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奶调查:7成受访者不能科学饮奶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烟台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

      很快就要到6月1日了,这一天是国际儿童节,人人皆知;但这一天,同样也是一个对人们健康至关重要的世界性的节日???世界牛奶日,这个节却很少有人知道。

        温家宝曾说:“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

        牛奶与健康的关系,许多人
      已经很清楚,“牛奶+鸡蛋”正逐渐走上人们的早餐桌。当我们为烟台人饮奶意识提高欣慰时,仍看到绝大多数人对牛奶的了解还仅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受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还无法做到天天饮奶、科学饮奶。

        10日,记者走上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七成受访者缺乏科学的饮奶知识,更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太忙”、“家庭条件不允许”、“不习惯”等,不能保证最基本的“一天一袋牛奶”。

        “白色革命”缘何掀起

        曾经,烟台人实现温饱后,早餐依旧沿袭着稀饭咸菜、油条豆浆等传统饮食习惯,那时人们对均衡、科学的膳食结构还没有很强的意识。

        一组数据显示,2004年烟台城镇年人均鲜奶消费45.82公斤,奶粉0.12公斤,酸奶3.62公斤;烟台农村年人均消费牛奶及奶制品10.73公斤。仅就烟台城镇人均消费量而言,就远远低于世界年人均奶制品消费量10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则达到200-300公斤。

        烟台奶制品消费极不平衡:其一,地区差异大。牛奶消费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农村特殊群体,大多数农村居民消费量还很低;其二,人群差异大。儿童及中小学生饮奶量相对较多,而成人、老年人则相对较少;其三,品种单一。消费纯牛奶相对较多,而对于奶酪、黄油和酸奶等奶制品消费量则很少。 近年,从国家到地方,从媒体、相关部门到生产流通企业,掀起了一场呼吁全民饮奶的“白色革命”,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全民饮奶计划。

        “白色革命”缘何掀起呢?据专家介绍,牛奶被公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完全食品,含有能促进人类生长发育及维持健康水平的几乎一切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括钾、钙、磷等12种必要的矿物质元素,以及脂肪、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中国人大多数都缺钙,每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钙,而人们的伙食里仅有500毫克。每人每天补足一袋牛奶,则正好补齐了,人们应终生喝奶。外国很多人高大健康,从某方面讲就是因为他们喝奶喝得多。

        最典型的是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人大都个子矮,而现在同龄的日本中小学生,超过北京的孩子,比广东、福建人高得更多。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每天给中小学生每人供应一袋牛奶,就因为这么一袋牛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现在超过了中国人,所以日本讲“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印度,推行“白色革命”后,国民平均寿命延长了12年。

        七成受访者不能科学饮奶

        近年,在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倡导下,烟台人的饮奶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是,烟台人能够科学饮奶吗?掌握饮奶最基本的知识吗?是否能保证天天饮奶?

        带着这一串疑问,记者走上市区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受访者都知道饮奶有益于健康,但70%受访者却回答不出如何科学饮奶。

        对于“饮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根据不同人不同特点,选择不同品种奶制品?”等问题,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说不出来,只有少数人能回答出一些科学饮奶常识。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因“太忙”、“经济条件不允许”、“不习惯饮奶”等原因,难以保证一天一袋牛奶。

        记者还发现,许多受访者在选购牛奶时存在“误区”:

        误区一:空腹饮奶

        芝罘区某机关工作的张先生很自豪地说,由于工作很忙,他现在非常重视自身的健康,天天饮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一袋牛奶,已坚持一年多了。

        专家指出,牛奶不可以空腹饮用,因为牛奶中一部分蛋白质就会转化为热量。而且空腹时胃肠蠕动快,喝进去的牛奶在胃肠中停留时间太短,营养素来不及充分吸收。

        误区二:喝散装奶

        家住市府小区的李大娘告诉记者,她习惯打“散装奶”,有一辆白色面包车定期到小区内送散装牛奶,每当送奶车来时都会吹口哨,许多老人、妇女听到口哨后都下楼买奶,有时还要排队,回家煮沸饮用。李大娘说:“散装奶看起来很纯、很厚,又新鲜,价格也不太贵,烧开了就消毒了呗,应该没问题。”   

