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与洋品牌争雄:谁说不可能?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轻工业网  查看:
    核心提示:

      如果说国人是“迷信”洋品牌,恐怕并不是人人都认同的事,消费者追捧的其实是质量与对洋品牌的信任,严重一点说,实际上就是对国内品牌的失去信心。

          在国内洋品牌奶粉盛行的今天,也有许多披着洋外衣的“假洋鬼子”在其中浑水摸鱼。比如说施恩奶粉所宣称的“100%进口奶源”遭到公众质疑之后,先是解释,但在被媒体披露施恩并不是美国公司之后,终于面对现实的施恩董事会做出回应并向媒体发布重要声明:“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同样,澳优乳业因其“身份”是洋是中也遭遇下架危机。

          事情为什么总会以这样离奇的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披上洋外衣之后的利益获取因素显然至关重要,国内某些企业在国外设立离岸公司,然后产品在国外贴牌生产再进口国内,由此“洋品牌”就完成了一个变身。消费者是不知情的,他们所信赖的品牌是真是伪,如果不是媒体曝光,相信单凭消费者的能力是很难判断奶粉究竟是国产品牌还是假洋鬼子。而一些假洋鬼子针对消费者“迷信”洋品牌的特点,采取模糊的宣传策略,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而消费者自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对于国产品牌的信任一落千丈,从而也使得洋品牌迅速占领市场,也使得一些貌似洋品牌实则贴牌生产的奶粉有了生存的空间。

          那么这些假洋鬼子为什么会甘愿身披洋品牌外衣,而拿企业诚信问题不当一回事儿?实际上还是暴露出充假洋鬼子的利益要远远高于国产品牌的事实来。一些企业并不想着要从自身质量源头抓起,把基础夯实,而是把一些歪脑筋放在如何快速获取更大的既得利润上来,如果以企业的此种逻辑来观察,那么这些假洋鬼子是从来不会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考量之中的,否则何来欺瞒之事?

          是不是洋品牌主导了高端奶粉的定价权,想涨价就涨价,这个问题有待探讨,相信此种声音对于涨价的洋品牌而言首先是不认可的。问题是那些洋品牌随之不约而同地纷纷涨价,这一现象就颇使人感慨。这固然是市场需求所至,一些消费者认知与消费能力不同使洋奶粉这一消费空间并不会因涨价因素发生显著变化,但洋奶粉默契的“集体行为”还是从侧面证明质量乃产品关键的问题。涨不涨价的定价权或许不太重要,重要的仍然是产品质量,不能说这不是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奶粉之时选择洋品牌的重要原因。

          洋品牌实际上也同样会遭遇质量问题,比如惠氏,也曾经面临因食用该品牌奶粉导致婴幼儿结石的质疑。多美滋这一在国内消费者眼中质量保证的洋品牌,刚因年初发生的“结石门”事件陷入信任危机,现在又被发现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过量添加“麦芽糊精”。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遭遇危机的洋品牌总能够以各种方式过关。

          种种过去及现时发生的事实或可说明,实际上消费者是期望有一些国产品牌的奶粉能够正面应对洋品牌的攻势,也能够在高端奶粉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位置,没有完全证据可以支持价格高了质量就会高的逻辑。事实上一些国产奶粉品牌在质量方面完全可以与洋品牌相提并论。消费者的信赖洋品牌归根到底是信任产品质量,而面对高端奶粉市场的利润与巨大的市场空间,国产奶粉高端品牌的出现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之后,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不是很困难。

          在此前提之下,国产奶粉与洋品牌争雄,谁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