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出现源头危机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企业家  查看:
    核心提示:

      在新西兰的天灾将中国乳业逼入危境时,一些乳业巨头正试图抓住这次机会

        “未来新西兰工业‘大包粉’的行情怎么样?”“乳清粉的价格会降吗?”台上新西兰恒天然商务发展部总经理郭学研的演讲刚刚结束,光明集团副总裁陆耀华和伊利集团副总裁张剑秋便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接连问道。小小的“中?新(新西兰)奶牛饲养、饲料与环境专场”早已人满为患。

        2007年6月22日,中国奶业协会在南京国展中心召开“2007年年会暨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尽管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均派出强大阵容,但新西兰专场几乎吸引了所有企业的注意力。伊利、光明、三鹿等乳业巨头纷纷出现在新西兰专场,凝神细听着每位新西兰代表的发言。三鹿乳业副总裁梁振江还不时举起相机,拍下投影屏上的重要图表和画面。来自新西兰的任何新状况,似乎都紧紧牵动着他们的心。

        来自新西兰的“蝴蝶”效应

        此时,地处太平洋南部的新西兰岛国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旱中。干旱的天气持续影响着牧草的生长,这个一半国土面积为天然牧场或农场的国家因此陷入危机。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称,“这预示着我们主要的农业耕地、奶制品、羊群牧场、葡萄生产地和观赏植物生产将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2080年新西兰东部地区的干旱程度将增加2-4倍。”干旱同样席卷了与新西兰毗邻的澳大利亚。

        据中国乳业协会主席王丁棉介绍,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全球奶粉及原料供应的70%-80%由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提供。持续三年的干旱使人们依赖的这种供应方式正经受严重的冲击。当全世界都陷入“奶荒”时,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大包粉”进口77%依赖新西兰的中国。中国乳品企业在生产酸奶、乳饮料、奶粉及某些高端乳品时,需要使用包括脱脂奶粉、全脂奶粉、乳清粉在内的工业大包粉。

        涨价!涨价!涨价!这是中国乳制品企业最近频繁听到的回答。根据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提供的数据,过去一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脱脂奶粉每吨从2万元人民币上涨至5万元左右,全脂奶粉每吨从1.5万元涨至3.7万元左右,涨幅均逾100%。一位经销商透露,国内婴幼儿奶粉等高端产品中必须添加的乳糖、乳清粉价格更是涨势惊人:乳清粉从每吨0.8万元涨至约2.5万元,脱盐乳清粉D70、脱盐乳清粉D90也从每吨1.1万元上升到2.5万元。

        “新西兰大包粉价格疯涨,中国的乳品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并面临断货的危险。”广东省奶协会长王丁棉说。

        据恒天然郭学研介绍,新西兰2007年1月的产奶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由于在新西兰,国内销售的利润比出口高,所以出口量下降幅度达20%以上。”与此同时,由于欧盟减少农业补贴,美国饲料价格高涨,欧美两大区域奶产量急剧下滑,原本紧俏的新西兰大包粉更加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因为利润大幅下滑,不少企业向我叫苦。”据王丁棉介绍,大包粉涨价导致广东乳品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由原来的约7%降至约5.5%。“广东还算是中国乳品利润较高的地区,内陆很多地方净利率不到5%,甚至低的还不到3%,再下降1.5%,他们还能活吗!”

        同时,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乳品市场购买力比去年同期的增幅仅有5%-7%,北京地区甚至只有2%-3%。而去年的数据则是15%-20%。一位乳品企业的高管对《中国企业家》说,“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成本又急剧上升,乳品生意越来越难做。”

        即使一些利润较高的企业也感受到了冲击。河北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采购部一位李姓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家》,由于成本压力过大,小洋人已于去年年底改用每吨2.6万元的雀巢奶粉,但仍比原来奶粉的采购价上升了约30%,且国产奶粉的价格还在大幅上涨,小洋人利润下降在所难免。杭州娃哈哈集团可以说是这场危机中的未雨绸缪者,2006年底,娃哈哈毅然买断了澳大利亚最后的大包粉存货。在“致法国达能集团的公开信”中,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透露,为了降低大包粉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妻子正忙于在黑龙江解决奶源供应问题。有业内人士透露,娃哈哈已经生产并使用自己的大包粉。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大型的乳品企业却否认使用“新西兰大包粉”,更谈不上受其影响。王丁棉对此解释说,在一些企业,新西兰大包粉还有一项隐讳的用途??制造还原奶,因此它们对谈论新西兰大包粉较回避。事实上,一些大型乳企对新西兰大包粉的需求量很大,受影响也更大。

