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奶业当前态势与存在问题纵论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广东省奶业协会  查看:
    核心提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奶业也随即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广东奶业同样也有惊人的发展,奶牛存栏数、牛奶总产量、奶品加工总量、以及牛奶人年均消费量都有较大的增幅,人年均消费量近几年来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的增幅都在20%以上。广东自产牛奶,占全国总量约0.8%左右,但牛奶消费却占全国总量的7%。市场优势,是广东奶业最大的特点和最大优势。广东的牛奶消费这几年来一直处于旺盛发展势头,正是这一点,才引得了国内外的奶业同行密切关注和专门的市场研究。由于广东市场全方位对外放开,故引来了众多品牌的云集上市。广州市场,已成为奶品商家的必争之地。众多品牌的进入,一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又催促了广东奶品市场更成熟地发展。在奶品市场的培育过程中,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且这种竞争,已显示出越来越趋向白热化。在激烈的市场竟争和全国大办奶业的这一背景下,发展中的广东奶业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自己有哪些优势和特点?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最大的瓶颈又是什么?还有哪些资源还可供再开发和利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我们深刻地去思考。对发展中的广东奶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今年七、八月份发生的云燕结核奶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压力以及奶品消费不信任危机,好在最后还是一一给我们化解了。困难,是可以得到克服的,问题,也总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这叫做办法总比问题多。对广东奶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一方面不能等娴视之,更不能惊慌失措。我们更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下面,笔者就广东奶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和存在的几个相关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 对当前广东奶业发展态势的基本评价
        众所周知,今年七月中旬,广东奶业发生了一起云燕结核奶事件。而这一事件,是在非典刚结束不久发生的,非典已让人们的神经处于极度紧张状态。非典刚过又遇结核奶,人们的恐慌症又复发了,甚至几乎到达了谈奶色变的程度,人们对广东的牛奶产生了不信任。酷夏中发生的结核奶事件,使广东奶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人们对牛奶消费的热情,一下子被冷却下来,牛奶消费迅速下滑,新闻媒体也乘机向广东奶业施予巨大舆论压力,一些企业的正常的促销活动被迫取消,上门订奶送奶业务一时也受到冷落,还有一些企业担心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此时此刻,更是雨季逢屋漏,伊利、蒙牛、三元、光明、长富、均谣、娃哈哈等外来八国联军兵团,夹云燕结核奶事件,大举南下围攻广东奶品。要不是省、市奶协汇同全省奶企冷静应对和团结协同作战,也许,广东奶企的市场阵地,会丢失得更多。云燕事件对广东的牛奶消费打出,足足长达1个半月,这期间,全省的牛奶消费总量大约下降了10%-15%左右。时至8月底时,全省的牛奶消费才开始复苏。云燕事件,对广东的奶品市场打击,是沉重的。如果不是受这次事件的影响,广东的今年牛奶消费,将会创历史最高水平。因为,在今年的上半年非典时期,广东的牛奶消费有近40%增幅的业绩。今年上半年非典时期,对家禽业、饮食业来说,简直是至命的打出,整个市道一落千丈,十分萧条。但对牛奶市场而言,则没有丝毫影响,反而大大地刺激了牛奶的消费。