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乳业谋求另类崛起情况分析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行业研究网  查看:
    核心提示:

      三聚氰胺事件的阴霾还没有散去,5月1日到5月14日之间六安市金安区18户奶农每天倒奶3吨的事件,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了安徽乳业的发展上,在原奶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倒奶、杀牛、卖牛已经成为很多养牛户的共同选择。即使对于上文提到的沙开友这样的规模养殖企业,也仅仅把自己年度销售目标定在"保本"之上。   "保本,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同样对于安徽省乳业发展也是不利的,今天的安徽乃至全国的乳业,在整个价值链的源头--养殖环节,已经出现了成本倒挂的现象,而这也将成为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谈到当前安徽乳业发展现状时,乳业专家、高级畜牧师胡士明表示。

        A、安徽乳业市场

        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六安市18户奶农集体倒奶遭遇,恰恰是当前我省不少养殖户的缩影,也是我省养殖业发展至今遭遇的一个瓶颈。

        2006年上半年,国内乳业巨头伊利企业在合肥正式投产。

        让人尴尬的是,乳业加工企业进来了,但是合肥市本地的鲜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乳品加工企业的要求。身为合肥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的胡士明回忆说,当时,伊利需要20万吨的原料奶,提出在合肥收购6万吨。但就是这6万吨,合肥也不能满足。

        数据显示,当时合肥市奶牛存栏数仅1万头左右,年产鲜牛奶仅5万吨。专家分析,奶农经济效益不高是导致奶牛养殖业发展放缓的主要原因。当时,由于奶牛饲养成本上涨超过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涨幅,一公斤奶收购价只在1.6~1.8元左右,不少养殖户觉得无钱可赚,养殖积极性不高,而一些养殖户则是亏本经营。

        为满足乳品加工企业迅速增长的奶源需求,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下半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奶牛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以合肥、马鞍山、淮南市为奶牛业发展的核心区。合肥的目标是,到2010年,该市奶牛数量增加到6万头,实现年产原料奶25万吨,基本满足乳品加工企业奶源需求。

        "合肥发展奶牛养殖业在地理条件上并没有多大优势,但目前合肥吸引‘外来牛’主要来自于政策上的扶持机制,招商联动机制、服务发展机制。"胡士明表示,江苏商人吕老板将无锡的奶牛场整体搬迁到了肥东八斗镇,兴建一个占地120亩的牧场,在当时就有700多头牛跟随主人来到合肥。

        之所以看中肥东,除了相关政策的扶持,吕老板看中的就是肥东在地方上的优势,"伊利、蒙牛、三鹿这三个乳业巨头在安徽的生产基地500公里原料奶收购范围,肥东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这三个大企业都会到这里来收购原料奶。"肥东县畜牧水产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三聚氰胺让所有的养牛户和奶企猝不及防,奶企不断提供收购标准,我省大量缺乏规模养殖户一个个选择了关闭,原奶市场更是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胡士明看来,在中国乳业迎来第二次发展机遇的同时,安徽乳业或许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危机。

        B、安徽乳企如何

        在危机下寻求突破?

        "传导失灵是整个乳品行业碰到的问题,大家都感到焦虑,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同样也是一次产业升级,在竞争中实现突围的最佳机遇。"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企业,益益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也为我省乳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对于目前的奶业危机,该公司董事长吴明楼表示,就我国乳业而言,金融危机并没有像 "三鹿奶粉事件"那样直接危害大,反而给一些具有发展潜质的乳业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机遇。

        吴明楼说,在完善现有营销网络的同时,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构建新的销售渠道,抢占市场份额,做强品牌。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力争打造出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核心拳头产品,以不断优化公司现有产品结构,逐步实现批量化生产,提高产品毛利率,扩大产品的盈利空间,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益益乳业既定的发展战略是做区域性强势品牌,即 "扎根皖北、占领安徽、渗透周边",重点抓好 "开发新品、拓展渠道、树立品牌"这三件事,以开发高端、高附加值配方奶粉为主导,以开发低温液态奶为重点,大力实施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跻身全国乳品企业前20名,并争取实现上市目标。

        "对于区域性品牌来说,价格和成本确实是一对矛盾。"益益乳业的一位区域销售经理对记者说,"我刚刚向超市提出调价计划,超市就会质问我们,为什么别人不涨?你们涨了之后,销量大幅下降怎么办?所以,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窘境,最根本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降低成本,不怕价格战;另一个则是,树立品牌、提高质量,哪怕贵一点也有人买。"

        C、安徽发展乳业的

        方向如何把握?

        "对于安徽省乳业发展来说,应该重点发展合肥、马鞍山、淮南市三个核心区域,滁州、六安、蚌埠、淮北、亳州、芜湖市作为示范区,阜阳、宿州、巢湖市作为辐射带动区。 "在谈到我省奶牛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时,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表示。

        其实,早在2007年6月29日,当时省政府办公厅就已经下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奶牛业发展的意见》,该文件也是我省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对全省奶牛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目标和指导意见。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奶牛数量由2006年5.2万头增加到20万头,力争25万头,牛奶产量由12.8万吨增加到80万吨,力争100万吨,基本满足加工企业的奶源需求。

        在谈到我省发展奶牛的条件时,省畜牧局有关专家表示:丰富的资源支撑,是我省发展奶牛一条重要途径。全省100多万公顷草地和每年3000万吨农作物秸秆为奶牛业提供丰富的饲草资源;此外,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且成本较低,这些人员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特别是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具有几十年历史,技术成熟,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同样,胡士明建议,尽快制定科学的原料奶收购保护价,既让奶农挣钱,又能让企业得利,这等于增强安徽省奶业的"造血功能"。同时应出台对后备奶牛的扶持政策和保护性措施,以刺激奶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还应该延长养牛贷款期限,并降低贷款门槛。现在的贷款期只有一年,而且还要有抵押物等条件。而在奶价合理的前提下,奶农养一头奶牛要经过3年才能还清贷款。

        此外,当前加强第三方检测力量尤其急迫。现在原料奶是否符合标准,完全是乳品企业说了算,奶农只能被动接受。应该设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当奶农和乳企发生争议时,能出具权威的检测结果,保证农企交易公平和原料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