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果:我国奶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洼地”现象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新华社  查看:
    核心提示: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刘成果4日在合肥举办的“2007年中国中部地区奶业发展论坛”上说,我国奶业作为一个行业已经基本成型,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洼地”现象,中部地区奶业发展相对薄弱。

          刘成果说,根据资料统计,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奶业发展的“洼地”。他说,中部六省人口接近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0%。但奶牛存栏仅有约88万头,仅占全国的1/15;年奶产量共约280万吨,仅占全国的1/13。

          中部六省之间奶业发展也相对不平衡。刘成果举例说,中部地区不足90万头的奶牛存栏量中,河南、山西两省就占了70万头;年奶产量230万吨,相比起来,其他四省奶产量就“少得可怜”。

          据专家分析,中部地区发展奶业存在着客观的不利因素。首先是气候条件,大面积地区处在亚热带气候带,受温度高、湿度大的先天制约,影响奶牛生长,牛舍建设也要顾及通风、降温等因素。其次,中部地区作物结构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用作饲草饲料的玉米种植少,饲草饲料的成本高,养奶牛获利空间因此缩小。第三,不是传统的养牛区,养牛经验不足、专业人才少。

          “但中部几省人口密度大,奶需求量也在增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刘成果建议,中部地区应坚持科学发展,买进、培育优质奶牛,立足本地市场,重点解决本地鲜奶需求,同时合理地布局奶源基地,建立产业一体化的机制,又好又快地发展奶业。

          此次“2007年中国中部地区奶业发展论坛”由中国奶业协会、合肥市人民政府和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刘成果4日在此间举办的“2007年中国中部地区奶业发展论坛”上说,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鲜奶的需求,各地应积极发展自己的奶产业。他形象地比喻说:“要想喝好奶,就要自己养奶牛。”

          作为普惠性食品,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分人群、地域、种族都需要。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奶对于改变膳食质量,提高人体素质更具有重要意义,人均奶占有量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奶业发展极不平衡,市场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奶的需求。很多地方上午能喝上新奶,但晚上很少有能喝上新鲜奶的。

          刘成果表示,奶的营养成分丰富,易腐性也很强,经不起长距离运输。这就要求各个地区必须尽可能地近距离发展奶业,即本地人自己养奶牛,解决自己的喝奶问题。他介绍说,世界许多地方“鲜奶不出省”正是为此。比如,台湾地区2000多万人口就有几十家乳品企业,日本有几千家奶业公司。他们相互竞争,但同时又能健康发展。

          他说,针对牛奶这一产品的特点,各地应扬长避短积极发展自己的乳品公司,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以安徽为例,2006年的奶牛存栏量为5.2万头,到2010年发展到20万头,基本才能满足乳品加工企业的奶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