯于自己消化成本增加的压力,而消化的结果就是,乳制品行业利润率连年下降,目前行业内盈利情况“三分天下”??能盈利的占1/3,持平的占1/3,剩下的1/3 处于亏损状态。

       供求关系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从1998年开始的中国乳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实际上到2004 年就开始出现减速迹象,到2006 年乳品行业销售增幅也开始走低,这就意味着乳品快速消费增长周期已经临近尾声。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国际市场上凡是以液态奶产销为主的企业净利润平均在4%~5%,这种情况在中国市场不会改变,因为对市场占有率目标的过度重视,使得他们不会轻易提高产

      品价格,以免留给竞争对手机会。

        我国城镇市场各类乳品人均消费量变化趋势(点图片放大)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液态奶是乳品行业里同质化特征最明显的品类。除了品牌不同,并无太大差别,这也是消费者挨近超市冷柜就会选择最便宜牛奶购买的原因。因此乳品企业即使有钱,与其支付给养牛农户,还不如多投入在市场推广上,让购买的消费者越多越好。

        有评论一针见血,竞争激烈,原料上涨,但终端不敢涨,就只能压缩奶农的利润,因为他们是最好的“盘剥”对象。

        首先,和乳品生产企业一样,奶牛养殖户也是人满为患。中金公司的数据说,中国奶牛存栏量与原奶产量的年均增速从2000 年开始就已超过下游乳品消费量增速。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不仅各地的奶牛存栏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大部分都不能形成规模养殖,不仅耗费人力,而且直接增加了养殖成本。

        与之相对应的,乳品生产领域在过去几年内逐渐向大型企业集中,使得奶农对乳品加工企业议价能力不断下降,实际收益率水平逐年下滑。

        不过,奶牛养殖户可以没有议价能力,但是他们有卖牛的权力,他们甚至也可以给奶牛少喂点饲料或者往挤好的牛奶里加两舀水。这样的结果是牛奶的质量下降,有统计显示,最近一段时间收购牛奶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有下降趋势。

        从根本上说,这种“公司+ 农户”模式,大多还是一种松散的产业链关系,既不能保障奶农的利益,也不能保证乳品企业的利益,反而会加大经营的风险。

        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蒙牛集团在2006 年年报中说,集团将积极推动原料鲜奶供应商提升奶源基地的规模和效益,以确保优质的原奶供应。蒙牛开始从技术上给予其原奶供应商帮助,可以有能力挑选更优良的配种奶牛,提高奶牛数量和品质。同时,优化现有产品和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新产品,是蒙牛在提升企业利润率上做出的新尝试。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短时间内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一位网友不无担忧地说,养殖行业里,奶牛的培育时间算长的。从母牛犊长到成熟可以配种,最少要15 个月,加上怀孕期9个多月,需要25 个月才开始产奶,如果有一天这一脆弱的链条发生断裂,重新恢复起码需要两年多时间,谁等得起?

        既然从奶牛养殖户,到乳业企业,大家都在赔钱,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为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中国的牛奶什么时候开始涨价呢?

       

        作者:蔡逸

            进口奶涨价波及中国

        本报讯 8日,国家海关总署透露,受全球奶荒影响,2007年1 8月我国进口乳制品比去年同期 下同 下降了18.7%,进口平均价格上涨了39.8%。全球奶源荒导致市场供不应求,国内乳品企业面临货源短缺困境。

        国家海关总署介绍说,由于受到主要奶源供应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持续遭遇大旱、欧盟政府减少农业补贴、印度和阿根廷为保护本国市场减少奶制品出口等影响,近期全球奶源供应大幅减少。而国内乳品企业对乳清粉、全脂奶、脱脂奶等原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全球奶源荒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乳品企业的正常生产。

        同时在奶源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据业内人士介绍,奶源涨价导致国内乳品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由原来的约7%降至3% 5%左右。

        据了解,由于国外奶源供应不足,国内生产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内奶源,国产奶源替代效应显现。不过,日前我国牛奶生产仍存在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奶源分散,奶农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柏晌)

        适当涨价合情合理

        从今年9月到现在,原奶收购价格一路上扬。饲料价格也翻倍上涨,而在牛奶的生产和流通成本中,原奶占总成本70%左右。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克平算了笔账,目前1公斤原奶价格为2.6元,能够制成4袋成品牛奶,每袋奶原奶价格为0.65元,另外每袋奶消毒加工成本0.1元、包装成本0.05元、营销成本0.2元,再加上工资和税金,生产一袋奶厂家的成本就超过1元。伊利乳业济南分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各品牌长期竞争造成牛奶价格偏低,随着原料价格上涨,有的品牌不得不通过涨价缓解压力。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曲绪仙研究员认为,乳业的合理发展应当兼顾奶农的利益、企业的消化能力和消费者的购买水平。无论从鼓励奶农的积极性看,还是从顺应市场规律的角度看,压低原奶收购价不合理;低价销售乳制品,也不合理。适度调整零售价,是乳品加工企业的合适选择。

        数据显示,在整个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而利润比为1:3.5:5.5,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也最大。一旦更多奶农退出,或许一段时间后,奶价就会像前阵子的猪肉那样上涨。不同的是,生猪补栏周期只要半年,奶牛补栏却要两年半。

        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桂月说,牛奶行业利润非常薄,2006年我国乳品行业毛利率为22.97%,比2002年减少了7个百分点。适当涨价合情合理。