特别是木爪奶、酸牛奶,以及活性益生菌产品益力多等产品,甚为抢手,广东燕塘、广州达能、广州益力多等这些生产企业日开三班,亦为供不应求。这一时期,这一类牛奶产品的销售,几乎达到了劲销的程质,究其原因,也许与医学营养专家呼吁广大市民多饮这一类牛奶可以帮肋人们提高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对患非典的康复病员,医生、专家们也告诫他们,在每天的饮食结构中,不能少饮1斤的牛奶。牛奶在非典期间,一时成了热销产品。广东奶业界为感谢医学界的支持,曾给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近20家重点收治非典病人医院的白衣战士送去六千多箱牛奶,以示慰问。说实话,广东奶业在抗非典这一场战斗中,是打了一次大胜仗的。在云燕结核奶事件中,也是经得严俊考验的。
        在广东奶牛生产方面,虽在两病的净化过程中,主动淘汰而减少了近千头,但总存烂量,依然会比去年有所增加。广州的市内奶牛搬迁计划,进行得较为顺利,至10月底止,市内奶牛的搬迁率,已完成90%。一些奶农户,还乘这次大搬迁的机会,实行几户合并,股份合作经营,或者将牛群扩大好几倍,实行规模经营。目前,尚有5~6个500头以上的大中型奶牛场正在从化、增城、清远、英德等地加速建设。这些新牛场一旦建好,随即扩充牛群。预计,今年广东的奶牛存栏,会比上一年有15%的增长。牛奶总产量亦比上一年有同样比率的增长。
        在牛奶市场竟争方面,今年外地品牌进入广东市场的新军,是福建的长富。长富奶的入穗势头猛烈,广告遍及羊城,电视广告、报刊广告、车站灯箱广告、公共汽车流动广告,可谓立体广告齐轰滥炸,兼之半价相送和免费试饮等狂销、倾销手段,一时间,把广州牛奶市场震撼得风起浪翻。一时间,它又成为广东奶企又一新的研究对象。依我看,长富牛奶,这次强攻广州市场,它是迫于它的奶源生产过剩而产品滞销的压力而寻求开拓新市场的一个举措。据说,长富这次南下攻城的策略,是要市场而不要利润。其实,长富人对广州市场的属性特征并没有完全摸透,广州市民的消费,己经显得相当成熟和理智,他们不会轻意地接受一个陌生的品牌。在他们的消费理念中,便宜没好货,这一警句,他们还是时常醒觉的。也许,长富这次长驱杀入广东,以愿如偿是难于达到,搞得不好,还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拆兵。从近几个月来的销售情况看来,市民对长富奶的认可度,很是一般化,免费赠饮白送也枉然。己在广州市场站稳脚跟的伊利、蒙牛等草原概念牛奶,仍然在广东的UHT奶品市场占主导地位,几乎瓜分了广东液态奶UHT奶市场的一半份额。但是,消费者当中,也有少许的人已察觉到香浓牛奶并不是来自纯天然的大草原牛奶,而对大草原概念的牛奶开始疏远了。打草原概念奶的品牌,目前在广州上市的,至少有6~7个,其中包括伊利、蒙牛、蒙兴、牛妈妈、奈河等。广州市2002年的人年均牛奶消费水平已达到25公斤(液态奶),预计今年的人均消费水平将会突破30公斤。
        在广东的牛奶消费市场中,还有一个新近才培育开发出来的学生奶新市场。就全国学生奶市场而言,自年初辽宁海城豆奶中毒事件后,内地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好几个城市都在叫停,使这一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民心工程受市场经济和传统的保守思想的严重挑战。在全国批准的48家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中,只有不到30家的定点生产企业在组织生产学生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广实施该项计划已经有二、三年了,但在2亿多的学生中,只有200余万的学生在饮用,饮用率约占1%。广东的学生奶推广工作,己走在全国的前沿,从如下几个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风景广东这边独好。目前全省已有近十个地区实施了该项计划,学生奶进入校园己饮用的学生超过60万,且推广范围在不断扩大,广东的学生奶推广工作并未受到海城豆奶中毒事件、非典和云燕事件的影响。为逐步转入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从2003年7月1日起,广州市人民政府宣布取消了学生奶的0.30元财政补贴。政府的这一物价举措,并未影响到学生奶的饮用人数,相反,价格调整和放开供应后,饮用人数反倒增多。目前,全省的学生奶推广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广东成功的推广经验,得到了国家学生奶办公室的肯定,也赢得了湖南、河北、贵州等兄弟省、市同行的来访和借鉴学习。9月下旬,桂州的贵阳市政府就专门组织该市学生奶考察团前来广州考察学习和取经。广东的学生饮用奶推广工作,应该是目前为止,在全国近30个推广城市中其成绩取得最好的一个。广东的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实施校园和学生奶办公室均表示,他们仍决心一如继往把学生奶推广下去,为强壮下一代做出贡献。

