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眼 病
    日期:2003-08-23 00:00  编辑:   来源: 奶牛疾病学  查看:
    核心提示:

      红  眼  病(Pinkeye)


              红眼病即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牛摩拉氏菌引起的眼角膜和结膜的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羞明、流泪、结膜炎和角膜混浊。近年来,不少奶牛场时有发生。1994年夏初至秋末,山西晋南某牛场52头奶牛中,发病39头,发病率为75%。


      病    原
          牛摩拉氏菌大约长2um,宽1um,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双链或短链,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在血琼脂上呈圆形、半透明、灰白色,少黏稠性,出现溶血。从带菌牛分离的菌落不溶血,边缘不整齐;从临床病牛分离的菌落有很多菌毛,故菌落粗糙。根据致病力将其分为致病型和非致病型。致病性的牛摩拉氏菌溶血、菌落粗糙,有菌毛,可产生a型或b型菌毛素,其中以b型菌毛菌与致病力有关。非致病型不溶血,菌落平滑,没有毒力。
          牛摩拉氏菌为需氧菌,氧化酶阳性,靛基质、硫化氢和尿素酶的产生均阴性,能液化明胶,但不发酵糖类。
          紫外光线照射能使细菌致病力降低或消失。结果其感染轻微或不感染。


      流行病学
          红眼病在世界养牛地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鉴于本病为虫媒性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故其流行特点是:
          季节性  本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其原因是夏季日照强烈,蚊、蝇孳生旺盛且活动频繁,极易将病传播;至于有些地方也有见冬季流行的原因,可能与牛嗜血杆菌有关;也可能与牛群中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并发,使非致病性牛摩拉氏菌病的菌株转化为致病株所致。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感染。即机械的将强毒株牛摩拉氏菌由病牛传染给健康牛。其传播媒介是家蝇、厩螯蝇和秋家蝇的口、脚;饲养员、兽医管理失误而传播。
          易感性  各种年龄牛都易感,但幼龄牛高于成年牛,说明随着年龄增大而抵抗力增强;但如果是完全健康牛场而发生感染时,成年牛也同样会出现高的发病率。品种不同,其感染性不同,短角牛、海福特牛、荷兰牛、娟姗牛等发病较多,而安格斯种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较少。
          传染源  感染发病的康复牛,细菌能在鼻孔和眼结膜繁殖、生长,长时间保存,这种保菌牛能将本病在各地传播,为主要的传染来源。


      发病机理
          关于本病的发病学,目前尚未完全了解。据报道,与致病性摩拉氏菌的菌毛和溶血素有关。在流行时,溶血株的分离率高,其毒力也强,溶血素在对抗牛嗜中性白细胞的细胞毒性中起了一定作用;菌毛有利于黏附在角膜上皮上,其所产生的b型菌毛素呈现出毒性作用;细菌产生的一种皮肤坏死毒素接种到犊牛角膜内,能产生与红眼病相同的角膜病变;牛摩拉氏菌感染眼睛,其所产生的趋化因子,激发嗜中性白细胞和其他炎性防御反应,引起嗜中性白细胞大量浸润,并能释放较多的胶原酶,有助于角膜基质的破坏。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见于一侧或两侧眼结膜发炎。初期流泪,分泌物呈浆液至黏性;结膜发红、充血、埃和昆虫(蚊、蝇)的刺激。


      局部处理
          (1)0.1%硼酸液冲洗患眼,清洗眼分泌物。
          (2)庆大霉素20?50mg或青霉素G300 000IU,眼结膜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d。
          (3)1%阿托平软膏或庆大霉素、青霉素、四环素软膏;或酒石酸太乐菌素液(50 mg/mL),患眼滴涂。角膜感染严重,局部用5%硝酸银滴眼,以防穿孔。


      全身治疗
          (1)四环素20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次。
          (2)磺胺二甲嘧啶用100mg/kg体重,一次静脉注射,日注射1或2次,连续注射3d。
          (3)土霉素治疗特别有效,剂量为5?10mg/(kg?d),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溶解,一次静脉注射。也可配成2.5%浓度,肌肉注射。为增强肌肉注射疗效,可给犊牛每头每日喂土霉素2g。
          (4)角膜溃疡时,可用眼睑暂时完全缝合术。方法是用4~6针结节水平褥状缝合闭合上下睑,缝线可用不吸收合成线或不锈钢丝,缝合不能穿透整个眼睑厚度,只在麦氏腺开口水平。为减少肿胀和缝线损伤眼睑,可用减张装置。


      预防
        ★加强卫生保健措施,减少疫病扩散和混合感染
        (1)兽医查槽时应仔细,不仅注意牛的食欲好坏,而且要注意全身变化如眼部有五分泌物,有无肿胀等,万不能因食欲正常而忽视其他;一旦发现眼部异常,应及时治疗。
        (2)建立疫病普查制度,为了掌握奶牛健康状况,应定期进行疫病普查。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区、一些牛场,奶牛流行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有的有临床表现,有的呈隐性感染,因此,应进行血清中和试验,予以澄清。对感染严重并呈临床型者,应预先进行疫苗接种。
        ★加强驱灭蚊、蝇,消灭传播媒介   
        (1)清除污水、杂草、粪便,控制蚊蝇孳生和幼虫繁殖,经常保持牛场清洁、卫生。
        (2)夏季,定期用除虫菊酯、蝇毒磷等杀虫剂于牛棚、运动场等处喷洒。
        ★疫苗接种  现有多种牛摩拉氏菌的菌苗,虽能降低其发病率,但还不能完全阻止新病的发生,故新的有效菌苗,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