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纠葛下的摇摆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搜狐  查看:
    核心提示:

      两阵营的利益纠葛

        “禁鲜令”的出台始终有利于常温奶阵营的利益。王丁棉认为,《通则》和《指南》在程序上并没征求过国家农业部、中国奶业协会的意见

        光明、三元乳业是巴氏奶阵营的主力军,而另一方,蒙牛、伊力的势力绝对不可小视。但在中国乳业总体分布上,巴氏奶的市场份额却远远低于常温奶。目前国内牛奶市场中,常温奶约占70%的份额,而巴氏奶则只有约30%。

        “禁鲜令”的出台始终有利于常温奶阵营的利益。禁鲜令出台之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曾召开过一次相关会议,以回应中国奶协推行鲜奶标识一事。该会议被业内看做为“禁鲜令”出台的前奏。据说,当时到会的只有代表常温奶利益的北京中乳精华经济研究所相关人员和雀巢公司几位部门经理。

        而根据王丁棉介绍,《通则》和《指南》的制定,从始至终都是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操办和编写,在程序上并没有征求过国家农业部、中国奶业协会的任何修改意见。“几百万奶农对此更是全然一无所知”。

        自2004年6月开始,光明、燕塘、新希望和三元等国内巴氏奶加工企业,与美国国际纸业公司开始了“鲜奶联盟”,以“鲜奶”为竞争卖点大力推广巴氏奶。

        然而,“禁鲜令”却无疑给了巴氏奶当头一棒,也更多的是无奈。在去年禁鲜令首次大限到来前,包括三元等企业,都纷纷换下了“鲜”字包装,将包装换成了“纯牛奶”。这与诸多常温奶的包装无异。巴氏奶失去了与之竞争的武器。

        “改换包装之后,我们在一些超市里的销量至少下降了一成。”张元,一位地方巴氏奶企业市场部的职员,负责去各大超市卖场为自己公司的产品铺货。

        以往,张元在产品货架摆放问题上,并不用花费多大口舌,而如今,张元必须千方百计说服超市,让他们把公司的产品放在十分醒目的位置上。

        “都是纯牛奶,感觉上跟边上的袋装牛奶没有任何区别。”对于这一点,张元很是无奈。

        “目前,‘禁鲜令’再度延期也只是一个折中办法。”王丁棉说。按照王丁棉的看法,由于各地奶协及巴氏奶企业不断向国家主管部门进言,并考虑到“禁鲜”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国标委其实已经有心要废止“禁鲜令”,无奈主张“禁鲜”的阻力太大。拖到最后一刻发出这个维持现状的通知,就是最好的表现。

        “事实上,原先许多乳品包装上的‘鲜’字本身就是一个误导,很多企业用复原乳做的牛奶也打着‘新鲜牛奶’的旗号。”蒙牛公司新闻发言人林彤说。在常温奶阵营里,蒙牛对“鲜”字提出质疑。

        然而,这场抗衡中巴氏奶并不仅仅只是表现“屈服”。作为阵营主力,光明乳业却一再坚持挺“鲜”,即使到最后关头,诸多大企业都相继改换包装,而光明牛奶包装上的“鲜”字依旧不变。

        事实上,“禁鲜令”大限到来之前,光明已经主动致电国家质监总局食品质量监督司,并得到6月1日后,旧包装仍然可以使用的回复。

        而值得关注的是,当几乎所有人都对“禁鲜令”延期不再抱有希望时,光明乳业于5月31日晚,国家标准委贴出通知后,主动致电告诉了部分上海当地媒体。

        于是,大限当天,当“‘禁鲜令’如期执行”的报道已见于诸多媒体时,少数被光明乳业及时通知的报纸,却为其独自挺“鲜”,树起了最有力的旗帜。

        尽管,针对此次独自挺“鲜”,光明乳业方面曾表示,他们会尊重国家的标准,如果要求更换,会立即执行。但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光明乳业50周年大会上,王家芬就已经提出了光明乳业今后会进一步做大“新鲜牛奶”业务,并重新组建了公司的“新鲜事业群”。而这一口号提出之时,“禁鲜令”已经被第一次延期。

        “在‘禁鲜令’这个问题上,光明绝对会代表巴氏奶企业斗争到底,因为这关系着其自身相当大的利益。”一位业内人士说。

        与此同时,常温奶阵营对“禁鲜令”话题都比较忌讳,对于一旦禁鲜令取消后是否会影响其利益一说,几大巨头都只是向记者表示,自己原先使用的都是新鲜牛奶为原料,消费者都很认同,因此不会有任何影响。

        摇摆下的苦恼

        政策的不稳定给企业带来一次又一次直接的经济损失。在汤志庆看来,再度的延期是禁鲜令最终解禁的前兆。

        然而,尽管“禁鲜令”被再度延期,但国家标准委对于“禁鲜”仍无明确态度。是否解禁,仍然是个谜。

        在汤志庆看来,再度的延期是禁鲜令最终解禁的前兆。“两次延期,一方面是出于众多协会和企业的反对压力;另一方面,在利益博弈上,政府的态度更倾向于巴氏奶阵营。”

        而第二次延期,国家标准委给出的官方理由是“部分企业标签库存量较大”,但事实上,不少企业在第一次大限时,就已经更换了包装,而到现在为止,除了光明乳业独自挺“鲜”外,几乎所有企业都改成了“纯牛奶”,因此,库存问题并没有如其说得这么严重。

        “国标委可能会最终取消禁鲜令,但其又不能立刻将自己原先的决定推翻,两次延期,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汤志庆说。

        但“禁鲜令”的一再摇摆,让许多巴氏奶企业叫苦不迭。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在标准到来前更改包装,以示“妥协”。但这样的“妥协”,却让企业花费了巨大的额外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