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奶业:发展之中看隐忧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农民日报  查看:
    核心提示: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将畜牧业确定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把奶业作为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扶持,全面推进。2006年全省荷斯坦及改良奶牛存栏224.49万头,奶类总产417万吨,均居全国第三位。奶牛养殖小区发展到745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1/3。全省乳制品产量212.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4.56%;销售收入160.09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5.38%;实现利润8.5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5.51%;均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现有取得国家生产许可证(QS)的乳品企业161家,日处理鲜奶能力1万余吨,实际加工量9000多吨。
        “目前,河北奶牛养殖户30%亏本,30%平本,40%盈利,虽然在这次奶业波动中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但是,切实保护奶农利益,促进奶业发展,也是迫在眉睫。”河北省农业厅厅长刘大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河北省奶业协会5月至6月份对该省奶业重点养殖地区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目前,该省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下降,奶农养牛积极性有所下降;加工企业欠缺科学布局,一些地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奶源基地建设不够、发展滞后;出现无序竞争等。
        刘大群指出,无论是大规模的奶牛养殖户还是小规模的散养户,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都是饲养成本上升、原奶价格偏低造成的比较效益过低。有的养殖户因为效益低下,为减少投入,少喂料、喂次料,进而造成产奶量低、奶质量差、繁殖率低、奶牛可利用寿命低,结果是效益更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玉米价格为每吨1550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40%;苜蓿干草每吨为1250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35%;青秸秆每吨为50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10%;而鲜奶收购价格并没有相应上调,基本保持在1.95元/公斤左右,导致饲养奶牛经济效益下滑。与此同时,河北奶牛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低,散养户占2/3,没有保险做后盾,抵御风险的能力低;没有建立奶农自身的合作组织,缺乏平等的谈判平台,在价格谈判中没有发言权。
        为防止出现“奶贱伤农”事件发生,河北省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宋恩华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6月27日,河北省农业厅代表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由省直有关厅局、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奶业协会、养殖户代表参加的“切实保护奶农利益、积极促进奶业健康发展”座谈会。河北省奶业协会、石家庄奶业协会联合三鹿集团、蒙牛乳业等8家乳品加工企业向全省同行发出了“切实保护奶农利益积极促进奶业发展”的倡议。倡议提出,强化沟通,建立科学有序的牛奶价格互动机制,灵活反映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状况,建立奶业上下游合力的利益调节机制和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牛奶价格的良性互动。
        刘大群提出,发起此次倡议的三鹿集团、蒙牛乳业等8家乳品企业原奶加工量占全省牛奶总产量的80%,有很强的代表性。为了保障牛奶这个乳品加工企业的源泉不枯竭,乳品加工企业要主动分忧,不限收拒收合格奶,不拖欠奶资,不压级压价,切实保护奶农的利益,稳固奶源基地;广大养殖户要通过转变饲养方式、推广科学饲喂技术、提高单产水平等方法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实现奶业发展中的双赢;各级奶业协会要强化服务,通过协调奶牛养殖户和龙头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举办奶牛饲养技术培训班、编写奶牛养殖科普手册等方法,提高奶牛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科学饲养意识;乳品企业要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全面反映奶业生产、销售和环境成本,善待同行,避免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恶性竞争,不搞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的恶性竞争,遵守公平竞争原则,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谋求共同发展,做大做强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