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总部调查:11万养牛户和1200座奶站重建产业链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理财周报  查看:
    核心提示:

      从呼和浩特往南四十多公里,即使没有人说,你也知道这里是蒙牛的所在地:和一路上建筑寥寥无几不一样的是,这里有成群的现代化工厂和新式建筑,更重要的是工厂对面各类店铺的招牌上都印有“只为优质生活”的蒙牛标签??甚至连药店也是如此。

        对于以营销见长的乳品企业来说,这并不显得夸张。即便在广告业并不发达的呼和浩特市,你也可以在几乎任何一个角落看到乳品企业的广告,如果不是蒙牛,那也会是伊利。但显然,更多的是蒙牛。

        然而,繁华的营销背后或许正折射出当前乳业产业链的种种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可能正是三聚氰胺事件的终极真相??当乳品企业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花费在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上的时候,长期对奶源建设的漠视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这和理财周报记者奔赴内蒙古调查后的结果相一致。

        王慧的挥泪大甩卖

        尽管控制着奶源,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经营奶站的王慧(化名)日子并不好过,她正准备挥泪大甩卖她的奶站。其实,王慧早年就想卖了,只不过三聚氰胺危机让她下定了决心。

        王慧是呼市人,早在世纪初期的那股奶牛热中,她就加入了奶站的大军。“前几年还不错,这几年差一点,一个月五、六千吧。”

        王慧的奶站占地面积好几亩,土地证齐全,设备齐全,外带两座牛圈,拥有100多头牛源,每天挤奶1吨多。

        奶站收取伊利的管理费。一般而言,乳业公司会根据奶质评为几个等级,每个等级不同的管理费,管理费标准一般维持在每千克0.2元左右。

        当初,她为了置办这套家当投入了超过40万元。大部分呼市人都记得王慧投资的那个年代??整个呼市都笼罩在养牛致富的神话当中。

        在因三聚氰胺造成的这场危机中,王慧至今仍感觉“有惊无恐”。“只有一天没收我们的奶,政府说要给我们补贴,第二天就又开始收了。”

        但对于三聚氰胺,王慧仍感恐惧。“伊利管理很严格,我们连水都不掺,刚开始做的时候有奶农掺水被我雇的那个小伙子抓住了,后来就不敢了,那个小伙子很厉害。”

        王慧只希望快速转手,由于危机的影响,她老公的期望卖价已经降到30万元了,“其实现在有人想买,但是不是给现金,如果给现金的话,价格还可以再商量。”

        一说到“小伙子很厉害”,王慧显然比较高兴。在前几年的呼市,“厉害不厉害”成为部分地区奶站经营的关键因素。

        “以前有的奶站负责人甚至是社会地痞,拿个棍子往路中间一站,看你往哪儿送奶。其实,这类行为有的和某些乳业公司抢奶源有关。你说,你不厉害能行吗?”一位业内人士说。

        实际上,尽管王慧并未有任何掺假行为,但是像她这样拥有某种社会地位或资金实力的奶站投资人从某种程度上具有掺假的优势??权力、背景都有可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点。

        实际上,奶站的盈利模式也给掺假者很大的诱惑??如果加上10%的水,收入就可以超过乳业公司给的管理费了。

        内蒙古当地的一位资深奶业人士承认造假的存在。

        该人士称,“内蒙和河北比较,可说是更隐秘、量更小、发展时间也较短。这种情况存在应该有三五年了,实际上内蒙人不会搞,他们是请来河北、山西的‘高人’搞的。前一段时间,新希望的人在中国奶协开会的时候,现场拿奶和三聚氰胺兑根本兑不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和原料配合。据我所知,奶站把门关上搞,他们自己还拿设备检测,这样自己知道调到什么程度了。”

        不过,王慧说,现在再出现掺假的可能性已经几乎没有,因为“旗里、乡里、伊利每天各出1个人进驻奶站三方监管。”

        按照伊利方面给理财周报记者的说法,进驻所属各奶源收购站和加工工厂的检测监管人员已经接近一万人。

        尽管如此,同行所犯的错误,还是让王慧坚定了甩卖的决心。

       
      离蒙牛最近的那个村庄

        相比于奶农,王慧的日子还是幸福的。

        10月8日下午1点,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公布营村,村子里很多人家都去收玉米了,六七十岁的老赵(化名)正斜坐在村口亮堂的地方,一句话都不说,静静地晒太阳,旁边的阴暗墙根附近,和他同龄的老王(化名)正在喂家养的黑白花牛啃玉米秆。

        公布营村是离蒙牛所在地最近的村庄,打车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到。村里到处可见黑白相间花色的奶牛,以及“收购老牛、淘汰牛”的广告,可见奶牛在村中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老赵并不养奶牛。谈及为什么不养奶牛,老赵只是狡黠地一笑,老王却过来接上了一句话,“不养牛就没得钱花,有钱花我也不养”。

        指着最健壮的那头奶牛,老王夹杂着一口方言说,“这头最好,一年也就是5000块。”记者没有听清楚,告诉他一头牛每年5000块的利润已经很不错了。他忙解释说,“5000块的收入,3000块的利润。”

        老王养的牛不多,按照这个说法每年能挣2万元左右,但是他显然并不满意,“你知道不,这些牛当初的买价都上万了,再说养牛可不是个好活,起早贪黑。这么养,还不如去打零工了。”

        老赵忙点头,“就是这个理。村里不是都有人要卖牛了吗?”

