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乳品企业国际化寻路
    日期:2011-01-25 11:05  编辑: admin  来源: 北京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中国乳制品行业正在和时间赛跑,在外资乳业包围之前,通过在海外并购整合上市,完成产业布局。三聚氰胺事件后,外资品牌蜂拥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乳业销售遭遇“冰冻”,而“洋奶粉”的价格则是一路上涨。随着国内乳企逐渐恢复元气,国际化战略的开展,借道海外并购已成为收复失地的新战略。

        中国乳制品行业正在和时间赛跑,在外资乳业包围之前,通过在海外并购整合上市,完成产业布局。三聚氰胺事件后,外资品牌蜂拥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乳业销售遭遇“冰冻”,而“洋奶粉”的价格则是一路上涨。随着国内乳企逐渐恢复元气,国际化战略的开展,借道海外并购已成为收复失地的新战略。

        乳品企业采用海外并购的手段,打开了高利润之门,并可实现企业的快速升级。

        资本力量涌动

        “中国乳制品行业资本市场已经足够大,但现在国内市场基本上是进口奶粉的天下。要想不被外方控制,海外并购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可避免进口奶源提价带来的风险。”在业内专家王丁棉看来,中国乳业渐次进入世界乳业前列,但还不够强。而优质奶源的匮乏也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短板。

        事实上,中国乳业并不缺钱。自光明、蒙牛、伊利、三元上市之后,去年雅士利也进入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通过不同渠道在内地、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乳品企业已有十余家。而今年初,天友乳业又传出消息,力争明年在A股主板市场上市融资。

        据行业专家预测,去年四季度,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4.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和消费升级的推动,预计行业今年收入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

        海外并购揭幕

        资本的积累已经形成,乳业公司也顺势加速了扩张步伐。

        “就奶源建设而言,中国乳业海外并购,一方面拓展了优质奶源,另一方面为打入国际牛奶市场提供了便利。”一位光明乳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光明乳业在全面实现国际化战略上还将有所动作。

        去年7月18日,光明乳业以增资形式认购新西兰SynlaitMilk公司新增普通股2600多万股,并获得后者51%的股权。至此,光明乳业完成了国内乳企首笔海外并购。

        光明不过是国内乳企海外并购的缩影。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伊利有意出手海外奶源,目标是新西兰南岛一处生产基地。如果事成,将成为提出收购新西兰乳品基地的第一家国内企业。尽管此事被伊利否认,但国内企业争相收购海外乳品资产确将成为趋势。

        与此同时,雅士利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利钿也曾透露,希望今年在海外市场收购上有所动作。

        近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个案不断增加。王丁棉表示,乳品企业采用海外并购的手段,为企业打开了高利润之门,可实现企业的快速升级。而产品研发技术、奶源建设以及市场扩展等方面的逐渐国际化,将引领中国乳业在世界舞台上走得更远。

        觊觎奶源国际化

        据了解,虽然目前进口奶粉面临着涨价压力,但由于受惠于自由贸易协议,新西兰进口奶粉每吨成本比国产奶粉还便宜1000元,而能否在海外建立奶源基地,已成为国内乳企获得高质量的奶源,同时降低原奶采购成本的突围途径。

        中投证券分析师张镭认为,中国乳制品市场格局经历震荡后,伊利、蒙牛等公司均在有奶源优势的地区加大产能布局,借机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建立海外优质奶源基地,也将促进形成国际化的完整生产链。

        今年初,天友乳业就高调宣布,将斥资约3亿元,到新西兰建高端奶基地及生产线,主要生产百特最新高端奶。而在此前,娃哈哈已经在荷兰代工生产自己的中高端产品。

        为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雅士利在美国已经开始了奶粉代工产品的生产,也算是海外生产的一种尝试。

        王丁棉认为,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奶业生产国,可对于希望占据高端配方奶粉的国内乳企来说,建立海外奶源基地,从海外迂回销售,被认为是乳企快速发展的捷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