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奶业市场三招赢得稳定
    日期:2011-03-22 11:49  编辑: admin  来源: 新华网广东频道  查看:
    核心提示:广东奶业在三聚氰胺事件及其后的一系列事件中保持平稳发展,其中的规模化养殖、上下游一体化等经验,值得全国借鉴。

            继三聚氰胺事件和激素奶事件后,国内奶业再次遭受“皮革奶”传闻打击。尽管此传闻最终被证实为牵强附会的假新闻,但亦反映出国内民众对奶业的信任极其脆弱。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相关部委要求3月1日前重新审核乳制品企业资格,将有利于大型奶企做大规模,成为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的契机。广东奶业在三聚氰胺事件及其后的一系列事件中保持平稳发展,其中的规模化养殖、上下游一体化等经验,值得全国借鉴。

        一、小型分散化生产模式掣肘奶业

        近日,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引起公众极大关注。农业部迅速澄清,称去年没有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添加物质,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也有媒体指出,这则消息只不过是根据农业部2月12日要求检测水解蛋白的新闻而臆断得出。尽管如此,这起“皮革奶”新闻仍然引发公众恐慌,不少国人越境前往港澳抢购奶粉。

        广东省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三有认为,这反映出公众对国内奶业的信任危机仍没有完全恢复,自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已经成为“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另一方面,婴幼儿依赖奶粉作为食品,且免疫抵抗力弱,更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事实上,2008年后,国家已经对奶业进行数次整顿,亦处罚了部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乳制品的责任人。但三聚氰胺的阴影不散,“激素奶”“皮革奶”等事件相继发生,国内奶业的结构性弊病并未消除。

        陈三有表示,国内奶业产业链仍存在三大结构性问题。首先,最大的症结在于原料奶小型分散化的生产方式。100头以上的奶牛牧场的奶牛在2008年占总数不到20%,在2010年底将近30%,但与发达国家的集中度相距甚远。特别在北方草原地区,存在一些家庭散养模式,三到四头奶牛构成一个生产单位。无论是防疫卫生还是挤奶前后消毒,都存在很大问题,政府监督也难以到位。由于散养模式与下游议价能力低,利润率也低,导致奶牛的营养搭配粗糙,产出的奶难以满足国家的营养要求,一些奶农被迫掺假。

        其次,奶站这个中间环节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由于散养模式的广泛存在,在奶农和乳制品加工厂之间存在奶站,作为奶源的集散地。奶站增加了牛奶产业链长度,从而增大了潜在的风险,在保存、车辆运输等环节有可能出现问题。此外,奶站垄断了奶农的销售,使奶农必须依附奶站,利益经常受到侵占。在乳制品销售旺季时,奶站带头发起奶源争夺战,搅乱市场。

        再次,奶企产能严重过剩,加剧了乳制品销售旺季时候的奶源市场紊乱。根据东方艾格乳制品行业分析师陈连芳介绍,目前我国全年奶源供给量为3650万吨,而全部奶企的合计产能高达9000万吨。奶源严重供不应求,导致全行业处于奶源饥渴状态,纷纷采用各种方法争夺奶源,占据奶源这块竞争高地,包括一些自身不拥有奶源的小规模奶企,这为奶农和奶站的掺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广东奶业市场三招赢得稳定

        在奶业的一系列事件中,广东本地奶企却安然度过危机,燕塘、风行等当地龙头奶企还实现了销量上升。据广东奶业人士介绍,广东奶业施行多年的规模化养殖、订单生产、均衡检测指标等模式,确保了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首先,广东奶业的规模化水平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陈三有介绍,广东省100头以上奶牛场奶牛数占总数比重目前已经达到87%,远高于全国30%的水平。记者在风行奶业旗下的华美奶牛场看到,2400头奶牛集中饲养在大棚内,其中包括成母牛1400头。华美奶牛场经理刘辉放介绍,庞大的规模、高效的饲养模式,保证了奶牛场的生产效率。全国奶牛的年单产在4吨左右,该奶牛场的年单产达到了6吨。在饲料、人工价格不断上扬的通胀形势下,奶牛年单产在5吨以上才有可能盈利。

        刘辉放表示,为确保奶牛高产,奶牛场采取了多项措施。奶牛是来自美国的荷思坦奶牛,饲料则选用精料和粗料搭配,其中包括价格较高的进口苜蓿草和东北羊草。奶牛对高温特别敏感,到了夏季,奶牛场为奶牛搭建凉棚、吹风扇、喷水喷雾,提高了优越的环境。正因为如此,奶牛场所产原料奶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轻松达到3.1%,超过国家标准,不存在掺假的动机。在挤奶环节,华美奶牛场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由挤奶机贴上奶牛乳头,依靠负压将原料奶吸出,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储藏罐中。中间不存在人工环节,也减少了污染可能。事实上,广东地区的原料奶价格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其次,奶业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确保原料奶价格稳定,不会有太大波动。陈三有介绍,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广东乳制品加工厂与奶牛场上下一体,如风行拥有华美奶牛场和珠江奶牛场,燕塘拥有15个牧场。因此,广东不存在奶站这个中间环节。乳制品加工厂和奶牛场一年签订一次供货合同,谈妥一年的价格。如,今年华美与风行谈妥以4400元/吨的价格供应原料奶,比去年上调10%。价格签订后,一年之内不会受到旺季和淡季的影响。如果原料奶价格完全按照市场行情波动,淡季可能会有奶农倒奶的现象,旺季则受到奶源争夺诱导,可能会有掺杂作假行为。

        再次,广东采用了更为均衡的乳制品评估检测标准。刘辉放介绍,每年华美奶牛场有40%左右原料奶供应香港,因此对原料奶的检测体系受到香港标准影响,即除了国家强调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标准之外,另有冰点、非脂干物质等检测指标。这种更为平衡的评估检测体系保证了原料奶的营养平衡,也有利于纠正急功近利提高蛋白质含量的行为。

        三、奶业发展迎来洗牌契机

         全国奶业即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契机。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去年11月的要求,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将在今年3月1日前被重新审查发证,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将被关停。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国内将有一批资质欠缺的乳制品企业退出市场。但因此腾出的市场空间,将有益于大型乳制品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并购整合步伐,建立更加有序健康的奶业市场。

        广东省经信委近日对外公示了第一批19家和第二批16家通过审核的企业名单。陈三有表示,在广东51家被重新审核资质的奶企中,大约将有10多家预计将退出市场,占总数的20%左右。粤北的一家奶企曾告诉他,以后将把乳制品加工厂卖出,专心经营奶牛场。

        陈连芳表示,此番重新审核,对奶企的硬件和软件都有严格要求。不仅对乳制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设备有详细标准,在管理制度方面,还需符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预计如果严格执行,全国将有一半乳制品加工企业通不过。但由于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实际上淘汰比例将在20%左右。

        陈连芳认为,由于中国乳制品加工企业长期以来产能过剩,因此此次淘汰不会影响乳制品的终端供给。此轮过后,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奶企将得以避开小品牌干扰,更具优势,并在规模化生产方面更有积极作为。此外,奶源的争夺战也有望得到缓解。总体而言,国内奶业有望借此利好摆脱低端竞争格局,开发出更为多层次的产品,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