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稳步推进浙江奶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查看:
    核心提示:
      浙江奶业要不要再发展
          浙江人多地少,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小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55亩。因此,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数量少,奶业当然也不例外。据2008年业务年报统计,全省奶牛存栏7.22万头,牛奶产量22.98万吨,仅相当于内蒙古、黑龙江等产奶大省一个县甚至一个乡镇的生产规模。但浙江省经济发达,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连续24年列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达的浙江必须要有发达的奶业相适应。
          一是发展中有市场。市场规律对品种资源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影响到一个产业的存在与消失。据业务年报统计,从1998年~2008年的10年间,由于奶价的持续上扬和奶业专业户等规模化养殖的兴起,前7年全省奶牛存栏量从2.57万头迅速上升到8.01万头,增长211.67%,是全省奶牛养殖快速发展的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同期牛奶产量从7.99万吨,稳步增长到26.67万吨,增长233.79%,成为南方地区奶牛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之一,在华东六省一市奶业发展排名中,浙江省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和成年母牛年平均产奶量均位居第三。但随着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制品企业的迅猛拓展,奶业竞争日趋激烈,浙江省以鲜奶为主的产业不断萎缩,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禁养区、限养区奶牛养殖企业的不断搬迁,如全省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杭州奶业公司解体,4000多头优良奶牛被淘汰或变卖,尤其是自去年发生的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以来,进一步对整个奶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致使全省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出现了连续3年的下滑。但即使是3年的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下降,总体还稳定在奶牛存栏7万头、牛奶产量23万吨左右的水平,比2005年年均仅下降3个~5个百分点,处于基本稳定阶段,奶牛存栏、牛奶的总产量和人均牛奶占有量依然保持在全国第18位~22位。
          二是保供给有需要。奶制品是一个特殊的食品产业,与一般的农产品不同,是一种“富贵”食品,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消费量不大,但超过了人均GDP3000美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消费产品从猪肉为主向蛋奶转变,消费层次从局限在城市居民向城乡区域拓展,到这个时候,保障奶制品的消费供应则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需。用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全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的话说,就是奶业小省与经济强省不相适应。据统计,居民收入每增加10%,乳类消费量就相应增加0.32%。目前,浙江省人口6050万,奶产量22.94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仅为3.80千克,大大低于全国25.2千克的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安徽省的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一定的生鲜乳省内自给,不仅是城乡居民消费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上海市早就提出了奶牛整体搬迁的计划,但从去年开始,特别是雪冻灾害影响后,感觉不能单纯以市场决定生产,还必须从整体一个区域的消费安全考虑,提出了最低生产保有量的概念,要求全市必须确保6万头奶牛饲养保存量的最低红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2008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城乡居民对奶制品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要满足6050万常住人口奶制品的低消费,必须在确定最低生产保有量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和适度发展。
          三是农民增收有愿望。奶业作为畜牧业的一个突出重要和新兴的产业,是整个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金华市的一组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金华市奶牛存栏达到3.04万头,拥有21家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鲜乳300吨,现代化生产加工线70多条,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2001年以来,金华市的奶牛乳品业均位居全市生猪、家禽、果蔬、花卉苗木、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水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之首,奶牛饲养业产值5亿元左右,直接从事奶业生产的人员有6000多人,间接生产人员2万多人,尤其是奶牛养殖业还带动了兽药、饲料、塑料、纸业及种植业的全面发展,整个奶业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也就是奶牛养殖业与乳制品加工等其他产业的产值比可以达到1∶5左右的高产出,奶牛产值效益高于其他任何畜禽品种,更高于种植业,是农业经济中产值最高、效益最好的产业,是农民就业和致富的重要途径。
          上述三个方面证明,恢复和发展浙江奶业,既是增加就业渠道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更是保障城乡居民消费供给的需要。
          怎样恢复发展浙江奶业
          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发展浙江奶业除了面临奶业用地、排泄物治理难度大、动物疫病(主要是奶牛结核病和布病)等畜牧业发展最为突出的共性因素制约外,还突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奶牛品种改良进程缓慢。日前,浙江省成年母牛的平均产奶量只有5100千克,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上海奶牛的平均产奶量7000千克~8000千克差距非常大。
          二是草业发展严重滞后。多年来浙江省在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方面相对滞后,青贮技术推广面不够,按先进饲养技术的要求,饲养一头奶牛至少需要配套一亩牧草基地,通过采用青贮技术保证奶牛青饲料供应,而浙江省用于奶牛的牧草种植只有2万亩左右,与8万亩的要求相差较远。
