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也该"健身"了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农民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

      从5月初开始,广州、武汉、沈阳等大中城市的纯牛奶零售价格一改去年年底以来的一涨再涨,纷纷打起了降价促销牌,其力度不小于去年同期“禁赠令”出台前。对此,各地奶业专家纷纷将其原因归结于季节性供大于求。一方面,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部分地区的纯牛奶消费开始进入淡季;另一方面,北方地区则进入了春夏原奶生产旺季。
        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刚有起色的原奶收购价又跌深渊。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日前透露,5月10日以后内地多个省份的原奶价格大跌至2.5元/公斤,和一季度高达3.4元/公斤的收购价相比,跌幅超过0.8元/公斤。事实上,原奶收购价下跌始于季节性供大于求出现之前。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和1~2月份相比,3月份主产区原料奶价格涨幅已经趋缓,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省市原奶价格出现下降,天津市降幅最大,超过10%。
        今年以来,豆饼、浓缩料等精饲料价格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为什么原奶收购价会逆势下跌?除了季节性因素,一些奶企压级压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月20日,旺旺集团新疆总厂、新疆盛和乳业、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维乳业、乌鲁木齐伊利乳业、金牛公司盖瑞乳业等6家乳品企业,签订“守信之约”,将去年10月以来企业原料奶每公斤2.9元~3.3元的收购价,降至每公斤2.8元,并且“下不保底”。而在我国另一奶源基地黑龙江,随着争抢奶源现象的缓解,部分地区奶企又犯了拒收限收、压级压价、拖欠奶资等“老毛病”,4月份该省原奶收购价已经跌破了2.26元/公斤的原料奶平均生产成本。
        奶业的合理发展应当兼顾奶农的利益、企业的利润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而奶企之所以能够奶源紧张一缓解就故态复萌,一方面在零售市场上低价促销,另一方面又在原料奶收购市场上压级压价,本身就说明我国的奶业产业链相当脆弱。由于奶农和奶企之间没有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不仅难以有效抵御市场风险,而且将直接导致国家关于扶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大打折扣。如今,“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已经成为我国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城市消费者的健康理念,作为奶业产业链自身,是不是也该“健健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