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持续打造规模化奶源基地奠定长期发展优势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搜狐  查看:
    核心提示:

      伊利集团日前向媒体表示,09年1月,伊利相关产品市场销量大幅回升,总营业额甚至超过2008年1月同期水平。伊利产品销量的大幅回升表明伊利集团通过尽半年的努力已经成功克服乳业危机事件的影响,通过确保产品质量、完善奶源基地等长效措施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伊利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未来的乳业格局,伊利表示,中国应该尽快打造与先进硬件设备相匹配的奶源基地,改变对散养奶源无法全程监控的现状,实现集中化规模化奶源基地建设。集中资源、规模化经营是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日前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第四点提出“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一政策规划为伊利等中国乳品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

        乳品行业是的产业结构鲜明,制约关系明显。提高产业集中度,进行乳业规模化发展的战略必须在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中国乳业加紧建立规模化的现代奶源基地,打造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上游产业链。作为中国乳业代表的伊利集团不仅具备世界一流的乳品加工技术、生产能力而且正在全面打造规模化的奶源基地,全面解决优质奶源供给不足的缺陷,确保企业乃至乳业长期发展。

        据了解,2006年至2008年,伊利在内蒙古自治区已投资27亿元自建或合建牧场。与此同时,伊利还全力推广“奶联社”这一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中国现实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曾表示:“我们在推进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的牧场园区还有奶联社等等这些不同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的同时,更要大力扶持奶联社工作的建设。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对奶源自控的力度,也从根本上保障了原奶的健康放心的原奶供应。到今年年底将有20个新的奶联社投入使用。”

        “奶联社”这种模式就是将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这种模式将奶农、奶站和乳制品企业的利益相互联系,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作为弱势的奶农的抗风险能力。奶农在这种模式下,先是以奶牛入股奶联社,将奶牛放置于奶联社中由企业派专人饲养,专业饲养人员的努力可使整体的养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这样不但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效果,提高了原奶产量和质量,为乳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奶联社”的模式中奶农会在生产后期根据入股情况得到分红,奶农和企业的利益就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既根本上确保了奶源安全,也有力的保证了奶农的合法利益,避免因为价格波动而出现奶农忍痛倒奶、杀牛等极端情况的再现。

        因此,奶联社模式既给奶农套上了安全生产的紧箍咒,同时也给奶农带来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更稳定的经济利益。随着更多乳品企业像伊利一样推广奶农-乳企和谐关系,互相支持、稳定的利益格局,将有力的推动平衡、健康的产业链条的形成,全面提升企业、行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重现。

        目前,伊利集团通过战略布局已经在我国6大黄金奶源带:内蒙古奶源带、东北奶源带、河北奶源带、新疆奶源带、四川奶源带、济南奶源带建立了来源基地,获得了稳定可靠的优质奶源保证。未来5到10年间,伊利每年都将投入重资,用于奶源现代化建设的更新升级,确保最安全、最放心的原奶供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和伊利一起实现对奶源的全面控制,遏制中国乳业发展的瓶颈将被突破,安全的隐患将会彻底消除。规模化、现代化的奶源基地不仅能够为伊利带来优质安全的原奶供应,同时在节约成本,理顺产业关系方面会有明显的成效,从产业链的上游为伊利长期的发展奠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