          三是乳品加工小而散。省内几家主要乳品厂加工能力都不大,去年金华佳乐加工量最大也只有5万吨左右,且很大一部分是贴牌加工,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低,未真正起到龙头拉动作用。
          四是乳品质量监管压力大。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务院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奶业整个产业链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于浙江省数量众多、布局分散的散养户,缺乏改造资金和用地,也无法通过环评归并成为一个一个的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疫病和质量安全隐患较大。
          总体来说,人多地少的浙江,要追求奶业数量上的大发展目标是不现实的。所以,要科学发展浙江奶业,主要目标定位在恢复发展或适度发展上。总体指导思想是:在严格贯彻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振兴与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按照打造浙江畜牧业强省的战略要求,把发展现代奶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稳量提质,增效安全”的奶业发展方针,把保障乳品供应和质量安全作为奶业发展目标,把精品奶业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培育新型奶业发展主体,逐步建立起奶牛养殖、奶农合作社与乳品加工紧密联接,努力推进浙江省奶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力争到2015年,全省奶牛数量止跌回升,逐步增加并稳定在8.5万头左右,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奶牛平均单产水平达到6吨,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奶牛比重达到70%以上;乳制品生产企业完成生产规范改造,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70%以上;奶业的质量标准体系、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为全面实现上述科学发展奶业目标,围绕“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四化”要求,确保实施以下四大重点工程:
          一是推进规模化养殖,实施“规模化准入工程”。以《畜牧法》规定的登记备案制度为切入点,提高养殖准入门槛,努力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场)等方式,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提高规模化奶牛养殖水平,争取用3年~5年时间,将绝大部分散养场户改造成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大力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开展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和青贮技术,扩大青贮饲料生产,调动农户种植牧草的积极性,扩大种草养牛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原料奶质量。省里将争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继续扶持新建或改扩建奶牛养殖场(小区)的水电路、粪污处理、防疫及饲草料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和改善奶牛养殖能力,支持奶牛牧草基地、青贮窖和农牧结合管网设施建设。
          二是推进良种化,实施“良种化促进工程”。在切实保护独特的地方品种资源温州水牛的基础上,加强奶牛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优化奶牛群体结构,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今年农业部将加大对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力度,省里也将继续支持和扶持奶牛良种补贴工作,各级生产管理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制定奶牛品种改良计划,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完善奶牛良种推广体系,提升种业水平。
          三是推进产业化,实施“新型奶业体系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以奶农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培育现代新型畜牧产业体系为平台,积极支持和鼓励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扶持奶农合作社、奶牛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其在维护奶农利益、协商原料奶收购价格、为奶农提供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切实加强对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指导,防止因奶价过低而损害奶农利益。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逐步实现原料奶收购的优质优价。当务之急就是要及时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依照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发放好,并加强奶站监管,规范原料奶收购秩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强买强卖、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允许在奶业问题上再出问题。
          四是推进法制化,实施“依法监管工程”。以目前已经出台的省政府对奶业的问责制度为依据,进一步规范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在此基础上,各级农业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奶业监管职责,制定出台相应的奶业发展规划,落实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全面培训所有的监管人员,确保所有应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在6月底前全面发放完成,并逐步推进规范化管理,评选出一批规范建设和管理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时,继续深入开展以生鲜乳质量安全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整治工作,确保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确保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100%。
          奶业在浙江省是小产业,但小产业要有大作为。浙江省奶业正处在优化结构,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从确保全省居民能喝上优质新鲜牛奶、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提高生活品质三个方面考虑,都必须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持续、科学地发展奶业,切实提高对奶业发展和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和大力普及奶类营养知识,培养国民乳品消费习惯,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