        二、零距离价格,是创新还是拢乱市场秩序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大量的低价洋奶粉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奶品市场竞争已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市场大背景下,一些奶品企业为了进一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和无奈地互相打起价格战来。今年的牛奶价格战比去年更为激烈,密度更大,范围更广,降幅更大。前一时期,内地一些厂家还采用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手法搞垄断。例如,花线买断零售商的摆卖权,对终端销售渠道实行封锁和阻击。价格战,在一些城市(例如成都等)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在广州,小规模、小范围、中轻程度的价格战,也偶有发生。近日在广州的一些超市,上海光明、伊利、蒙牛等品牌的利乐包1升大包装牛奶就有大幅的降价。上海光明的特浓奶由每盒8元降至4.7元,蒙牛纯牛奶由6.5元降至4.9元,伊利纯牛奶由5.9元降至4.8元。这种大幅度的降价,实质上,就是在打价格战。除此之外,在广州市场,还有一些人竟然打出了零距离价格的口号来进行扰乱市场秩序。所谓零距离售价,是由一个猎头联系组织几家生产厂家以接近生产成本价的价格,实行超低价格抛售。这种售价,往住比正常的市场售价要少一半左右。例如,220毫升的瓶装鲜奶、酸奶,其它厂家在商场或送奶上门的零售价是2.10~2.30元/瓶,而他们的零距离售仿只卖1.00元。这售价,应该说已达到了厂家的最低生产成本低线。一些生产厂家以每瓶每盒在0.80~0.95元的批发价交给这些专卖店去销售,这么低的成本价,质量是否有保证?是否使用还原奶来充当?消费者已对此表示怀疑。据悉,温氏、金鼎、凤凰、强兴、吉姆、阳光等品牌都曾在一定的时期内为零距离价格提供货源。我个人认为,在广州市场玩这种零距离价格,简直是在进行市场扰乱,这种后院起火的行为,对培育广州市场极为不利。我相信,这种有违市场价格规律的短见行为,是不会有多大生命力的,最终它只能落得昙花一现和好景不长的后果。在此,我呼吁所有正当做生意的乳品企业,要共同抵制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大家要让它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这种销售方式是否属于变相降价或者是另一种价格战?大家可以通过分折,然后去找出答案。其实,打价格战,对那一家生产企业来说,都不可能从中获得多大的利益。
        三、恶意消费,不容迁就
        在最近的一个时期里,大家都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好几宗因用错旧瓶盖、饮奶饮出消毒液、牛奶瓶中见有虫子、提早打上生产日期、和牛奶变质等的牛奶消费索赔事件,甚至有一些个案还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一杯牛奶索赔10万元的事,就发生在9月的中旬。从最近一个时期所发生的几宗牛奶消费投诉索赔事件来看,其中包含着许多恶意消费的成分。例如,9月份中有一消费者诉称发现吉姆酸牛奶中有蛆虫,并将酸牛奶中的几条蛆虫拍照放大,然后向厂家提出索赔10万元。厂家派员与其交涉和现场查验,发现牛奶瓶盖已被打开,认为有人为因素嫌疑,不同意支付赔偿金。但为了息事宁人,答应向他免费供应一年的牛奶。而这个消费者拒绝了厂家的处理办法。然后就带威胁的语气说:"不给赔就将事情闹大,并将照片提供给报社暴光,看你今后怎么样做生意"。经一再交涉,这个消费者才将索赔金从10万降至5万,最后又从5万降至3万。此类事情在最近三至五个月当中,己经发生了二、三起。我个人认为,这是带有明显的勒索性质的恶意消费行为。再如,经南方电视和城市话题播放出来的饮牛奶饮出消毒液把肠子烧坏的事件,当事人是一个牛奶经销商,生产厂家在牛奶样品瓶中错装消毒水的事,是发生在一个多日前的事,且厂家一经发现,便立即组织人力将其全部回收。为什么这位身为牛奶经销商的消费者,却在厂家回收1个多月后才声称误饮了消毒水的牛奶而伤害了身体,要求向厂方索赔。