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年宁夏畜牧业生产格局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饲料在线  查看:
    核心提示:
      2005年,宁夏各地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因地制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畜牧业生产克服了特大干旱和畜禽疫情等困难,畜牧业总量增长较快,畜产品价格看好,畜牧业效益明显回升。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中,人均牧业收入增长30.6%,这是近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好势头,预计全年畜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上半年全区畜牧业展情况和特点
          
          截至上半年,全区牛存栏88万头,同比增长18%,其中奶牛存栏20万头,同比增长28.3%,牛出栏22.8万头,同比增长12.8%;羊存栏498.7万只,同比增长5.1%,羊出栏240.4万只,同比增长14.5%;猪存栏136.7万头,同比增长4.3%,猪出栏103.2万头,同比增长2.3%;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5.2万吨、5.1万吨和30.7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8.1%、11.1%和32.3%。第一季度牧业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8%。
          
          1、奶产业已成为我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区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区共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24家。年处理鲜奶能力达到91.4万吨,实际加工鲜奶37.4万吨,生产液态奶14.15万吨,各种奶粉1.69万吨,酸奶和含乳饮料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比2003年增长33%。二是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鲜奶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鲜奶产量30.7万吨,同比增长28.3%和32.3%,目前,宁夏成母牛平均单产达5500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名列西北之首。三是行业协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作用显著。全区42个奶业合作社,全部实行订单收购鲜奶,签订订单7000余份,带动农户1.5万人,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我区奶产业的发展已走上了生产、加工、销售共同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运行轨道,对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影响。
          
          2、肉牛生产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以来,全区实行封山禁牧,羊只以及黄牛全部实行舍饲圈养,导致养羊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而养牛业由于对放牧依赖性较低,且易于饲养,比较效益凸现,成为今年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今年自治区在南部山区实施的黄牛改良工程,加大了黄牛改良的扶持力度,改良面由过去的5个县扩大到9个县,改良黄牛8万头,新建肉牛科技示范村45个,由于改良牛比土种牛增加效益1000元,农民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宁夏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公司整合后重新启动,年加工牛肉能力1.5万吨,带动基地养牛6万头,为拉动肉牛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区肉牛饲养量已达91万头,牛肉产量3万吨。
          
          3、品种改良力度加大,牧业增收出现转机。今年我区加大了对纳入优势畜产品区域内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在宁南山区九县区已改良黄牛4万头,建肉牛科技示范村23个。今年下半年再新建45个,改良黄牛达到8万头。在银-吴平原奶牛带加快中低产奶牛改良步伐,引进高产奶牛冻精17万支,改良奶牛8.5万头。在灌区肉羊杂交改良区,重点扶持建设肉羊人工授精配种点30个,为各市县调配种公羊480只,杂交改良肉羊20万只。对种畜良种、冻精补贴,我区采取"企业让利、政府补贴、农户自筹"的办法,每只种公羊政府补贴3000元,农户自筹1000元,每只奶牛冻精补贴15元,农户自筹5元。从而调动了农户使用良种的积极性,扩大了良种覆盖面,提高了畜群的繁殖率,成活率和出栏率,增加了养殖效率。
          
          4、草原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全区各地抓住国家退牧还草和自治区封山禁牧的有利时机,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在对2003年退牧还草工程验收的基础上,已完成2004年450万亩草原工程围栏建设任务的97%,迎接今年7月在银川召开全国退牧还草现场会。2005年第一批退牧还草安排我区450万亩,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在年内完成。
          
          二、今年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各项畜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畜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年国家和自治区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项政策的落实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今年国家第一批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安排我区450万亩,中央补贴资金7650万元,自治区政府从扶贫资金中安排中部干旱带草畜产业专项资金1500万元,宁南山区生态养牛工程补助资金600万元。自治区从产业化资金中切出200万元用于奶牛和肉羊产业的发展,以上中央和自治区用于畜牧业的投资达到1亿元。
          
          2、畜牧产业化稳步推进,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随着畜牧产业化推进,作为产业化主要推动力量的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年我区新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家,清真牛羊肉加工能力由去年的6万吨增加到12万吨,牧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鲜奶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各产业链条得到了延伸,规模经济得到了扩张,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
          
          3、畜产品价格回升,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有关资料分析表明,上半年我区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为107,比上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分品种看,每斤猪肉、牛肉、羊肉、白条鸡、鸡蛋、牛奶的月平均价格分别为6.81元、8.01元、7.62元、5.22元、3.05元和1.16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3%、0.5%、1.2%、13.4%16.2%和6.4%。通过以上比较,畜牧业仍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农民增收仍然起着较强的拉动作用。
          
          (二)不利因素
          
          1、持续特大干旱没有缓解,畜牧业生产面临困境。上半年全区持续特大干旱,去冬以来,全区各地降水较上年同期偏少35%,中部干旱带220多天中累计降水只有13.3MM,农牧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多处地方人畜饮水发生困难,65万只羊,16.3万头大牲畜缺草少料。全区畜牧业生产形势异常艰难。
          
          2、养殖水平偏低,抗风险能力弱。我区畜牧业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生产效率不高,对市场和信息变化反应滞后,承担市场风险能力弱。特别是在奶业,这类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受市场、质量与安全因素影响,使部分乳品企业产品滞销,从而导致我区奶业出现波动,牛价下跌,奶价下降,以致出现手工挤下的奶卖不出去甚至倒掉的现象,使目前奶业市场走入低谷。
          
          3、母猪及生猪存栏较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去年以来,猪肉价格一摆多年徘徊局面,有所飙升,市场猪肉价格直逼牛羊肉价格。但是较高的猪肉价格并没有带来生猪存出栏增长,主要原因是生猪生产多年低迷徘徊,造成母猪存栏不足,仔猪短缺,价格较高,目前仔猪价格达每头200元以上,造成农民补栏投入较大,发展后劲不足,致使生猪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针对上述不利因素,要实现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000元的工作目标,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农牧厅确定:
          
          1、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为重点,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今年国家下达我区第一批退牧还草工程项目450万亩,我们要认真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狠抓工程质量,确保建设任务年内完成。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防火防灾和项目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四项草原保护制度,做好以草定畜工作。
          
          2、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步伐。以畜禽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为重点,抓好宁南山区生态养牛工程,改良黄牛8万头;加快中低产奶牛改良步伐,完成8.5万头奶牛改良任务;抓好肉羊杂交改良工作,在灌区肉羊杂交改良区,完成30个肉羊人工授精配种点建设和480只种公羊调配任务。
          
          3、以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为重点,加速草畜产业的开发利用。实施好中部干旱带草畜产业建设项目,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抓好盐同灵滩羊品种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强滩羊优良品种选育,建立滩羊纯种繁育体系,扩大养殖规模和效益,年内滩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出栏80万只。推广滩鸡放养技术,发展滩鸡200万只。
          
          4、加速秸秆饲料开发利用,提高草畜转化效率。加快实施"秸秆养畜"工程,推广玉米带棒青贮和秸秆酶贮、牧草秸秆混合处理技术。提高各类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提高舍饲养殖效益。完成秸秆青贮60万吨,酶贮20万吨,使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率达到35%以上。
          
          5、积极推广"十大畜牧重点技术",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组织好优质肉牛肉羊生产、舍饲养殖、草地病虫害防治、秸秆加工调制等技术的推广,加大已有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示范力度,积极做好畜牧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全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强化乡站畜牧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快现有养殖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