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乳企欲分食国内奶酪“蛋糕”,奶酪在中国真的火了吗?
    日期:2020-01-21 16:35  编辑: admin  来源: 知食君  查看:
    核心提示:春节临近,当你忙着置办糖果、坚果、饮料等各类年货零食的时候,同样还有人往购物车里放进一种听起来熟悉又陌生的食物奶酪。说它熟悉又陌生是因为,奶酪在欧美等国家被视为日常的食物,但在我国,奶酪是消费局限于高端消费群体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国外大众

       春节临近,当你忙着置办糖果、坚果、饮料等各类年货零食的时候,同样还有人往购物车里放进一种听起来熟悉又陌生的食物——奶酪。说它熟悉又陌生是因为,奶酪在欧美等国家被视为日常的食物,但在我国,奶酪是消费局限于高端消费群体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国外大众化消费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不过好在如今,有不少品牌在试图撼动有着数千年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让奶酪摆上更多中国家庭的餐桌。那么,这是否暗示着奶酪产业将会成为中国乳业的下一个风口呢?国内奶酪市场情况究竟如何?一起来看看!
       
       
      奶酪市场前景大?蒙牛、伊利等乳企纷纷布局
       
      奶酪(cheese),又名干酪、起司,是牛奶经过发酵后,去除水分形成的块状产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奶酪是使用原料乳最多的乳制品之一,由于奶酪品种类型多,保质期较长,可以灵活地组织生产,对于调节生鲜乳生产、乳制品加工、产品市场消费能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因此,发展奶酪加工业成为了奶业消费升级的突破口之一。
       
      据了解,目前包括妙可蓝多、蒙牛、三元、伊利、菲仕兰、恒天然等在内的国内外乳企均在积极展开布局。
       
      就在日前,被称为“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蓝多发布公告称,已与蒙牛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在奶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蒙牛4.58亿元增资入股妙可蓝多全资子公司吉林科技,并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取得上市公司5%股份。
       
      不过纵观整个乳品行业,这样的举措已经不新鲜。在2006年,蒙牛就与丹麦Arla成立奶酪合资公司,进军国内奶酪行业;2018年,蒙牛设立了奶酪事业部发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饮奶酪三大业务;伊利则在同年增加了健康饮品及奶酪事业部,推出“妙芝”手撕奶酪。
       
      此外,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奶酪生产基地的三元食品,也早在1983年就开展了奶酪制作培训,并于1986年生产出国内第一块奶酪,目前是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区域最大的奶酪片供应商;除本土企业外,恒天然、菲仕兰等海外乳企也在分食中国奶酪市场“蛋糕”。
       
       
      国内奶酪发展受消费习惯、国标等制约
       
      虽然乳企热情高涨,但我国奶酪人均消费量依然很低,仅局限于高端消费群体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国外大众化消费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0.1公斤/年,与荷兰人均消费21.6公斤/年、美国人均消费15公斤/年有明显差距。
       
      Euromonitor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奶酪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奶酪零售市场品牌CR5约为52.6%,皆为进口品牌,其中百吉福占比高达27.2%,为国内奶酪品类绝对领导者;CR10为63.5%,存在部分国产品牌如蒙牛(2.9%)、妙可蓝多(2.0%)、光明(0.8%)。
       
       
      另外,来自中国奶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干酪进口量10.8万吨,其中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的切达奶酪和奶酪粉16341吨,连续5年累计增长297%。与之相对比的是,目前国内有奶酪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45家,其中有产量的企业不到20家,2017年产量仅约4万吨,而以国内奶源为原料的自产各类奶酪估计年产不足1万吨,且品种限于再制奶酪、新鲜奶酪、俄式鞍达硬制奶酪。
       
       
      对此,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认为,影响国内奶酪发展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国人的饮食习惯,二是现行干酪国标规定的微生物指标不合理,影响了干酪生产与销售,应尽快完成修订。此外,现行干酪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尚未包括“干酪分切”的内容,给希望建设干酪分切包装厂的企业造成了障碍。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奶酪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拉动奶酪消费需求增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奶酪品牌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消费者对奶酪的认知,尤其是对奶酪消费、饮食习惯的引导,奶酪文化的宣传等十分必要。