        按照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的介绍,呼和浩特市打一天零工可以拿70块钱工钱,一年工作300天就可以收入21000元,而打零工显然要比养牛清闲。“现在年产奶5吨以上的牛才能赚钱(赚钱指假设人工也算成本),而我们这的黑白奶牛平均产奶量4.5万吨。”

        问题是,因毒奶粉事件带来的倒奶事件已经给奶农带来了巨额损失。不养牛的老赵说,“成桶成桶的,哗啦哗啦的。”老王则似乎比较麻木,他不知道引起人体中毒的那种化学原料叫三聚氰胺,甚至连掺水的事情他都说不知道,“人家奶站关起门来做什么谁知道。”老赵似乎并不忌讳,“我就看见奶站的人成桶往奶车上加河里的水。”

        公布营村有两座奶站,最近的一座就在村口的大路边上。顺着几乎由牛屎堆成的煤渣路可以直接来到奶站的大门口,由于毒奶粉事件的影响,奶站收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窗户上贴着“关于拒绝交售含抗生素奶的通知”,落款是9月28日。由于收奶时间是每天早5点晚5点,奶站里空无一人。尽管大门紧闭,外人完全可以经由破碎的窗户钻进去,挤奶设备就在屋里摆放着。

        一到5点,蒙牛的工作人员和奶站的人就会出现为村里的奶牛挤奶,然后运送到不远的现代化工厂。只不过,如今,随着要求的提高,奶农的奶将更难通过检测。

        那达木德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内蒙的情况已经根本性好转,90%的奶都会收购,倒奶现象已经很少,这10%是因为不合格,现在要逼着奶农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质量。”

        蒙牛也已经加强了监控力度。蒙牛副总裁赵元花对理财周报记者说:“我们已经采取了应急措施,力求做到盯站、盯车、盯罐,我们必须保证奶源的安全。我们还要在奶站、奶车上安装摄像头。”

        重提奶源建设

        根据2007年年底的数据,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类似老王这样的奶牛养殖户达到11万户,同时整个呼市类似王慧这样奶站有1200座,正是这些简陋的“小工场”式奶站以及以户为单位的养牛大军,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化最好”的乳品业的坚强基础。

        一直以来,乳品企业只顾在市场的最前方拼杀,争取市场份额,挤压竞争对手,却对后方奶源问题缺乏足够关注。

        过去10年,蒙牛、伊利等乳制品企业,在奶源建设的投入上最多在3亿元左右,而在营销和生产基地的投入上,两家企业均达到了百亿以上。

        其实,伊利等企业最早都是自建奶站的,但是随着终端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蒙牛的强势挤迫,伊利等企业开始放弃对奶站的控制,因为不建奶站成本将更为低廉,光明乳业甚至在上市前因奶站资产质量一般剥离了奶站业务。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兆林认为,这正是乳业取得这种快速增长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中国人可以每天都喝到奶了,但是目前的问题是我们要喝好奶。如果奶站是自己的,根本没有掺假的动机。现在的奶站是缺乏有效组织的单个个体,除了一部分奶源企业由乳品公司监管之外,多数是个体户,他们素质参差不齐,其中蕴含巨大风险。”

        而对于现有的奶农养殖,李兆林也颇有微辞,“奶农、奶站、乳品公司这个产业链条中,最复杂的就是养牛了,但是我们把这块交给了没有受过训练的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民来做,而乳品生产,由于有了国外新型生产设备的支撑,其实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我们却把他交给社会的精英企业家阶层。”

        针对此,李兆林的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四年前推出的奶联社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奶联社吸纳奶农现有的奶牛以入股分红等几种模式入社,实现新型规模化养殖,从而实现更高收益。

        “因为我们设备、技术、理念更先进,蛋白质、脂肪、肝物质等营养含量比一般奶牛要高,常规监测的细菌指数也达到国际标准,每毫升不超过50000个单位,而我们国家的牛奶一般都是4、50万个,远远超过国际标准。”

        目前,奶联社正在和包括深圳创新投资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谈判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我们现在的资产已近有1个亿了,我们希望未来三年做到100个牧场、10万头奶头,这大概需要15至16个亿资金。很多人对我们感兴趣。”李兆林说。

        蒙牛、伊利也正试图改变这一“重市场、轻牧场”的现状。赵元花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蒙牛正在准备托管为其供奶的奶站,以后不是蒙牛托管的奶站,蒙牛就不要其供应奶源了。除此之外,蒙牛也将加强牧场的建设,其中正在积极筹建的牧场有10多个,投入使用的合作牧场有7个。伊利相关人士也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在未来的5到10年间,伊利将每年投入数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以奶牛养殖、奶源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更新升级工作。

        而政府方面也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有媒体报道显示,农业部门正在推动奶站转制。具体措施有三点:一是鼓励企业收购奶站,并对收购成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二是协调企业租赁奶站,奶站产权不变,管理权归企业;三是扶持企业自建奶站。

        实际上,估计此政策完全实施尚需时日。很少有人料到,曾经为乳业快速发展贡献巨大的奶站会差点成为乳业的索命鬼,曾经是包袱的自建奶站可能会成为未来乳业竞争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