        更严重的危机是断货。据业内人士介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已无存货,预计到今年10月份才会有新货运抵中国。对于多数已经提前做了准备的中国企业来说,新西兰大包粉的存货可能会用到8月份,届时可能因断货而无法正常生产。

        为了应对缺货,不少企业在想尽办法寻找替代品。王丁棉说,广东有几家大型的乳品企业已经开始从广西、福建等地采购鲜奶后加工替代。这些在当地仅售2500元每吨的鲜奶,经过长途运输成本上升至3400元。国内完全依赖进口的乳清粉已经断货,不少国内奶粉企业只能压缩生产线甚至停产。

        在中?新交流会现场,人们无一例外渴求一个答案??这场危机将持续多久?综合全球情势,郭学研给出的答案是??直至2009年,大包粉的价格仍将维持在4.5万~5万元左右。乳清粉的价格会适当下降,但幅度不大。

        巨头的图谋

        对于这场短期内无法遏止的危机,中国企业究竟该如何应对?

        “涨价是最直接的办法。商品因成本升高而涨价,消费者可以理解。现在*肉、粮油都涨了,惟独牛奶不涨,甚至比矿泉水还便宜,就是因为一些领头的乳品企业恶性竞争,不仅不涨价还变相降价,弄得其他企业都难以生存。”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情绪激动地说,“其实,他们想借成本上涨之机把中小型乳企逼上绝路。”

        由于乳制品价格战逐年加剧,目前行业净利润率已从2004年的10%降至5%,中国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的净利润分别为3%、4%。即便目前成本疯涨,两家企业仍旧不遗余力大打“价格战”。这使得中小型乳品企业大多陷入了“不涨价死,涨价也死”的无奈境地。身为奶粉行业的领军企业,三鹿的情况好一些,目前三鹿奶粉价格已略微上调。但王丁棉认为,只有提价25%左右,奶粉企业才能保持原有的赢利水平。

        为了约束恶性竞争,2007年6月21日,中国奶业协会颁布了《乳品企业南京自律宣言》,并组织14家乳制品企业代表签字,伊利与蒙牛的两位副总在台上含笑握手,但背后这份宣言能否化解中国乳业的危机,并不让人乐观。

        危机背后蕴藏着机遇,一些敏锐的企业,正伺机在乱局中寻找商机。

        “我参加中?新交流会就是想了解大包粉的行情,我们正计划扩大大包粉的生产。”光明集团副总裁陆耀华对《中国企业家》说,光明自1995年起生产大包粉,遗憾的是与同行一样,并没把大包粉视作一个产业认真去做。2005年,光明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骄人业绩中看到了大包粉的含金量,才正式开始做工业大包粉。

        伊利、三鹿、蒙牛等乳品企业的高管纷纷表示,他们与光明的情况类似,之前也涉足大包粉生产,但做得不好,目前均已计划扩大产能。“大家都意识到这正是切入国产大包装奶粉生意的好机会。”一位乳品经销商向媒体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国内已有40%~50%的乳品企业上马了脱脂大包粉的生产线。

        然而,用国产大包粉替代新西兰大包粉并非易事,最大的挑战是质量。“国产大包粉在品质上有硬伤,例如,蛋白质含量比新西兰大包粉至少低2个百分点,抗生素、细菌含量都较高,并且由于奶源分散,奶农的水平参差不齐,奶粉质量也不稳定。”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乳品专业委员会主任谢继志说。

        王丁棉说,其实最有可能抓住大包粉商机的还是融资顺利的大型乳品企业。他们有充足的资金改善奶源基地建设和奶粉品质,但多数中小型乳品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