所谓的消毒液,实际上是清洗奶瓶用的小苏打水(碱水),碱水与牛奶筒直是两种完全不同味觉的东西,消费者只要饮上一口就能完全分辨出来。而当事人他一口气将它饮完,这不太符合常规逻辑。据医院医生诊断说,当事人的坏肠子是由化学物质酌伤的,但该医院却一直无法提供是苏打水烧伤的检验证明材料,厂家觉得有许多的疑点存在和难于信服。 上述所发生的几也牛奶索赔事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奶业界的重视。作为当事企业,在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能轻意过于这就,,不能采取息事宁人或大事化小的处理方法来处理。对那些有明显勒索倾向或属于恶性消费的行为,应予抵制,以维护良好的奶品市场秩序。
        四、奶业需要新闻媒体真诚的支持和公正的报道
        在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经常从媒体报道中看到许多不利奶业发展的一些负面报道。一些报刊,把中国的牛奶质量问题作了跨大报道,从整体的印象中,好象给人一种放心不下的感觉。甚至在一些地方,已出现利用新闻媒体扼杀中国奶业健康发展的事件。例如,在今年的4月下旬,福建南平大乘乳业供应的学生奶,发生了11位学生在饮奶后有心理性肠胃道反应病征。但在病毒测检分析报告出来之前,当地的《东南快报》就乘人之危,利用所谓的中毒事件向当事企业进行勒索。报社与企业谈判人对大乘乳业负责人说:给多少多少万元现金,就可私了,不将事件登报暴光,不给钱也可,但要在他们的报刊上刊登同样数额的广告。这一明显带有威胁和勒索性质的行为,当然遭了大乘乳业的拒绝。但这一拒绝,就把该报社得罪了。不出所料,在第二天该报在头版刊出了题为《福州洪光小学11名学生发生学生奶中毒事件》的报道,并同时在网上公布。以此同时,《海峡都市报》、《经济快报》、《中国青年报》、《新加坡朝日新闻》、《香港凤凰卫视》等多家海内外的媒体作了跟踪报道或转载,甚至有一些刊物还把大乘的学生奶说成是"黑奶"。这是给大乘乳业最致命的打击,之后,该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落千仗,走入了困境,几乎到了倒闭的边沿。而事后,经当地卫生部门检测认定,根本就不是什么学生奶中毒。又如,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前一天,深圳有一报社,刊出了一篇题为《多少消费者被无良奶厂欺骗》的文章,公然把广州达能说成是无良厂商。众所周知,广州达能的酸牛奶是省内数一数二的知名品牌酸牛奶,它是以品质优良、稳定和风味口感好而著称的。它的市场份额几乎占据了广东酸牛奶市场的50%,年产总销售额达1.5亿元之多。象这样的企业,有可能变成无良厂商吗?后经查核,广州达能只不过是在产品的标色上有不够规范的地方。该报社就抓着人家这一点,大做文章,还以此迫广州达能一定要在他们的报纸上刊登广告,霸气十足。
        在广州云燕结核奶事件的报道中,广州的一些媒体也作出了一些失实跨大的报道,明明检出的病牛只有36头,却在大标题中标注为400多头。此外,还有个别的媒体还利用事件背景来搞经济创收,通过组织所谓的外来奶八国兵团,搞什么联合诚信宣言。而在宣言的背后,却是几百万商业广告的跟进。再如,在今年的8月的下旬,上海的《文汇报》、广州的《广州日报》和北京的《现代健康报》等多家报刊,一连刊出了一篇全文不足400字题为《牛奶保质期短,未必就更新鲜》的短文报道,此文通篇错误观点多达8~9个。象这样的文章,为什么能见故报刊出?是为争呜,还是在故意误导?
        广东的新闻媒体,这几年来对广东奶业的宣传报道,从总体上讲,是配合得相当不错的。不论是奶业的前瞻性,或是牛奶消费的引导性和牛奶与健康知识的宣传,都十分大方地动用了许多版面,有广度、有深度、大密度地宣传报道。媒体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使广东的奶品市场较快地成熟发展起来。广东奶业,正在发展中。她还需要社会各界呵护和支持,更需要媒体客观、公正和正面的宣传报道。
        五、超巴氏消毒方法不宜太滥使用
        最近一、二年来,乳品加工行业正在兴起一种超巴奶。所谓超巴奶,是指在对牛奶进行消毒加工时,将消毒的温度提升到120度下进行,消毒时间为15秒。这种消毒方法,是相对于传统的巴氏消毒方法而提另出来的,目前在国际上较少使用。其原因,主要是它对牛奶的营养有破坏,以及它会影响牛奶的风味。此前,笔者曾接到过一些消费者关于牛奶风味的咨询,他们都诉说:"现在的牛奶风味不如从前,饮不出牛奶的风味来";一些从外国回来的人在谈到牛奶时,也这样说:"国内的牛奶没有什么风味,口感很差,而国外的牛奶,风味十足,饮后能让人留连往返,回味无穷,有一种使人饮后还想再饮的感觉"。消费者都在问:"为什么我们的牛奶没有风味?牛奶的风味跑到哪里去了?"
