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10%奶牛被卖掉
    日期:2011-05-11 17:28  编辑: admin  来源: 齐鲁晚报  查看:
    核心提示:20头怀孕待产的奶牛,被奶农含泪卖掉。这些奶牛是换了新主人,还是上了屠宰场?无人得知。这是“乳业新政”后,发生在山东东营一家奶牛场的一幕。

        20头怀孕待产的奶牛,被奶农含泪卖掉。这些奶牛是换了新主人,还是上了屠宰场?无人得知。这是“乳业新政”后,发生在山东东营一家奶牛场的一幕。

        “乳业新政”后,齐鲁晚报一直关注处于乳制品产业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奶农的处境。现在,奶农的状况好转了吗?

        “近日有南方商贩来收购奶牛,有的奶农整栏整栏地卖(奶牛),一次卖五六十头的也有。”5月9日,东营北塔奶牛小区负责人赵志刚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东营一些奶农倒奶、卖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4月10日下午,位于东营市北二路胜利街道办事处的奶牛场里,四五个人用绳子和鞭子将奶牛和小黄牛赶上运输车。

        车上一头奶牛鼓着大大的肚子,就要生产了。“没有办法,它怀孕得不是时候,奶不好卖,它又吃很多的食料,只好卖掉。我买它时,它才三个月大,花了4500元。养了四年,它从一头小牛犊长成1200多斤的大牛,才卖了6000元钱。”奶农唐光来已经卖了20头怀孕待产的奶牛。

        老唐说,他干这一行快20年了,养奶牛有特殊的情结。但是,东营本地的乳品厂都关门了,奶卖不出去,为节约成本只能卖牛。

        过了两天,记者再次来到老唐的奶牛场,听到有两个栏内的奶牛不停地在叫。老唐说,这四十余头奶牛因为产奶多,只好饿着,少产少浪费。

        “草料进价是0.145元/斤,自己加工后成本为0.17元/斤,而饲料进价2250元/吨。正常情况下,场里的奶牛每月要吃40吨混合料。现在不让牛产奶,每月最多喂5吨,即使这样一天也要赔2000元。”

        奶牛场里的制冷罐已经停止运作了。老唐打开盖子,顿时飘出一阵恶臭,里面的牛奶已经长满了毛。“反正奶卖不出去,关了机器还省电。”

        5月9日,老唐的儿子告诉记者,现在奶价比前几天涨了,但处境依然艰难,“不像4月份赔得那么多了,但没有大的变化。”

        在这次乳业整顿中,全国一千多家乳企有四成被迫退出。截至4月下旬,山东省86家乳制品企业中,有36家暂时或永久离开了这个行业。与这些乳企相关的奶农,不只是老唐。

        广饶北塔奶牛小区是2002年投资200多万建立起来的,18栋牛舍,奶牛数量最多时近300头。但记者4月中旬采访时看到,有的场区已经没有了奶牛,里面要么种上菜,要么变成了养羊场,有的场区里的奶牛换成了黄牛。据介绍,整个奶牛小区只剩下100多头奶牛。

        当了35年“牛经纪”的李炳月说,4月份奶农卖牛的情况比以前多,大概多10%。被卖掉的奶牛有的是不产奶或产奶少,有的是生病,也有小部分是奶农养不起的。

        根据奶农提供的信息,奶牛大部分被卖到了青州和淄博。记者联系到青州的一名商贩赵四(化名),他在电话中表示,4月中上旬时,每天能收60到100头奶牛,而此前一天收四五十头。“也有怀孕的奶牛,不过这样的我没舍得杀,都找买家卖了。”

        广饶县畜牧局和垦利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散养的奶牛农户基本上很少了。东营市畜牧局生产科科长薄宏斌说,在东营,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已经占奶牛存栏量的95%。

        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表示,去年该省奶牛养殖行业生产鲜奶236万吨,但一家喂三五头奶牛的散户已经不多了,占了行业的10%不到。

        齐鲁晚报策划人语

        先有奶农,再有乳企,然后才有市场上品种繁多的乳制品。但是,这个理想的状态无法改变奶农在乳制品产业链中地位最低、抗风险能力最弱的处境。一场“乳业新政”,淘汰了一批中小乳企,却也让奶农、小牧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卖牛的场景,又一次出现。

        “乳业新政”的目的是让乳品的质量得到保证,但奶农的利益也不应忽视。作为利益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奶农的路在何方?

        专家:质量是破解奶源困局的根本 赵志刚认为,“奶牛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规模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大的牧场会良性发展,越发展越大;小的牧场会恶性循环,面临的境况越来越差。小奶场的命运只有两个,要么被大的奶牛场兼并,要么在这次变革中被淘汰。”

        赵志刚表示,一个农户养20头奶牛,就要投入20多万元,规模化根本实现不了。国家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希望在细节上能为散户和小奶牛场指一条出路。

        薄宏斌认为,乳业整顿的过程是行业自律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散养户受影响较大,但更应视这次危机为一个机遇,建议散户从村庄搬出去,小牧场进入大牧场,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东营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已有77处,其中,1处万头奶牛场已建成投产,另外3处正在建设中。”薄宏斌说,目前东营全市配套建设标准化挤奶厅76处,建成符合条件的奶站46个,日收奶量为500吨左右。“规模化程度高、科技装备强,带来的是奶质好、产量高,全市平均每头奶牛年产鲜奶6.3万吨,居全省首位。所以,这是发展的方向。”

        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张志民表示,“目前乳品企业的开工率大概为40%。开工率不足,从根本上说是市场销售问题,消费上不去,乳业的发展后劲就不足。中国奶协有个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城市人均购买鲜奶18.2公斤,但200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4公斤多一点。这说明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是促进生产的源动力,此次整顿正是要抓质量,提升消费信心,这也是解决奶源困局的根本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