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有钱人的游戏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新食品  查看:
    核心提示:

      资本,中国乳业大戏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这个词。纵观其发展的若干年间,资本之手一直在用它特有的力量左右着中国乳业。而在2007年,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经历了价格战、涨价、降价、并购等一系列风波之后,国内的乳品企业由最初的5000多家迅速变为了如今的不足2000家,市场开始朝着那些实力较强、品牌优势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的大企业集中,这种趋势在2007年更是得到了彰显。

          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的带动下,上市融资成为了区域性乳业品牌求生存的重要途径。在完达山、太子奶、夏进、皇氏等多家乳企不约而同启动上市计划后,近日三鹿集团也高调公布了准备明年冲刺国内A股的计划。

          上市融资??二线乳企逐鹿资本

          近日,三鹿集团副总裁张振岭对外宣布全面升级集团旗下18款产品,并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将其高端奶粉的比例从目前的10%提升至20%到30%,5年内投资30亿元,进行乳品项目建设和企业并购。与此同时,张振岭还透露,合资公司计划明年在国内A股市场登陆。

          早在2005年12月,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就曾以8.64亿元人民币巨资注入三鹿集团,占有其43%的股权。2006年6月,新合资公司正式开始运营。在启动仪式上,三鹿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表示,“要立即进行合资公司IPO(新股发行)工作,争取合资公司股票早日公开发行上市,进一步扩大三鹿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融资能力。”这句话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明显透露出了三鹿的焦急心情”。有消息称,此次上市实际上也是三鹿与恒天然合资的交换条件之一。

          尽管三鹿的传统优势是奶粉,然而近年来,其明显加大了对乳业市场其他领域的开发力度。从2005年起,三鹿的销售收入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了光明,仅次于伊利和蒙牛。按照集团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三鹿“要确保配方奶粉、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料进入前三位。”

          据悉,目前三鹿集团已成立专门小组负责推进上市计划,相关材料已向上级报批,张振岭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关键就是看有关部门的审批进展,我们当然希望越快越好。”

          事实上,不仅仅是三鹿,同处乳业第二阵营的太子奶、完达山、夏进乳业都启动了上市计划。

          不久前,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清泉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已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模式运作,预计将在2009年第一季度挂牌上市。9月,上市计划曾经一度停滞不前的太子奶宣布,将按照产业链对旗下采购业务、制造业、营销网络等资产进行划分,计划三年内将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在香港、美国和国内A股上市。此外,背靠新华百货、物美,随后又引入欧洲瑞寰基金的夏进乳业也宣布将海外上市作为5年内的目标。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筹备上市的大大小小的乳品企业约有十几家,“随着乳业竞争格局的改变,资本的力量越来越明显,国内乳品企业将出现一轮上市高潮。”

          有钱,才能玩转乳业

          近年来,乳品行业的毛利润受持续价格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而持续走低。有数据显示,2007年乳品行业整体利润就将因成本上涨而下降0.5个百分点,全行业40%以上的区域乳品企业遭遇亏损。

          对于众多二线乳企来说,“地缘优势”一直是它们手中最大的王牌,然而在这场由资本掀起的狂潮下,乳品行业已经进入了“拖垮一家是一家”的拉锯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地缘优势已经越来越弱。目前,摆在大多数二线品牌面前最大的尴尬是:这些企业不像小企业那样可以随时灵活应变进行转型,虽然也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却没有一线品牌大企业那样雄厚的资金和实力去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事实上,对于资本对国内乳企的巨大推力,蒙牛做了最好的注解。

          2002年,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和英联投资对成立仅三年的蒙牛进行首轮2600万美元投资,一年后又以可换股债券形式,再次注资3500万美元。而后,蒙牛以创乳业历史纪录的高市盈率在香港上市挂牌,并与摩根斯坦利签署2006年实现150亿元销售收入的对赌协议。蒙牛当时的意图很明确:借助资本力量,坐收中国乳业市场的丰厚利润,强大的资本力量和财力后援,可以让蒙牛得到所需要的市场战斗物资。因此,蒙牛迅速成长为国内乳业的巨头,2007年上半年,蒙牛销售收入率先突破了100亿元。

          此外,作为最早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乳品企业,伊利依靠在股票市场募集的强大资金,上市11年来,行业龙头地位始终无人撼动。

          不可否认的是,资金方面的充裕,让伊利、蒙牛、光明,拥有了业内其他诸多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无论在并购、扩建,还是产品研发、升级,还是宣传方面,都可以游刃有余。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已经占据了中国乳业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乳业进入资本较量期

          王丁棉指出,2007年是乳业竞争的一个拐点,国内乳业竞争的焦点走向了资本市场。未来几年内,国内乳业将呈现资本决定市场的格局。

          事实上,今年乳业市场发生的几件大事,都与资本有关。今年7月,乳业巨头们联手推行的“禁赠令”,就可以看成是新竞争时代的一个试点。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禁赠令”推行的最终结果如何,它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巨头企业联手的一次宣战,其目的是加速行业整合速度。“禁赠令”的背后就是资本竞争。因为只有拥有足够实力和“家底”的企业,才可能参与“禁赠”,也才能在“禁赠”的同时不会丧失自己的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一向以价格战著称的乳业,如果将来不打价格战,那么市场优势无疑将越来越朝着巨头靠拢。正所谓“强者愈强”,那些品牌认知度强、企业实力大的企业,无疑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资本的带动下,巨头们的快速发展,无形中提高了行业的竞争门槛。近年来,凭借在股票市场募集的强大资金,伊利、蒙牛、光明已经将这场资本的竞争推向了一个高度。

          自2005年郑州回奶事件后,从2005 年第4 季度开始,光明的营销费用率就再也没有下过25%,就在今年的2 季度,光明的营销费用甚至达到了30%;伊利自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短短2年半的时间内,至少需要投入六七个亿,其推行的“织网计划”也先后投入了大约35亿元;此外,蒙牛赞助“超级女声”、积极开展“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活动等,也均是天价投入。

          可见,新一轮的竞争很直白地说明一个事实??只有有钱,才能玩转乳业。

          有关人士指出,未来2到3年内,国内乳品行业的产业整合将会完成,“届时,市场和优势资源将进一步集中,一、二线品牌之间差距将迅速拉大。”因此,尽快上市融资就成为了区域性乳品企业求得生存的一种重要途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市融资固然是乳品企业当前竞争的法宝,但是不难发现,除了已经成功上市的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外,国内乳品企业上市之路并不顺利。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上市对乳品企业本身要求颇高,目前二线甚至三线乳品企业上市困难主要在于其自身发展实力有限。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二线乳品企业都明显缺乏市场后劲,尤其在伊利、蒙牛等巨头的猛烈进攻下,不少乳品企业都发展艰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二线乳企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