        关于牛奶风味问题,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关于牛奶风味的研究》的文章进行过研究,在我的分析报告中,我主要是从奶牛的品种、饲养的地理气侯、环境条件、饲养的方式、饲养管理水平、营养和饲料结构、牛奶急冻处理和进入加工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去找原因。然而,事实上影响牛奶风味保存的最大的因素,是加热消毒时的温度与时间。目前在对液态牛奶的消毒灭菌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巴氏消毒,二是超高温灭菌。当然,后者的风味远不及前者。其原因,是因为过高的温度会使牛奶发生变性,而使原有风味完全被丧失。由法国人巴斯德发明的传统的巴氏消毒方法,是将牛奶置于62~65℃下加热处理30分钟,或者是在72~75℃下加热处理15秒。这种低温消毒法最大的特点,是牛奶的营养物质基本不受到破,且基本上能把牛奶的风味保留了下夹。而它的缺点,是要求在4℃条件下存放,且存放时间一般不超10天。这种传统的巴氏消毒方法,已经在世上流行了138年,至今仍被各国广泛所使用,甚具生命力,这说明了它是非常安全可靠的。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至今一直在沿用着它,只不过是在具体的运用当中,会根据本国家的实际情况作些少调整和变化而己。例如,在澳大利亚,现行使用的巴氏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是:61~65℃/30秒或72度/15秒, 法国:70~73.5℃/15秒,瑞士:72~75℃/30秒或80~89℃/4~15秒,美国:72℃/15秒或89℃/1秒,西德:71~74℃/30秒,加拿大:72.8℃/16.5秒或74.4℃/16秒。近几年来,这种传统的巴氏消毒方法,在乳品加工企业中的使用率己经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超巴奶在横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奶源质量的不过关,原料奶的细菌总菌数、体细胞数等严重超标,而生产厂家对此放心不下,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系数,不得已才被迫采用这种消毒办法。这种超巴消毒法,所使用的温度已非常接近UHT灭菌奶的灭菌温度,所出产品,其风味当然荡然无存了。牛奶消毒、灭菌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营养和风味的损失就越严重。关于这一点,国内外的专家早已有论断。乳品加工企业应牛奶的天然风味还给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把品奶一族留住,才能重新塑造牛奶魅力。
        六、几个相关问题的通报
        1. 外资企业广美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高层领导人发生变化,原品牌经理总经理时毓栋先生于9月中旬已离开广美香满搂公可司。时在香满楼任职15个月,曾给香满楼创下一定的业绩。其主要功绩表现为:① 理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使香满楼的团队精神得到加强;② 打破了香满楼长久以来的自我封闭局面,打开了窗口与外界实行广泛接触,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香满楼;③ 说服董事会,逐步减少苜蓿等原料进口,使生产成本大幅下降;④在 恢复市场方面,已初获成功,销售业绩比上一任增加了30%以上,实为功不可抹。
        2.由广州市学生奶办向国家学生奶办公室推荐的30篇学生奶新闻报道稿件中,已有11篇获得国家学生奶好新闻二等或三等奖。他们是:广州日报的张永熙《不爱饮奶令广州仔矮过日本仔》获二等奖;羊城晚报的马勇、赵燕华《"学生奶"市场硝烟乍起》获二等奖;南方都市报的彭鑫《本地奶机遇来了》获三等奖;羊城晚报的栗新风《广州孩子先喝"头啖奶"》获三等奖;粤港信息报的李星慧《学生奶,怎一个"奶"字了得》获三等奖;信息时报的吴斌《广州学生戒零食不戒奶》获三等奖;惠州广播电视的秦建新《我市启动学生饮用奶计划》获三等奖;广东教育的徐晓东《实施学生奶计划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获三等奖;亚太经济时报的黄菲《社会流行"学生奶"》获三等奖;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健康之声》的崔博聪、谢瑞勇、黄春妮《同志们,请喝"放心奶"》获三等奖;广州电视台的梁辰《聚焦"学生饮用奶"》获三等奖。这二次的全国学生奶奶新闻共收集推荐稿件340多篇,其中广东的稿件35篇,入送获奖的有11篇,评奖率达31.4%。推荐的稿件亦占10%以上,这说明了广东新闻界十分支持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实施。对他们的辛勒劳动和密切配合,省、市奶协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敬。

        3.关于鲜奶标识的最新进展问题
        关于鲜奶标识问题,中国奶业协会在今年的6月28日曾经在北京专门组织召开过一次高层研讨会进行探讨,会上的专家几采99%都赞成制定中国的鲜奶标识。会后,鲜奶标识问题曾引起全国一阵的争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更有人认为是多余的。持反对意见的单位包括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等。为此《南方都市报》于2003年8月30日刊出了题为《鲜奶标识立法计划遭搁置》,以及《新快报》2003年9月9日刊出题为《鲜奶标识管理规定》遭遇"难产"的报道。中国农业部对运些报通已予关注。9月22日,笔者与省奶协林树斌秘书长在梅州拜会了中国奶协副理事长王怀宝,从他那里获悉,国家农业部对中国奶协所提出的鲜奶标识立法计划依然抱着积极的态度,表示不会轻意放弃和要想尽一切办法促成成功。我对该标识的出台,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这一个有利于中国奶业健康发展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规,一定会冲破一切障碍,破茧而出的。具体何时出台,这只是时间问题。尚若等至明年仍未见落实时,广东奶协将会考虑由地方行业先为试行。
        结束语:本次由广东省、广州市奶协和食品信息指导杂志联合举办的广东奶业发展战略与营销策略研讨会,会上与会学者、专家对广东奶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有利因素、发展战略等都作了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会议为奶企、奶协、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研讨,将会促进我省的奶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广东奶业亦会更上一层楼。

        2003年9月29日发表于2003年广东奶业发展战略与营销策略研讨会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 王丁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