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乳业重庆抱团谋发展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重庆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

      以“构建西部乳业合作机制,加强行业共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西部乳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西部乳业协作发展论坛暨年会”,明天将在渝召开。为期两天的这次会议中,来自国内外的乳业专家、学者,西部各省(市)、区政府主管部门,各乳品加工企业、乳品营销公司负责人等将齐聚重庆,为西部乳业把脉会诊,寻求发展出路,搭建西部乳业合作、共赢、发展的平台,为十三亿消费者谋划科学的行业标准。
        由于这次年会是自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品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聚会,而备受各方关注。事实上,在遭受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事件” 的双重打击后,人们更需要急迫了解,中国乳业大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而地处西部的中小城市型乳业又该如何生存与发展?
        乳业再现“死”循环
        “中国乳业发展历来不缺折腾,三聚氰胺事件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刚从奶价过低而杀牛、杀牛过度的状态中走出来,又陷入了因奶源紧缺而抢奶的循环。”作为此次年会的东道主,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太明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三聚氰胺事件前的一幕幕又隐隐再现。
        对于这一观点,宁夏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赵淑铭感受颇深。“三聚氰胺事件”后,“宁夏牛奶”无一例被检测出三聚氰胺,但“宁夏牛奶”产业却未能逃脱此次浩劫的影响。当时,进口奶粉“趁火打劫”,国内奶粉却积压近30万吨。面对“内忧外患”的市场局势,国内乳企尤其是外地企业纷纷减少或暂停收奶。外地企业不讲诚信,纷纷弃奶农而去,致使宁夏大批奶农陷入尴尬境地,只得忍痛倒奶。危机升级,奶农杀牛、卖牛现象此起彼伏,各级政府和各乳品企业采取多种办法制止局势的蔓延,整个行业陷入极度的焦虑之中。
        赵称,“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整个行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悲痛刚过一年,这些企业却依然采取抢夺、争地、争资源的方式,来破坏刚刚被重新整治过的中国乳业市场,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西部奶企亟需“扬优避劣”
        事实上,在中国乳品行业,一直存在两种经营模式的乳品企业。一个是以国内乳业巨头为代表的品牌型企业,另一种是西部乳业企业为代表的城市型企业。
        而外地企业凶猛的“抢夺”,让西部乳业不得不抱团联手以对。据悉,此次年会主要从奶源基地建设、市场合作机制、发展趋势研究、品牌构建开发等热点问题入手,围绕“合作、共赢、发展”的协作与合作机制进行探讨与研究,为西部乳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与提供机遇和思路,同时还将围绕乳品安全标准制定等热点问题进行学习研讨。邱太明表示,在此次大会上,他将就“扬优避劣”,阐释自己的思考。
        在他看来,相对于基地型乳业,在人才来源、自有销售渠道和本地政策环境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的中小城市型乳业必须持之以恒地提升品质。而提升乳品的品质,就必然要求中小城市型乳业在企业管理、加工工艺、产品开发上狠下功夫。由于奶牛养殖成本和鲜奶成本较高,西部乳业企业普遍存在着平衡短期和长期投入产出的矛盾。对此,邱太明认为,奶源始终是乳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将自己的奶源命脉交由他人控制,必然要承受乳业的一轮轮波折,这样的发展往往难以为继。
        他表示,发展奶源是企业的生存基础,是防御性措施,因此在投入上必须与发展相匹配,投入过多不合时宜,投入过少基础不牢;开发市场渠道是发展的前提,是主动进攻手段,因此要积极布局和投入,而对自有鲜品渠道的投入应着眼长远重点关注。目前,天友已正式启动“5年内实现7万头安全奶牛”行动发展计划。“平衡奶源和自有鲜品渠道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投入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企业家们认真思考。”邱太明说。
        城市型奶企要有前瞻性眼光
        “缺乏系统规划的企业即便短期有很好的发展,但从长远看仍很难做到各项资源、各个环节的良好匹配。”邱太明认为,多年来,在中国乳业的波折中,很多城市型企业都经历过市场增长不理想而产能规划过剩,市场增长快而产能不足、奶源不足、人才不足,有新的产品方向却无相应的生产能力或研发能力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缺乏系统的规划,缺乏对企业发展的前瞻性,从而导致相关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不匹配。为了少走弯路、少丢机遇、减少浪费,认真研究企业的前瞻性系统规划十分有必要。
        邱太明表示,在中国乳业目前的竞争态势下,中小城市型乳业都将无法躲避大浪淘沙的洗礼。一个健康的乳业市场,需要有众多企业发挥各自特长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需要众多中小城市型乳业的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