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滞后生产乳业产能过剩敲响警钟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南方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

      携“国际牛奶日”之机,广东省奶业协会与广州市奶业协会近日联合召开了“第五届中国(国际)乳业发展高峰论坛”。资深奶业专家、乳品企业代表在论坛上共同就当前我国乳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论述。  

      行业数据5年全部倍增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在发言中介绍,据最新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奶类总产量已达2864.8万吨,从世界第七位上升至第六位,比2000年统计数据增长2.1倍;人均占奶量21.7公斤,比2000年增加2倍,其中,城镇人均占奶量为24.5公斤,农村人均占奶量仅为2公斤;奶牛存栏数1216.1万头,比2000年增加1.5倍;乳制品产量1310.4万吨,比2000年增长5倍;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总额862.57亿元,利润总额49.1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46倍和4.86倍。(机会来了,一种惊人的赢利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乳品行业发展迅猛,但我国的饮奶缺口仍然巨大,以现有的奶牛存栏数计算,仍存在3000万头奶牛的奶源缺口。若以温家宝总理“每人每天喝一斤奶”的倡议计算,我国现有的奶牛仅够勉强满足儿童的需要。

        据了解,多个省份都将增加奶牛养殖数量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产奶大省内蒙古自治区计划把奶牛存栏数发展到550万头,黑龙江计划达到600万头,而广东则计划在现有的4.3万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8万头。

        乳业发展面临七大问题

        目前我国乳业发展格局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点:民营个体成分占大头,外资、合资次之,国有比例大幅缩小,总比例不到20%。奶业资源正向五、六个乳业巨头快速集中,行业寡头现象已初现苗头。

        在乳业格局不断变动的不稳定时期,行业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乳业消费滞后于生产,两者的增长不对称,生产特别是产能的增长明显快于消费的增长,一定程度抑制了奶业的发展。第二,奶源建设跟不上产品加工的要求,生产厂家被迫使用奶粉生产还原奶弥补差缺。第三,奶业资源高度集中严重妨碍行业均衡发展,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经济发展。第四,企业经营局限城镇市场,二级市场与农村市场亟待开发。第五,牛奶产品在保质期内、消费后期都会发生营养流失,但监测与评估仍是现阶段盲点。第六,生产企业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泛用、乱用、超量使用添加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第七,“学生奶”推广未能突破,对牛奶消费拉动甚微。

        专家支招突破乳业瓶颈

        论坛上,参会的奶业专家还针对行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首先,强调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突出行业均衡发展。其次,加快民族乳品加工发展,倡导本土化研发,冲破外国企业的科技垄断。第三,创建节约型循环经济和环保型效益的奶业,使之可持续发展,避免大起大落。第四,加速建立完善奶业,特别是奶牛养殖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五,政府应坚持对发展奶源基地,特别是缺奶地区基地建设的扶持。第六,全力培育“学生奶”市场,开发奶酪等新品,拉动牛奶消费快速增长。另外,努力提高奶质,与世界标准接轨,争取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