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产牛的乳房炎
    日期:2003-08-22 00:00  编辑:   来源: 奶牛疾病学  查看:
    核心提示:

      未经产牛的乳房炎(Heifern maStitiS)


          所谓未经产牛,即还未分娩、产过犊的牛。奶牛场内常称头胎牛。
          近年来,奶牛场内经常出现未经产牛发生乳房炎,患病后常不被注意,只有在产犊后初次挤奶时被发现。 散发。但在发生过的牛场,可连续发生,呈地方性。这种乳房炎最后多因丧失泌乳能力而成瞎乳头,有的牛因两个乳区瞎掉而将其淘汰,在经济上造成极大损失。
      病    因
          细菌感染  引起本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化脓性棒状杆菌。除此还有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巴氏杆菌、拟杆菌属和不分解糖消化球菌等厌氧菌。
          细菌感染途径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外源性是由于各种不卫生条件污染了乳头、乳房,细菌经乳头侵入感染;内源性是由于机体内有创伤、脓肿,或上呼吸道及扁桃体存在着化脓性棒状杆菌,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乳房而引起发病。
          促使发病的因素  归纳有以下4种:
          (1)夏季气温高、降雨量多、湿度大,直接影响机体的生理结构。高温使地面温度增高,湿度大时地面潮湿,易于细菌繁殖。当牛卧于运动场时,温热地面作用于乳房皮肤,使其血管扩张,乳头口开张,极易被细菌侵入。
          (2)蚊蝇及其他吸血昆虫叮咬、吸吮乳房,而将病原菌传播。
          (3)饲养管理不良。如运动场潮湿、泥泞、粪便不及时清除、褥草不及时更换,或由于病牛的乳房、污染的皮肤与饲草、用具等的直接接触而引起传播。
          (4)妊娠青年牛圈舍和运动场窄小,饲养密度过大,或牛群中混有吸吮他牛乳房的恶癖牛,实践中发现被吸吮的乳房,分娩后极易出现乳房炎。
      临床症状
      乳房感染可见一个乳区发病,偶见2个乳区。病区乳房急剧发红、肿大、硬结,但多与临近分娩时乳房肿大相混,因此常不被注意。产犊后挤乳时即发现症状,患乳区皮肤红色、紫红色、坚硬如石、皮肤龟裂;乳房浮肿波及下腹部及后肢,乳房疼痛,步行强拘,跛行,乳汁呈灰白色或黄色,呈浓汁样,具腐臭味。出现全身症状者,体温升高至40℃以上,食欲减退,精神沉郁。
      随病程延长,患乳区脓汁状乳汁逐渐减少,肿胀消退而萎缩,最后丧失泌乳能力。
      治    疗
      未经产牛的乳房炎和经产牛的乳房炎一样,治疗方法相同,即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然而?旦发生,治疗只能促进痊愈过程,达到临床痊愈。而对于严重破坏的组织无法使其恢复,不能达到组织痊愈,最后变成“瞎乳头”。因此,对本病不能期望治愈,而只能预防。
      预    防
      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确切的预防措施尚有待完善。尽管如此,现场应采取:
           (1)对病牛隔离、淘汰。病牛单独饲养,挤乳应严格按卫生要求,病乳集中处理,所用工具及环境要定期消毒。因乳房“瞎掉”而失去泌乳者,必要时可以淘汰。
           (2)加强饲养场管理,重视环境消毒与卫生。牛棚、运动场及时清扫、消毒,及时排除污水,低洼处应填平,保持干燥、清洁。
           (3)夏季做好防暑遮荫工作,消灭蚊蝇和其他吸血昆虫。
           (4)怀妊青年牛集中饲养,加强乳房观察并进行乳头药浴,以便能尽早发现异常,早期处理。
           (5)加强牛只观察,对有偷吸他牛乳房的恶癖牛,应及时带上笼头,或从牛群中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