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聚氰胺奶粉”和“地沟油”的一点思考
    日期:2010-03-23 00:00  编辑: 超级管理员  来源: 慧聪食品工业网  查看:
    核心提示:三聚氰胺重出江湖事件才平,地沟油沸沸扬扬再起。这自然是个别生产者无德,也有个别经营者贪婪所致。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该在这接二连三的大范围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思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呢?食品伙伴网网友康桥夕阳认为:承担食品安全职责的职能部门应该合理组织、正确引导与行业监管齐抓,疏堵并举,才能更加有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本文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登载此文出于

      三聚氰胺重出江湖事件才平,“地沟油”沸沸扬扬再起。这自然是个别生产者无德,也有个别经营者贪婪所致。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该在这接二连三的大范围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思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呢?食品伙伴网网友康桥夕阳认为:承担食品安全职责的职能部门应该合理组织、正确引导与行业监管齐抓,疏堵并举,才能更加有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本文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食品伙伴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 


          三聚氰胺最初被查出并证实其危害性,全国上下一致高呼:销毁!诚然,对于有害食品销毁是最彻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最能顺应民意。但结果呢?销毁、销毁,销毁了快2年,据说还有多少万吨!这把头悬的利剑2年来一直威胁着乳品及下游产品的安全。  
          三聚氰胺从不法分子使用到被发现,经历的时间长,涉及的企业多,污染的产品价值超过百亿。而且,当时的乳品企业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市场急剧萎缩,亏损巨大。也许大家觉得是个托词,但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一些乳品企业很可能因为难以支付这一成本而无法做到完全销毁。一味要求企业去做其无法承受的事情,往往适得其反。  
          销毁的过程还需要付出代价的。污染环境的代价,运输、掩埋、焚烧的代价等等。何况即使到今年,还有领导和专家说当时在技术上也存在问题。一句销毁简单,没有程序,没有方法那就难啦。  
          我看过一些当时销毁奶粉的图片,连同包装袋、金属罐一起掩埋,那些包材不回收也罢也罢,不知道哪年能降解完,痛心!  
          更有那些被化学污染物污染的奶粉就真的没有一点利用价值了吗?  
          以我浅薄的知识,不认为三聚氰胺是有毒物质,只是加入奶粉后对人体有害无益的。何况那些奶粉本身还是有营养价值的。是否可以利用三聚氰胺与奶粉里其它成分的物理特性不同,比如溶解度差异,通过离心、过滤等手段进行分离,留取精华去其糟粕?再退一步,利用其营养价值作为培养基,获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否可行呢?  
          窃以为,这样的一反一正上百亿的大课题,还由于关乎产品保质期,是个急课题,应该由国家出面组织研究。何况,各个乳品企业不可能配置处理三聚氰胺的设备,国家统一收储,调配到适当的企业处理,最后无害化利用。既减少了浪费又在严格的监管范围内,是不是比销毁更好呢?  
          三聚氰胺走了,地沟油来了。从三聚氰胺得到的教训我们能否变成处理地沟油的经验?  
          我认为,“地沟油”的回收是资源的再生利用,是循环经济的体现。关键在于是否合理使用。威胁公众健康安全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但如果单纯靠管靠堵,世界上没有突不破的防线。如果组织研究,提高“地沟油”的使用价值,变废为宝,管理的压力会减轻很多,公众的食品安全也就更有保障。  
          当然我也知道,“地沟油”的妥善处理和三聚氰胺奶粉一样,不是一个科学发明也不是一项研究成果就能解决的。从采集到运输、处理以及最终应用,期间的规范、管理和监管都需要完善,才能合理,才能对公众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就是如此,才更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  
          大范围的食品安全事件不同与孤立的食品安全事故,辐射范围广、受害人员多、社会危害大。三聚氰胺奶粉留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上面所说的那么多。记得当初美国人在动物饲料里发现有异物,但不知道是什么。后来知道是三聚氰胺,又不明白为什么。三聚氰胺奶粉不能因此说是中国特色但也留给我们太多思考:原料的质量、中间环节、检测的方法和项目等等因素哪里有问题?只解决一个环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否彻底改善?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根源?“地沟油”问题是否也是中国特色?我们的餐饮浪费现象,我们饮食结构里的油脂摄取量,是否需要改变?  
          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学费了,真心希望过去那些高昂的代价没有白付,我们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能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