        专家指出,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也是细菌极易生长繁殖的天然载体,在牛奶的生产过程中如果不按照严格工艺和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就不能生产出新鲜、卫生、营养丰富的牛奶制品。由于散户饲养奶牛的环境卫生条件差、规模小,许多不具备防疫保障措施,奶牛易带病产奶,牛奶又未经过消毒加工,既不能保全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又不能保证牛奶的卫生品质。另外,在售卖过程中又未必能科学保存牛奶,导致细菌大量、快速繁殖,造成污染,所以消费者不要饮用散装奶。

        误区三:“乳饮料”当牛奶喝

        接受采访时,市民贾女士手中正拿着两袋刚给孩子买的“牛奶”。记者一看,她手中的奶是“乳饮料”而非“纯牛奶”。对此,贾女士表示一直不清楚二者有何区别,孩子爱喝,她就当成“牛奶”买,认为孩子天天喝奶是一件好事。

        专家指出,一些乳饮料或乳酸饮料,故意在包装上将“乳酸奶”、“牛奶”标识得大大的,而将“饮料”或“饮品”两个字缩小,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发生错觉。实际上,二者相差甚远,含乳饮料中牛奶的含量一般都很低,它的配料除了鲜牛奶以外,一般还有水、甜味剂、果味剂等,营养成分与纯牛奶差很大。

        港城牛奶市场硝烟弥漫

        近几年来,烟台奶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从市场上奶制品的种类来讲,就从最初单一的瓶装散奶和奶粉,逐渐发展出袋装奶、盒装奶,直至现在的酸奶、加钙奶、乳饮料、奶酪和奶片等等。

        目前,市场上液体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超高温消毒牛奶。采用135-137℃高温灭菌,将原料乳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超高温灭菌奶不需冷藏,常温下保质期少则30天,长达两、三个月,这种牛奶比较适于外出携带,以外地在烟销售的品牌为主;另一种是巴氏灭菌奶,本地厂家生产较多。消毒方法一般是在70-80℃瞬间灭菌,原料乳中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维生素基本无损,而且并没有百分之百地杀灭非致病菌,保质期一般为3天至7天,保存温度也较严格,不超过4℃。

        据烟台市畜牧局统计,截止2005年底,烟台市存栏奶牛7.5万头,牛奶产量达到26.4万吨。目前共有乳品加工企业十几个,其中年设计加工能力过万吨的企业有5家。目前,雀巢、光明、完达山等著名企业都在烟台建立了收奶点。

        虽然本地乳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但受生产规模、新产品研发、包装更新和宣传等限制,一直基本处于地产地销。在烟台市场上,面对蒙牛、伊利、光明等外地牛奶业巨头抢滩,大部分市场份额基本都被国内外乳品巨头企业和周边城市乳品企业所占领,而本地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记者走访烟台奶制品市场发现,外地奶的品种多、价位高,大多流向超市、商场,有的还自己建起专营店;本地奶品种相对少、价位较低,除几个较具实力的品牌外,多以街头奶摊销售为主。

        据介绍,烟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于奶牛的生长繁衍,同时盛产玉米、花生、小麦、地瓜,奶牛的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甚至外地奶业巨头频频来烟收奶。随着人们饮奶意识的逐步提高,市场消费空间也正不断扩大。然而,烟台本地至今无一家在省内、国内叫得响的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有关人士预计,2020年前,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有望达到每人每年40公斤,奶类总产量将居世界第3位,次于印度、美国,步入奶业大国的行业。这意味烟台牛奶市场未来存在巨大消费空间,新一轮激烈竞争正拉开序幕。

        采访中,许多牛奶企业和消费者呼吁,希望晨报能够搭建一个平台,形成相关部门、专家、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互动,通过名优企业展示,推荐放心品牌,普及科学饮奶知识,从而引导市民消费,让百姓明明白白饮奶,推动烟台乳品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