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乳品消费对我国的启示
    日期:1970-01-01 08:00  编辑:   来源: 中国贸易报  查看:
    核心提示:
      澳大利亚不仅是乳品的生产大国,更是一个乳品的消费大国。分布于全国6个州的1.1万多个奶牛场和2500多家乳品企业,不仅可以向附近的城镇居民全年供应新鲜牛奶,而且还能够生产从酸奶、奶酪、奶油到专门的奶粉等一系列品种多样的优质乳品。这些乳品不仅满足本国居民对乳品的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在国际乳品市场上也占有很大的份额。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品的出口在全球乳品贸易中列居第三,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出口了近100万吨乳品,占全球乳品出口总量的16%。
        澳大利亚乳品消费现状:
          1.乳品消费总量及人均消费量在澳大利亚,牛奶及乳品的消费历来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年花费在购买乳品上的支出达到40多亿澳元。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居民消费了大约19080万公升的液态奶,吃掉了大约23万吨的奶酪、11万吨的酸奶和6万吨的黄油,人均消费量分别为:液态奶97.3公升、奶酪11.6千克、酸奶5.5千克和黄油3.0千克。比较而言,澳大利亚人均液态奶的消费量高于美国、德国和法国,低于新西兰、爱尔兰、英国和瑞典;奶酪的人均消费量低于美国、德国、法国和瑞典,高于英国和新西兰。
        2.乳品消费种类和结构在澳大利亚的超市中,可以见到的液态奶就有10种之多。通常根据脂肪的含量和是否添加微量元素等将液态奶分为全脂牛奶、调脂牛奶、低脂牛奶、脱脂牛奶、超脂牛奶、调味牛奶、淡(甜)炼乳、低乳糖牛奶和超高温灭菌奶(UHT)等品种。在调脂牛奶、低脂牛奶、脱脂牛奶中还要强化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在超脂牛奶中,除比一般牛奶含有更多的奶油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液态奶消费结构特点是:普通的全脂牛奶的消费量占液态奶消费量的56%,排在其后的是调脂牛奶,占19%左右。
        奶酪是澳大利亚居民普遍喜爱的另一类乳品。目前,澳大利亚可以生产的奶酪品种有105种之多。许多奶酪的品名来自于最初生产这种奶酪的地名,如契达奶酪(Cheddar)、伯瑞奶酪(Brie)和古达奶酪(Gouda)等。此外,还有划分奶酪品种的其他标准,如按软硬程度可划分软质奶酪(SoftCheese)、半软质奶酪(Semi-hardCheese)和硬质奶酪(Hard-gratingCheese);按乳脂含量可划分为全脂奶酪(FullFatCheese)、半脱脂奶酪(PanSkimCheese);按成熟方式可划分为表面成熟奶酪(SurfaceRipenedCheese)和内部成熟奶酪(InteriorRipenedCheese)。
        黄油是澳大利亚传统乳品。目前,澳大利亚居民所消费的黄油品种主要有:固态黄油、稀奶油(主要用于冰激凌)、脱水黄油(主要用于烤制面包及糖果)以及植物黄油等。由于植物黄油在黄油中添加了植物油,其脂肪含量比黄油要低30%至50%左右,且比黄油更容易涂抹在面包、饼干等食品上,因而成为黄油消费中的主流。2001/02年度,植物黄油的消费量占黄油总消费量的67%。
        酸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成为澳大利亚居民消费的主要乳品。目前,酸奶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超过黄油。其中,全脂酸奶是消费的主流。2001/2002年度,在澳大利亚居民所消费的各种酸奶中,全脂酸奶占47%,低脂酸奶占41%,脱脂酸奶占12%。
        澳大利亚乳品消费变动趋势:
          1.液态奶人均消费量持续下降,内部结构此消彼长
        21世纪,在液态奶消费总量下降和人口增加的共同作用下,澳大利亚液态奶人均消费量则进一步下降到2000/2001年度的99.3公升和2001/2002年度的97.3公升。显然,如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居民,对液态奶的消费需求已经饱和。今后,液态奶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
        然而,液态奶内部的消费结构却在悄然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即全脂牛奶的消费量明显下降,而调脂、低脂、脱脂、调味牛奶的消费量明显上升。全脂牛奶消费量的下降部分地被其他品种液态奶消费量的上升所抵消。
        2.乳酪人均消费量大幅度上升多年来,澳大利亚奶酪的消费量明显上升,从1948/1949年度的人均2.5千克上升到1998/1999年度的人均10.7千克;黄油的消费量明显下降,从1948/1949年度的人均11.2千克下降到1998/1999年度的人均2.9千克;炼乳和奶粉消费量的变动幅度较为平缓。进入21世纪,澳大利亚居民对黄油的需求趋于稳定,人均消费量保持在3千克左右;对奶酪的消费需求仍保持上升趋势,2001/2002年度,奶酪的人均消费量上升到人均11.6千克。
        乳品消费为何出现结构性变动1.对大量脂肪摄入的担忧澳大利亚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超重”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尽管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但很多人还是把大量饮用全脂牛奶和大量食用黄油看作是体重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人们减少对全脂牛奶和黄油的消费,增加对调脂奶、低脂奶和脱脂奶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减少脂肪摄入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口味的考虑。
        2.对乳品品种的需求多样化在澳大利亚,乳品消费的品种繁多,奶酪、黄油、液态奶、酸奶、奶粉以及冰激凌等构成乳品的6大系列,而在每个系列中,又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脂肪含量的多少和是否添加其他成分而分成许多小的品种。而消费品种的多样性,不仅在提高乳品(如酸奶和奶酪)的整体消费量方面功不可没,而且带动了乳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对各种引导消费行为活动的反应长期以来,澳大利亚乳品行业仍坚持不懈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影响和引导居民对乳品的消费行为。例如,2003年3月3日,ADC发起了一场名为“3Serves”的活动。该活动倡导每个居民每天消费3个单位的乳品,即“一杯牛奶、一杯酸奶和一小块奶酪”,并把3个单位的乳品所含营养成
      分以及对人体的益处借助于各种促销活动广为宣传。这些活动对澳大利亚居民的乳品消费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中国乳品消费的启示1.培育乳品消费市场,扩大对乳品的有效需求
        乳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消费人口作为支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乳品消费市场。然而,目前中国乳品消费的特点是:人均消费量低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2002年,北京市人均乳品消费量达到42.2千克(液态奶32.6千克),列居全国榜首;其次是上海,为35.4千克(液态奶30.8千克)。同澳大利亚相比,北京和上海的人均液态奶的消费量仅相当于其人均消费量的1/3。而在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乳品消费市场依旧是一片空白。因此,在中国,乳品消费的潜在市场很大。
        2.加强对乳品营养价值的宣传,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
        多年来,中国除牧区一些少数民族有消费乳品的习惯外,大多数人没有消费乳品的习惯和传统。但是,习惯和传统是可以通过宣传引导而加以改变的。事实上,随着人们对乳品营养价值的深入了解,乳品已经为许多人所接受。
        3.科学地进行引导,增加居民对乳品消费的多样性目前,中国大中城市居民所消费的乳品主要是各种液态奶和各种奶粉。与澳大利亚相比,虽然中国的奶粉品种要多得多,但澳大利亚居民经常消费的奶酪、奶油和黄油等品种,在中国的消费量则微乎其微。这就是说,中国居民在乳品消费品种比较单一。因此,要提高城市居民的乳品消费量。从根本上讲,只有乳品消费品种的多样性才会真正提高乳品整体的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