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福建乳业发展方向与策略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食品产业网  查看:
    核心提示: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福建乳业究竟要向哪个方向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区域型乳品企业节节败退,曾经有人预言:区域型乳品企业将被国内的大型乳品企业兼并,最后中国的乳业市场必定形成垄断。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区域型乳品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关键是要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福建省乳业生产区域分布集中,优势产区明显;主要分布在南平、莆田、福州和泉州4个设区市。5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占全省奶牛存栏的60%。乳牛养殖逐步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养殖转变;乳牛生产现代化水平高,规模养殖场基本解决了青贮饲料问题,1 000头以上的乳牛场基本采用散栏式饲养,有12个牛场采用全混日粮(简称TMR)饲养新技术,挤乳方式也由手工挤乳向机器挤乳转变,有13个场采用国际先进的韦斯伐利亚48位挤乳台挤乳,3个场采用鱼骨式挤乳台挤乳,全省机械化挤乳达60%以上。福建省乳牛业产业化水平在畜牧业中是最高的,全省共有11个主要乳品加工企业,处理鲜乳能力可达600多吨。生鲜牛乳的卫生质量较好,长富的每毫升生鲜牛乳微生物菌落数低于5万个,原料乳的卫生指标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先进国家的标准。

          促进福建奶业持续发展,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奶业发展全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奶业布局结构,强化奶源基地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和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和质量,大力提高奶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奶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奶制品消费需求,全面促进产业快速升级,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奶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福建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奶业的发展,应该根据国务院奶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及福建省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要使产业结构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调整,把发展奶业作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照搬和低层次重复建设,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奶农改进饲养管理,给予奶产业倾斜政策,扶持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全省奶业大发展;鼓励企业通过中外合资、合作、资本市场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采取积极的政策导向,对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列入省工业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给予贷款贴息,并积极策划上报?批具有竞争力的大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抓紧制定科学合理的全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要完善和落实奶牛养殖风险基金等扶持政策,兑现政府的承诺,直接补偿养殖户,减少养殖户损失,缓减信用社信贷压力;要出面协调乳业公司,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制定鲜奶的收购价格;同时出台优惠措施,引进和鼓励当地发展奶品加工企业,打破销售渠道单一对奶牛养殖形成的制约;要因地制宜建立福建乳业风险基金。

          2  扶持龙头,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

          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是农业经济内在的客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奶业更不例外。培育奶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奶产业化的关键。要增强奶业的竞争力,就应该加快奶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支持奶业龙头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奶制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奶源基地为依托,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建立健全利益机制,充分调动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有机联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辐射面。福建奶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有迅速把奶业做强做大,多培植一些像长富这样的龙头企业,走强强联合,战略重组的道路,迅速壮大企业规模,以尽快提升企业竞争力,塑造民族品牌,才能与国外乳业巨头相抗衡,才能带动福建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培植壮大乳业加工企业,提高乳业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加工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采取多种形式,与乳农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乳农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3 加快我省奶牛养殖的规模化进程

          规模化养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是经营方式和方向,还是养殖内涵和外延,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加速了中国乳业质变的这一进程,与国际接轨的时间可能会由原来的一二十年缩短为3-5年。

          奶牛规模化养殖是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特点和要求,奶牛饲养数量达到一定范围。便于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机械化操作.利于新技术的引进和运用的一种养殖方式。奶牛规模化养殖伴随着标准化和集约化,是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第一,品种改良依靠的是优良品种和技术成果;第二,全混合日粮的应用,依靠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发展;第三,繁殖技术规范化,靠动物繁殖理论和繁殖技术的进步;第四,饲养管理模式化,依赖于奶牛生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第五,环境控制科学化,需要牛场设计与奶牛生物学特性的有机结合;第六,疫病防治程序化,依赖于高效疫苗的研制和特效药物的开发等等。奶牛养殖的规模化趋势标志着我国奶业正在从过去的扩张型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模式过度,有利于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

          奶牛的规模化养殖,并不是传统家庭小规模牛场在养殖数量上的简单扩大,它包括来自技术、管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

          4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奶业发展中也是如此。目前福建奶业对科技的依存度低,是奶业以及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奶业产业发展水平是福建奶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支持奶业科研、教学单位与育种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培育科研开发和品种创新主体,提高种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引进的荷斯坦和娟姗良种奶牛,加速福建奶牛品种改良和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制种和供种能力。实现奶业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优化奶牛品种结构,提高奶牛整体质量;二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全面提高奶农的科学饲养水平;三要加强奶牛免疫和疫病防治,完善四级防疫体系;四要建立奶品质量标准与检测制度。

          总之,在福建奶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走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奶业产加销全过程的科技含量。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调控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需要,合理规划奶业产加销区域布局,切实优化奶畜结构。优化奶制品结构,打造民族品牌,全面提高福建奶业的国内外竞争力。积极推进产业化步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努力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有效联结机制。重视并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不断增强奶业发展后劲。坚持走奶业振兴、生态和谐的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奶业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福建奶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