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食品产业网  查看:
    核心提示:

      作为西部重要的奶牛养殖区和牛奶产区,宁夏在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尽快建立起现代奶业的发展模式和产业调整路径。

        --宁夏牛奶产业迅速发展 区域优势凸显

        近年来,奶业已成为宁夏农村经济的战略主导产业和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根据宁夏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6年末,宁夏奶牛存栏达27万头,鲜奶总产量73万吨,分别是2001年的3倍和2.6倍;成母牛年均单产5969公斤,比2001年提高851公斤,超过全国4116公斤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四位;人均鲜奶占有量122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全区乳制品产量25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5倍,奶业产值(不含加工增值)11.7亿元,占全区畜牧业产值的22%。

        目前,宁夏已经形成了以银川、吴忠两市为核心区的奶牛产业带。奶牛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宁夏启动实施了“奶牛出户入园工程”,采取政府补助、企业和养殖户共同投资方式,先后建设了一批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园区,园区实行“分散饲养、机械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产业化运行模式,示范和带动了农户散养向集中规模化养殖模式的转变。截至2006年底,宁夏养殖园区达到196个,入园奶牛729万头,占宁夏奶牛总数的27%。奶牛出户入园工程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而且提高了牛奶产量和质量,保证了奶农收益,也适应了加工企业对优质奶源的需求。

        奶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2006年宁夏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28万亩。青贮饲料已在养殖园区和规模奶牛场中普及推广。一些骨干奶牛场开始采用现代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引进示范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应用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显著提高了单产水平;平吉堡、北方乳业等一些奶牛养殖场开始采用沼气技术处理粪便,或利用粪便加工制作复合有机肥,向健康养殖、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奶牛产业过渡中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宁夏奶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正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转型期,即由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过渡。2006年以来,受饲草料价格、销售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一些制约奶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首先,奶牛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宁夏的奶牛为荷斯坦品种,虽然2006年宁夏成母牛年均单产已达5969公斤,但是与奶业发达国家如以色列的11000公斤、美国的9000公斤以上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8000公斤以上的单产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宁夏奶业协会分析,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一是牛群来源较杂,遗传改良进展差异很大,仍有近40%的奶牛,特别是农户散养的奶牛很多都没有系谱档案或系谱登记不全,良种化程度低。二是奶牛生产经营粗放,饲料结构不合理,农村散养户以饲喂黄贮和稻草的居多,致使奶产量和质量下降,奶牛因营养代谢病、繁殖疾病等过早淘汰,经济效益下降。三是由于许多低产牛、患病牛不能及时淘汰,造成牛群结构不合理,使整体生产能力降低。

        其次,奶牛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宁夏奶牛以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目前有散养奶牛户2万余户,存栏奶牛15.9万头,占全区奶牛总数的58.9%。小规模分散饲养户大多管理粗放,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跟不上,既不能充分发挥奶牛的泌乳潜力,也难以保证原料奶质量,增加了牛奶生产、收集、储运新技术推广和疾病防控的成本,而且使挤奶机械和低温冷却设备的应用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奶牛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再次,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当前宁夏畜牧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力量有断层现象,服务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其他原因,使一些实用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奶牛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奶农与龙头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虽然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了鲜奶购销合同,但也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发生加工企业随意压级压价和奶农掺杂使假的现象,使奶农和加工企业间处于供求不稳定、缺乏诚信的尴尬局面。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范行业经济行为,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强。

        --实施奶业提质增效 加快建设现代奶业

        宁夏具有养殖奶牛和发展清真奶业的先天优良条件,加快奶业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从2007年开始,宁夏全面启动了《宁夏奶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07~2010年)》,规划到2010年,全区奶牛存栏50万头,年均增长16.8%,全年鲜奶总产量达到195万吨,成母牛年均单产达到6500公斤以上,三年内培育产奶量在8000公斤以上的高产奶牛核心群3万头。乳制品产量突破50万吨,占宁夏奶产量的80%,奶牛养殖业产值达到30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奶牛出户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挤奶,青贮饲料入户率达到80%以上。

        为此,首先应该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改良配种站(点)建设与管理,坚决淘汰低产、有缺陷的奶牛,采取国家补贴和养殖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由自治区农牧厅统一组织引进适合宁夏发展的国内外优质种公牛冻精,全面开展冷配改良。在奶源基地特别是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奶牛场,做好良种的引进选育和繁育工作,加速奶牛改良步伐,调整牛群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

        其次,实施奶牛出户入园行动。国内外奶业发达地区提高奶牛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开展集约化经营,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奶牛质量和效益。因此,实施奶牛“出户入园”工程是宁夏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高起点、标准化的要求,以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牛场为重点,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国家扶持、企业和农户投资等多种形式,着力建设一批适应宁夏奶牛发展要求的技术含量高的奶牛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和奶牛场。

        再次,实施原料奶和奶制品质量监管行动。加强原料奶质量控制,尽快制定和建立良好的奶牛饲养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强化质量管理。建立一个独立的、权威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乳品质量检测机构,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指导奶牛育种和饲养管理,保护奶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利益。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业自律机制和质量体系认证,包括GMP(良种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ISO14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尽快建立宁夏奶牛重大疫病预警监测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奶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