        业内人士认为,适当的涨价,对乳品公司和奶农来说都是利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奶牛饲养行业,让生产企业对奶农和奶源基地建设更加重视;国际上乳品市场的巨大需求,让国内企业有了更大的开拓空间。这些因素如果善加利用,就能使乳品产业跳出“涨价?养牛?过剩?倒奶?杀牛?短缺”的周期性怪圈,走向现代乳业。李剑桥胡智胜

        提价0.1 -0.3元行业协会不干涉

        本报讯 受迫于奶源成本上涨,国内乳业巨头纷纷在近一周来发布了提价令。伊利、三元等各自的主力产品已上涨了0.1到0.3元,促销员称蒙牛也将于最近提价。

        对于此次涨价,北京奶业协会秘书长刘文奇表示,涨价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行业协会并不会干涉。

        据悉,9月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奶源成本都在上涨,有的甚至上涨了30%到40%,如黑龙江等地区的原料奶从1.8元/公斤上涨到了2.6元/公斤左右,北京地区的原料奶也从2元/公斤,上涨到了2.8元/公斤,广东下个月就将开始制定下一年度收奶合同价,奶农纷纷呼吁每吨上涨200到300元。(胡红伟)

        奶企:面对涨价亦喜亦忧

        近些日子,青岛汇泉奶牛场场长赵云雷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让赵云雷高兴的原因是:当地长期平静、低价的奶源市场一下闯进了“搅局”者,鲜奶价格一路上涨。截至目前,鲜奶的最高收购价格已经涨到了2.8元/公斤,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纪录,而仅仅几个月前的收购价还维持在1.9元/公斤的价位上。

        奶源争夺带来的价格上涨,对奶牛场和奶牛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2004年以来,由于饲料价格以及人工、运输等费用的持续上涨,奶牛饲养成本不断提高。玉米、秸秆、饲料等的价格都上涨了40%以上,但鲜奶的收购价格几乎就没涨过。“当时很多奶牛户都把牛卖了,还有人干脆把奶牛给杀了。”赵云雷告诉记者。

        由于外地企业对奶源的争夺,鲜奶价格不断上涨,赵云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可他总觉得不那么踏实,担心万一哪天这些外地企业一下撤了,鲜奶的价格又要降下来。“越是涨得快,心里越没底!”赵云雷这样表达自己的担心。

        业内人士表示,外地企业来抢奶源,牛奶价格走高,奶牛户往往见谁价格高,就把鲜奶卖给谁。从眼前看来,奶牛户得了好处,提高了收入。但是,外地乳品企业收购鲜奶很多是由本地收奶户代理的,并不规范,以前就发生过外地企业代理收奶站消失不见的情况。另外,由于收购者竞争激烈,一些奶牛户存在往鲜奶里掺水的情况,一些收奶点也会降低质量指标,甚至收购一些不合格的鲜奶。崔传刚梁旭日

        国产奶粉商机凸现

        受国际市场“奶荒”的影响,在北京的各大超市,会明显发现进口奶粉的价格纷纷上涨。据有关数据统计:今年全球奶源价格大涨,进口脱脂奶的价格涨幅近90%;进口全脂奶粉涨幅近50%。这样的涨幅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对于国产乳制品厂家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他们有可能把握这次机会扭转进口奶粉占据高端市场主流的局面。

        在北京市各大超市,近期大部分进口奶粉都已经进行了价格上调,原价140元左右的金装美赞臣奶粉涨到了164元,惠氏爱凡乐妈妈奶粉 900克 也由129元涨至135元,雅士利金装二段婴幼儿奶粉 900克 则也从107元涨到了118元。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说:“现在的进口奶粉涨得太厉害了,同一种奶粉上个月买是140多元,这个月买就涨到了160元、170元了,涨了近30元左右,现在每月给孩子购买奶粉的花费就增加了近100元。”王女士还表示,如果进口奶粉还这样涨下去她会考虑以后购买国产奶粉。

        据了解,国产奶粉的奶源一般在本土,受到国际“奶荒”的影响,所以没有跟进调价的打算。目前国产奶粉的价格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除了光明、蒙牛和伊利之前有过小幅度地涨价外,大多数国产奶粉还保持原价。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般的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价格要比对进口奶粉的价格更为敏感,所以国产奶粉在价格上暂时不会做出大幅上调。

        对于此次进口奶粉大幅度涨价的原因,中国奶业协会的有关人员解释,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导致进口奶粉大幅度涨价。这其一是家畜饲料的上涨,另一原因是牛奶产量的减少和需求量的增大。

        我国高端奶粉市场之前一直是进口品牌如惠氏、雀巢、美赞臣、多美滋、雅培等主导,而国产奶粉品牌只能屈居其后。这次受国际市场“奶荒”的影响,国产奶粉品牌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出现了扭转进口品牌独占高端市场的局面。

        据权威人士称,国际市场奶粉一路飚升,对国内生产高端奶品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企业多数是在华的外国企业,比如多美滋、惠氏、美赞臣等。而国内乳制品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不大,国际市场奶粉的一路走高对国内乳制品的影响不大。反而给国产奶粉带来了难得的商机。

        业内人士表示,就奶粉来说,大多数国内品牌与进口品牌在质量上已经相差无几,只是缺乏品牌形象,国产奶粉强势企业的产品早晚会成为进口品牌的强大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