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说“牛”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临朐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
      临朐真“牛"????全县奶牛存养量达3?4万头,日产鲜奶300吨,成为当之无愧的山东奶牛养殖第一县!而从零散养殖到蔚成"气候",他们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牵准“牛鼻子"
        临朐县山多地少,农民增收一度较为缓慢。于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特色鲜明、潜力独具的高效农业,就成为临朐人的当务之急。通过对农业大势和自身实际进行科学分析,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地饲草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奶牛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奶牛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中连千万户农民,易于形成规模效益和延长产业链条,是推动农业升级、促进农民致富的朝阳产业。如果能牵准这个“牛鼻子",其辐射力和带动力将无可限量。
        多少事,从来急。发展的思路一旦明晰,奶牛产业立马被确定为临朐的“一号富民工程"。县委、县政府大搞宣传发动,并及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家有一头牛,吃穿不用愁",很快成为临朐农民的共识。五井镇宋家台,是个只有106户人家的小山村,饲养奶牛却达到了280头,仅今年上半年就净赚110多万元。
        “山区有山区的劣势,但也有平原地区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只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拉长优势,培植亮点,就一定能找到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子!"临朐人底气十足。大做“牛头"文章
        一家一户的散养无法应对大市场。临朐县领导认为,要使奶牛业适应市场需求,产生规模效应,就必须走新型集约化道路,以规模大、管理优、效益高的“牛头"带动奶牛业的迅速发展。
        “牛头"之一,就是凝聚千家万户的合作经济组织。临朐县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对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外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县成立了以基层兽医站为依托的全程服务型、以饲养大户为依托的生产带动型、以公司为依托的产供销一体型合作社和专业协会25个,入会社员1万余户,入户奶牛两万多头。
        另一个“牛头",则是担当加工、营销重任的各大乳业公司。这个县与维维集团合资建起的潍坊维维乳业有限公司,日可消化鲜奶200多吨,相当于一天“喝"掉1?2万头牛的奶,惠及周围十多处乡镇。临朐农民形象地说,有政府为他们引“路",企业为他们搭“桥",再也不为牛奶卖不出去而发愁了。如今,全县奶农集结到十几个牛奶加工企业旗下,不出家门口,挺括括的票子就顺溜溜地装进了腰包。
        “其实产业化的本质就是市场化的程度,说白了,引导农民走进市场,一旦市场的链条通了,农民就真正地进入产业化了。"临朐县委书记钟耕民一语道破玄机。“牛劲"的积蓄与释放
        青青弥河岸,袅袅起炊烟,绿树掩映下影影绰绰地露出一排排红砖瓦房……这远看像新村的地方,其实是杨善镇傅家李召村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置身其间,只听“哞哞"牛叫,却不闻一丝异味。村支书傅东生介绍,小区存栏奶牛500多头,实行统一喂养、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现代化的挤奶设备保证鲜奶不接触空气,直接进入冷藏罐,绝对纤尘不染。
        崇尚科技,运用科技,使临朐奶牛业“牛劲"十足。这个县与省内外10多所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常年聘请80多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进行一对一帮扶,推广普及了奶牛人工授精、程序化免疫等先进技术;引进澳大利亚高产奶牛冷冻胚胎,移植到当地黄牛身上,借腹生子,进行品种改良;建立标准化奶牛小区,打造名副其实的“绿色畜牧";就连不起眼的牧草,也发展到近十个品种、2万多亩;过去用于焚烧的10多万亩玉米秸秆,更是通过青贮氨化实现了综合利用。
        科技的巨大力量,让“牛劲"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农民养牛热情持续高涨,“奶牛家族"迅速繁衍壮大。目前,临朐县规模在100头以上的专业村有88个,年创效益3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