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奶源基地建设新思路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食品产业网  查看:
    核心提示:
      作为奶牛大省,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乳业巨头来此落户,通过合资、收购、租赁、委托加工等多种形式,在黑龙江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乳品生产基地,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奶源。目前,已经来黑龙江的跨国公司有瑞士雀巢、日本森永、意大利帕玛拉特等,国内企业有光明、伊利、娃哈哈、圣元、奥利松等。近几年,国内外企业的涌入导致全省乳品加工能力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省鲜奶日加工能力达一万吨以上。但是,鲜奶日产量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企业鲜奶日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供需缺口约为每天1500吨左右。由于奶源不足,许多新的生产线面临闲置,加上当前国内鲜奶消费日益升温,导致奶源竞争十分激烈。各家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相争夺奶源。由于黑龙江省大部分奶源来自分散饲养的小型牧场和个体农户,收上来的鲜奶质量很不稳定,且由于奶源紧缺,收上来的鲜奶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当前,奶源质量和数量问题是摆在各企业面前的一个根本难题,各家企业为了争夺奶源,或在奶牛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增加机械化挤奶站,或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内容,或干脆靠提升奶价争抢奶源等,这些方法各个企业都在使用,在奶源不足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恶性竞争。
        乳业发展,奶源为本。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奶源策略,从奶源大战的硝烟中走出来。除了巩固改进原有的奶源渠道以外,还应该另辟蹊径,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对奶源的需要。
         改进“公司+农户”模式走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公司+农户”这种奶源管理模式应用十分普遍,几乎每家企业都在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弱点。主要是现在大多数的“公司+农户”模式是一种松散的结合,一旦有外力进入,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奶户售奶方向就会改变。即使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如果奶户违约,也会因为协议的执行困难,最后事情不了了之,协议无法有效约束奶户。另外,这种模式收到的原料奶一般品质不高,容易有搀杂使假行为发生。
        因此,今后应对这种模式加以改进。组织奶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系列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化程度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化服务项目也会越多,工作也要求做得更加细致。一方面,企业要让利于奶户,以多种方式把乳制品加工、销售环节所得利润的一部分分给奶户,提高奶户奶牛饲养的比较效益。让利的内容除了提高收购奶价外,还包括提供配种、防疫等社会化服务以及组织饲料供应、挤奶设备等专业化服务,为奶户多方提供方便,免除后顾之忧。这种让利形式要比单纯靠提价争夺奶源可靠得多。另一方面,在奶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奶农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在目前生产、加工、销售松散联合的条件下,奶农作为一个群体,一般尚无组织。在奶户相对集中的地区,应把奶户组织起来,成立奶牛协会或合作社组织,让奶户积极参与其中,体现奶户的根本意愿。同时,企业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奶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逐步引导组织起来的奶户走向正规,引导奶户的生产朝企业发展所希望的方向前进,按企业的需要,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奶。企业甚至可以拿出一部分股份吸纳有实力的奶牛大户或公司入股,让奶户能够积极参与。
        总之,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原则,把奶户有效地组织起来,纳入自己的企业发展体系,同时提高奶户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权益得到保障,互惠互利,使奶源基地建设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
        建立国营农场式奶源基地
        建立国营农场式奶源基地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奶源的数量,而且可以保证奶源的质量。高品质的奶源可以为企业的品牌增加更多的内涵,奶源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保证,也就具备了在将来乳业高层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条件,辅以营销、加工等其他要素,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傲视群雄。建立国营农场式奶牛基地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对企业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内蒙古东部地区和黑龙江省自然条件优越,但主要由于人为因素却导致草地载畜量降低。如果建立人工草场,因地制宜,合理配套“草、水、林、料、机”,大多数草场两年内即可恢复正常水平,投资回报率高。但由于建立国营农场式奶牛基地涉及地点选择、草场经营、奶牛养殖、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投资成本较高,短期内在资金上、管理上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在现今乳品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很难一下子拿出大笔资金去投向这种投资巨大、回报期长的项目。但建立国营农场式奶牛基地作为一项名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力去做,尤其是在黑龙江这个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在目前的实际条件下,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采取专业化分工的方式经营,在保证一定草场面积、一定牛奶产量的情况下,把企业擅长的奶牛养殖、奶站管理归于企业自己经营,而把草场建设部分或全部交由一定的公司或农户去做,或者为把握源头,草场建设归企业自己经营,而把建设好的草场承包给奶户,企业再做好其他环节经营。这样,与企业自己全程经营相比,虽然相对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投资成本可大大降低,而且管理方便,降低了经营风险。这种专业化经营方式如果开始发展顺利,今后也可长期存在下去。
        在农区建立奶源基地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奶源基地建设上,也要随时跟随乳业技术的发展,增加和拓宽奶源渠道。如今,饲料青贮、秸秆氨化等饲料处理技术已经成熟,以处理后的秸秆为主要日粮来源的饲料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奶牛的正常需要,同样可以生产出优质的原料奶。农区城镇人口稠密,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秸秆、青绿饲料资源十分丰富,交通、电力等条件相对较好,若奶牛饲料这个瓶颈问题得到解决,农区就具备了非常优越的发展条件。在饲料来源上,主要应以处理过的秸秆和青绿饲料为主,除了补充一定的营养外,还应该按奶牛头数配以少量面积的饲料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与生产饲草饲料的牧区挂钩联合的办法,订购生产供应所需要的草捆、草块以及其他饲草。
        在农区建立奶源基地的过程中,企业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同时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合作,在能够接受养奶牛挣钱这种方式的农区,积极试点,成片或线多点试点,示范养殖。当示范成功地铺开后,不要大包大揽,而应在为新加入的奶户提供优质配套技术服务及相对优惠条件的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积极调动奶牛养殖和精心管理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还应重视饲料问题,除引导奶户对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储藏以及牛舍饲外,尽可能争取得到当地政府的协调和支持,帮助解决饲料贮存地的问题。同时,可以由企业出面组织冬春季节草料的定购和运输,以解决个别奶户草料的不足。
        在建立农区奶源基地后,也要遵循“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奶户进行专业化生产,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随时调整策略,适应情况的变化。
        在制定奶源建设策略的过程中,也要借鉴国外奶源基地建设的经验,一些发达国家的奶源基地普遍采取合作经营方式,并配有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牛场设施完善,管理水平很高。在发展奶业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使奶业能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随着我国奶源建设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外奶源建设几十年的经验将给我们许多启示,我们应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合理的建设策略,使我国的奶源建设稳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